刘 威
冠心病是我国老年及高龄人群的多发病及常见病,老年冠心病患者中1/5~3/5合并有慢性功能性便秘[1]。冠心病患者长期伴有便秘可加重病情,诱发各种重大心脏事件[1]。因此,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计划,及时改善老年及高龄冠心病患者便秘症状已经成为心内科医护人员共识。本文以我院Foxpro数据库提供的在我院心内科病房住院的高龄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中年冠心病患者。应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制定的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便秘症状评分情况,并对高龄冠心病合并便秘患者进行专项护理干预,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以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Foxpro数据库提供的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病房住院高龄冠心病患者89例为研究组,男性51例,女性38例,年龄70~86岁。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中年冠心病患者84例,男性49例,女性35例,年龄45~59岁,两组对象性别分布没有明显区别(χ2=7.411,P<0.01),所有入选对象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数据诊断。
1.2 方法
1.2.1 便秘疗效评估方法:评估便秘症状工具使用2005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制定的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共分6大症状表现指标: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下坠及不尽感、排便频度、腹胀。每项指标按4级评分,根据不同程度表现分别评0~3分,分值越高代表该项指标症状越重,6大症状评分指标相加后为便秘症状总分,总分≥9分代表存在便秘。
1.2.2 护理专项干预方法:便秘专项护理干预,内容包括:①进行便秘相关知识健康教育,讲解便秘机理、临床特点、危险性及预防方法。②给予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指导,告知科学合理的膳食方案。③心理干预:多交流沟通,鼓励患者述说烦恼及苦闷,满足合理诉求,增进治疗信心。④给予活动指导:在病情允许情况下,鼓励患者进行慢步行走锻炼,促进肠蠕动。⑤辅助排便:应用腹部按摩,内服及外用药物方法。
2.1 两组便秘症状问卷各评估指标比较 89例高龄冠心病发生便秘患者为57例(64.04%),明显高于对照组(21例,25.00%),χ2=9.755,P<0.01。两组便秘症状问卷各评估指标比较见表1,高龄冠心病便秘患者的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下坠及不尽感、排便频度、腹胀等症状评分及便秘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排便频度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
表1 两组便秘症状问卷各评估指标比较 单位:分
2.2 高龄冠心病合并便秘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便秘症状问卷各评估指标比较 表2为高龄冠心病合并便秘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便秘症状问卷各评估指标比较,57例高龄冠心病合并便秘患者接受专项护理干预后,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下坠及不尽感和腹胀等症状评分及便秘总分均明显均显著低于干预前,而排便频度则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P<0.01)。
表2 高龄冠心病便秘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便秘症状问卷各评估指标比较 单位:分
冠心病患者血管内斑块逐渐增加,引发冠脉腔狭窄,血流受限,导致心肌缺血,发生心绞痛。高龄患者用力排便时,腹胀致使膈肌升高,腹腔内压和心脏负荷急骤上升、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增快,极易诱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极端情况下可引发心肌梗死,甚至猝死。高龄冠心病患者心脏基本状态更差,心功能衰减明显,心排血量减少,消化系统功能低下,加之进食减少,致使胃肠腔内食物容量不足,不能有效刺激肠道黏膜,再加上活动减少,肠蠕动减慢,肛肌张力下降,腹肌无力,这些都是高龄冠心病患者发生便秘的主要机制[1]。因此,调查及评估高龄冠心病患者便秘评分现况,对其中合并便秘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给予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指导,进行心理干预,给予活动建议和辅助排便较为重要。本项研究中由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Foxpro数据库提供的高龄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中年冠心病患者,应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制定的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便秘症状评分情况,并对高龄冠心病合并便秘患者进行专项护理干预。统计数据显示,高龄冠心病便秘患病率较高,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下坠及不尽感、排便频度、腹胀等症状评分及便秘总分均明显高于中年患者。57例高龄冠心病合并便秘患者接受专项护理干预后,上述症状评分及便秘总分均显著好于干预前。这些结果说明,高龄冠心病患者便秘症状显著,专项护理干预可以明确改善高龄冠心病便秘患者便秘症状评分,国内一些针对老年或高龄冠心病患者相似内容调查报告[2~5]结论与本文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