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有利于艺术普及,但要防止人类被高科技完全取代

2020-02-04 07:22季涛
收藏与投资 2020年5期
关键词:拍卖师储存当代艺术

5G、区块链、物联网这些新的高科技手段的使用,对于艺术品材料的鉴定,作品信息的储存、比较,艺术品的保真等等,会有一些帮助,未来会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尤其对当代艺术是有意义的。对艺术品交易的模式,新科技有益于提高交易效率,这在我们目前就能够看到。在古代艺术品或者工艺品的鉴定上,比如在风格判定、作者识别上,我觉得作用还不明显。因为人文的、界限模糊的作品,科技方法还不容易鉴别。把当代画家的信息储存起来,当今,尤其在未来可以进行比较识别,但是古代的信息我们并没有储存,古代作品的比较鉴别还是有困难的,所以目前高科技对古代艺术品、工艺品的鉴定作用有局限性。在材料上,如铜器、瓷器的断代、划分,可能高科技会有一些便利的方式,但是涉及到作者等非刚性鉴别就难办了。

我理解人工智能艺术主要是说绘画者是由机器人按照程序控制,自动地画出的艺术品。不采用传统的媒体材料或者工具来绘画,而是用计算机的鼠标或计算机上的其他绘图工具,在计算机屏幕上绘出来的,这应该叫做数字艺术,通过数字方式创作、储存,再通过对数字码的识别,最后再由计算机再现出来的作品,但掌握计算机工具的还是人。新媒体艺术,我不是很了解,我想主要是从媒体材料来定义的吧。用新的介质或手段做当代艺术,不用传统的介质,比如纸、木头、铜、铁,而是用一些新发现、新采用的材料,我想应该从这个角度理解新媒体艺术。

新技术在艺术市场当中应用得还比较初级,主要还是在一些材料的鉴定、艺术信息的储存、艺术品的鉴证备案等方面。例如区块链就类似这样,目前大家在尝试做。交易方式上的电子商务,还处于初级阶段,取代传统市场还有待时日。因为艺术品的非标准化、个性化的特点,和互联网、高科技这种标准化的、大规模的特点有一些不同,将它们组合在一起还是有许多需要互相调整的地方。艺术品具有个性化特点,每件作品都不一样,和标准化的操作方式结合,处处会碰到问题,其难度也就在这里。

互动式,是不是在说观者与艺术作品之间能够互动,比如观者能够亲自去画,亲自去感受,我想这是有意义的,就像传统媒体只能单方面传播,互动式的新媒体,与受众可以互动,具备了参与感和交流感,当然非常好。参与、互动会吸引观者有兴趣参与到作品的创作、学习、研究中来,甚至可能使观者变成作者,设身处地去体验、去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这当然会吸引更多的受众,对于普及艺术、参与艺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当代的高科技确实能够带来这样的变化。

在院校教学配置上,我觉得应该考虑吸收新材料、新技术、新媒体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运用新的东西要与时俱进,让大家至少了解这种方法,比如人工智能怎么创作,数字艺术怎么创作,让大家有所了解。现在的动漫跟过去的动漫不一样了,过去动漫都是手绘,现在都是用计算机软件来操作,我想很多美院可能已经有了。计算机绘制动漫可以任意修改、储存、拷贝,效率和品质都提升了,比手绘的好得多,也快得多。所以每个艺术学院都应该普及。

就像攝影术带来了印象主义,印象派后来不断地又发展出很多的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一样,我相信这种高科技的人工智能、数字艺术一样也会给艺术家带来挑战,画家再去创作那种容易让计算机画出来的东西,恐怕不行了。画家画一幅画要好长时间,人工智能画一幅画,几分钟就出来了,而且笔触、色彩、色块都有,因此未来的艺术家再画这样简单的作品就不行了。正像当年有了摄影术后再去画写实,意义就不大了。你只能去画照相机照不出的东西,那些想象的、虚构的东西,超现实主义或者表现主义就是让它歪曲变形,这正是照相机做不到的。我相信未来的艺术家、画家也一定会找到人工智能的短板,因为有些东西人工智能暂时还画不出来,艺术家就是要去创作这些东西。比如综合材料,很多材料混合在一起,人工智能做起来可能不太容易。

人类一定会被高科技推动着走,利用高科技同时要防止被高科技完全取代。高科技促进网络建设,有利于艺术更加高效地普及,范围也会更大,这是非常有意义的。网络交易可以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增加信息的对称性,真的会让市场更加方便操作,拍卖会在网上拍卖,画廊在网上展示,博览会在网上进行,使大家每个人坐在屋里就可以了解整个外面的市场。

从另一个角度看,那么画廊还要开吗,博览会还要办吗,拍卖会还要这么折腾吗,还要拍卖师吗?搞这么大的场地,这么多的投入,要这么多人到现场?可能慢慢地都不需要了,人们都是在虚拟的网络里面去看东西、去买东西、去交流、去互动,你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网上都会给你提供,艺术品的各种信息储存都能够随时随地提取出来比较,来决定自己的交易,这一切都可以在网上做到,确实有很多的好处,但是也确实挑战了现在的传统行业。

高科技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人类一定会越来越提高效率,减少劳动强度,市场经济一定会带来创新,这点挡不住。对于高科技带来的冲击和变化,作者、画家怎么适应,作为经营者、交易者怎么适应,不能没有饭吃,不能没事干,对大家都是挑战。只是随着高科技的创新,人们要与时俱进,寻找别的出路。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几十年、上百年很多东西都不变,但现在几年就要变一变,这就需要及时地去适应改变。

季涛,理学硕士,留英学者,注册拍卖师。目前任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法律咨询与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拍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拍卖术语标准化起草小组组长,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曾参与编写《拍卖师论谈集》(1、2集)、《中国收藏20年》、《中国收藏年鉴》、《中国拍卖二十年》,国家拍卖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拍卖通论》《拍卖经济学基础》《拍卖基础教程》《拍卖实务教程》等,主编了《拍卖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拍卖策划书精选》,著述有《拍卖师主持理论与技巧》《当代北京拍卖史话》《拍卖师主持教程》等书。主持过数百场艺术品、土地、房产等的拍卖会。

猜你喜欢
拍卖师储存当代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自抬身价
拍卖会上的无价之宝
自抬身价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
松鼠怎样储存食物
异质性储存服务器及其档案储存方法
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