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青花瓷中的宗教文化元素

2020-02-04 07:57杨苡鑫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2期
关键词:宗教文化器形纹饰

杨苡鑫

摘 要:青花瓷器是中国瓷器制造史上的一个典型类别,具有庄重典雅、清新明净的特点。明代青花瓷具有釉色细腻、青花玲珑艳丽、造型丰富等特点,达到了青花瓷器生产的顶峰。其中,宗教文化是明代青花瓷中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文化特点。明代是中国宗教文化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本土宗教如道教、儒教、汉传佛教,外来宗教如伊斯兰教、藏传佛教、印度佛教,它们的传播和发展在青花瓷器上都有大量反映。对明代青花瓷具有的宗教文化元素进行梳理和探讨,有利于了解明代青花瓷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及影响。

关键词:明青花;器形;纹饰;宗教文化

明代是一个文化多样性十分突出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伊斯兰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和儒教文化等宗教文化相互交流融会,明代青花瓷中的宗教文化元素则反映出这段文化融会的历史。

1 明代青花瓷器形中的宗教文化元素分析

1.1 伊斯兰文化

早期的青花瓷大部分是为满足中东、西亚等地区国家的需要而制作的,这些瓷器被称为“外销瓷”。当时来中国的穆斯林商人会根据他们带来的图案订购大量的青花瓷,这些设计是根据海外市场的喜好选择的,他们会在港口直接将这些瓷器运往海外市场。

明代青花瓷的造型中有许多伊斯兰文化元素,如天球瓶、无挡尊、如意耳葫芦扁瓶、八角烛台、扁平大壶、花浇、军持、执壶、卧壶、水注、折沿盆、直流壶、鱼篓尊、鸡心碗等。这些青花瓷类型大部分都可以追溯到中东和西亚地区的风格,器形模仿了这些地区的陶瓷器、金属器、玻璃器,其中以模仿金属器较多。

天球瓶的瓶口为小口,口颈相连,腹鼓如球,在器形上借鉴了西亚的玻璃瓶。如意耳葫芦扁瓶也被称作“抱月瓶”或“宝月瓶”,两侧都有如意形耳,底足均有长椭圆形的圈足①,这种瓶的烧制借鉴了中亚地区同型的陶器,并且伊斯兰教朝圣者携带的水壶也是此类的金属扁壶。花浇和水注的器形都仿自伊斯兰器皿中的金属盛水器。盘座也称为“无挡尊”,胎薄体轻,上下直通成筒状,是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造型,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鱼篓尊是模仿中亚地区的黄铜鱼篓尊烧制的。宣德香薰由珠宝顶、细长颈部的上半部分和镂雕有各种花卉图案的下半部分组成,整体上看起来很像伊斯兰教地区的建筑造型。执壶器形仿的是西亚地区的铜壶造型,形态新颖,样式精巧。

1.2 道教文化

道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起于西汉,立于北魏,兴盛于隋唐,在明代的发展也一直处于一种向上的趋势。尤其是嘉靖时期,嘉靖帝笃行道教,明代青花瓷尤其是嘉靖时期的青花瓷有着非常鲜明的道教色彩。青花瓷烧制的器形上多有道教祭器出現,如烛台、香炉。还有比较特殊的南极仙翁、真武大帝、太上老君、文昌帝君、东方朔、八仙、魁星等道教人物的塑像瓷器。

1.3 佛教文化

明代不论是本土的汉传佛教,还是外来的印度佛教和藏传佛教,其佛教文化在青花瓷上都有体现,比如僧帽壶、净水碗等青花瓷器都有着非常典型的佛教文化特点。僧帽壶在永乐时期就已经出现,但僧帽壶通常要比永乐时期的大,颈部也比较开阔,腹下略微丰满,此器有盖,盖前端做一鸭舌状与壶口相合,制作相当工整,是一种藏传佛教的祭祀法器。净水碗一般是侈口,下腹宽圆,圈足,也有的是饼形足或高足,是一种供奉神灵的供器。

1.4 儒教文化

儒教文化元素在明代青花瓷中主要体现在文房用具方面,如笔架、笔杆、笔盒、笔筒、镇纸、砚台、水滴、花插、圆筒式多层盒、四层式圆盒、银锭式多层盒、书桌插屏等都是中国儒家文化传统文房中的常用物件。

2 明代青花瓷纹饰中的宗教文化元素分析

2.1 伊斯兰教文化

明代青花瓷的纹饰图案上也体现了伊斯兰文化元素。例如在装饰中使用了来自西亚的植物和花卉纹饰,经过抽象和变形,使其成为主要的装饰图案,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伊斯兰缠枝纹、伊斯兰几何纹、阿拉伯文字、正德青花的波斯文以及以嘉靖、万历为代表的回文都曾大量装饰于瓷器上。

在中国,缠枝纹最初被称为“唐草纹”,或称西番纹、西番莲和番莲纹,在日本被称为“卷草”,在伊斯兰被称为“蔓藤”。中国缠枝纹的出现要晚于伊斯兰缠枝纹,所以中国缠枝纹的形成发展受到了伊斯兰缠枝纹的影响,可以说缠枝纹是中伊艺术融合的结果。①

伊斯兰的缠枝纹一般是以藤蔓植物为主,它的主要特征就是像葡萄藤一样有着柔美的曲线和动人的分支,具有婉转缠绕具富有变化的特点。这种伊斯兰藤蔓形式多用在青花瓷器上,主要是因为其可以表现出较大的形体空间感,绘于瓷器上可以使青花瓷器花纹形式饱满、富有美感。选用富有动感的伊斯兰藤蔓形式来做青花瓷的纹样,不仅具有动人的美感,也具有独特的文化体系。

伊斯兰几何纹饰来源于其几何数学思维,而在这些文化的背后,体现出的是穆斯林教徒对真主安拉的信仰。比如圆形象征着真主安拉的独一无二,因为圆形在穆斯林文化中代表着不可分割的数字一;而正方形四条边则代表象征四季或四种美德的数字四等。伊斯兰装饰艺术中的几何纹饰比较常见的有正六角形和八角形纹饰,其中正六角形纹饰一般由两个等边的三角形交错叠加而成。这些几何纹饰在明代青花瓷中都有体现,如现藏于烟台博物馆的明永乐青花锦纹蒜头口绶带扁壶(图1),其腹部所绘的锦纹就是比较典型的几何纹饰。

在明代青花瓷的装饰艺术书法中,穆斯林书法作品是比较典型的装饰纹样,其周围大多装饰有花卉、翎毛和蔓藤等攀缘植物,比如正德青花回文香炉,炉身中心书有回文,四周由缠枝莲纹围绕装饰;有的还采用了贝壳镶嵌、珠宝镶嵌、银丝镶嵌等来装饰书法文字;有的则直接用书法组合成各种图案,形成独特的艺术形象。

2.2 道教文化

明代青花瓷在纹饰上对道教文化元素也有大量的反映。在青花瓷上除有“老子骑牛”“老子炼丹”“寿山福海”“南极仙翁”“刘海戏金蟾”“钟馗捉鬼”等道教图案,还有始于唐而盛于明的道教八仙人物。八仙通常是指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和曹国舅八位道家神仙形象。他们的标志是手中所持的葫芦、扇子、花篮、渔鼓、荷花、宝剑、洞箫、阴阳板八物,也称为“八宝”。八仙典型的绘画题材有“八仙过海”“八仙献寿”“群仙祝寿”“炼丹图”“度吕图”等,并且在八仙人物的基础上发展出了道八宝纹。

道八宝纹,也称为“暗八仙”或“暗八宝”,是明中期产生的一种陶瓷纹样,主要是中国道教神话里八仙所持的八件法器,都有趋福避祸、万物生长的通明之意②,深受各阶层的喜爱。如明成化青花缠枝莲八宝纹三足炉(图2),炉呈鼓式,直腹,下承三蹄形足,口及足边分别饰有一周鼓钉纹,腹部为一圈道家八宝法器形象,外圈用缠枝莲纹连接装饰。此外,道教传统的纹饰还有八卦纹、仙鹤纹、葫芦纹、婴戏纹、灵芝纹、福禄寿字纹、富贵耄耋纹等。

2.3 佛教文化

明代青花瓷中的佛教文化元素在纹饰上主要体现为十字宝杵纹、八宝纹、梵文以及各式的莲纹。十字宝杵纹又称为“宝杵纹”,宝杵为佛教礼器或法器,通常将双头杵交叉成十字形,所以又称“十字杵”。有加饰飘带者,称为“结带宝杵”;有加如意云头者,称为“如意宝杵”。在明代成化官窑瓷器上,宝杵纹属于较为典型的纹饰图案,如明成化青花宝杵纹盘(图3),就是一件比较典型的十字宝杵纹青花瓷器。

八宝纹,也称八吉祥纹,顾名思义,由八种代表吉祥的物件所组成的花纹装饰,分别为花、轮、伞(盖)、鱼、瓶、螺、结、幢。八宝是佛家象征吉祥的八件法器,是福气和吉利的代表。八吉祥的使用在元代时还没有固定的顺序。从明永乐年间开始按轮、螺、幢、伞(盖)、花、瓶、鱼、结的顺序进行排列,一般按逆时针方向。明万历年间开始将鱼与瓶位置进行调换,鱼绘在瓶的后面。明成化时期有将轮绘在盘心,器壁再绘螺、幢、伞(盖)、花、鱼、瓶、结的青花瓷器,不过这是比较特殊的例子,一般情况下,八吉祥组合的顺序都是固定且严格的。八宝纹出现在各种装饰瓷中,从元代到明清都是常见的纹样。它是一种宗教组合的纹样形式,意味着吉祥如意、长寿安康。

在明代青花瓷上还可以看到许多器物上都写有梵文。如景德镇明御器厂出土的青花大杓,其口沿无釉,是以覆烧法烧制而成,杓内写满了梵文经咒,杓背则以散点式构图绘满小朵折枝宝相花;弘治青花梵文盘上器身内外都写满了梵文,佛教、密宗习惯将真言咒语写在圆形物品之上,所以这件弘治青花梵文盘的写法应该是佛教密宗中真言咒語的写法。

2.4 儒教文化

儒教文化,即儒家文化一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而存在,儒家主张入世、进取、建功立业,强调仁、义、礼、智、信。其在青花瓷器上的反映也体现在《一路连科》《独占鳌头图》《羲之爱鹅图》《松下高士图》《携琴访友图》纹饰上。比如《羲之爱鹅图》(图4)就是明代青花瓷纹饰中比较常见的图案,其通常与周敦颐爱莲、陶渊明爱菊以及林和靖爱鹤等搭配组成四爱图,是文人喜爱的题材类型。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爱鹅,《晋书·王羲之传》中就有记载他爱鹅的事例。他从鹅划水的动作中总结出了书法运笔的技巧,写出的字也如鹅游水一般灵动自如。《羲之爱鹅图》反映了王羲之对书法艺术以及学问的执着追求。由于其高雅,常被用于瓷器的装饰设计之中。

3 宗教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不同的宗教都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但从各个宗教文化中表现出来的是其信仰上的终极目标,在古代那样一个科学技术还不是十分发达的时代,宗教信仰在一段时间里和一定程度上代替着科学的存在。从古人的视角来看,宗教器形和纹饰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①明代青花瓷中也反映了宗教文化的融会与交流。

部分明代青花瓷在纹饰上融入了伊斯兰文化风格,但器物的造型沿袭了中国传统瓷器的造型。①有的青花笔筒、笔架、砚台、花插等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文房用具上面写有波斯文或者阿拉伯文。例如现藏于首都博物馆的明正德青花山形笔架(图5),其器体为长方形,器形呈五峰式,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器形。通体以青花缠枝花卉纹装饰,中间有一菱形,内套有一个正方形开光体,内书阿拉伯文字,译为“笔架”;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的明正德青花七孔花插,其器形为儒家文化传统文房用具花插,两侧有圆形开光体,内书阿拉伯文。

吴仁静、辛安潮在《中国陶瓷史》②一书中提道:“明人对瓷业,无论在意匠上、形式上,其技术均臻至完成之顶点;而永乐以降,因波斯、阿拉伯艺术之东渐,与我国原有之艺术相融合,于瓷业上,更发生一种异样之精彩。”正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元素、佛教文化元素、道教文化元素和伊斯兰文化元素的巧妙融合,才形成了明代青花瓷在器物造型和装饰纹样上的开创性特色。

青花瓷在各种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了动人的艺术魅力。明代青花瓷是文化交流互鉴的产物。宗教文化创造了这一时期青花瓷独特的风格,也对青花瓷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其从最初海外市场订购的“外销瓷”逐渐扩展到社会各个阶层,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内销瓷”。从最初对海外文化因素的吸收、融合,到成为一种兼具高雅与大众品位的文化,明代青花瓷形成了一种新的中国瓷器类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伊斯兰文化与中国儒、释、道文化的融合,使明代青花瓷在世界上占有很高的地位,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以具象的瓷形和文化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匠的创造精神。

猜你喜欢
宗教文化器形纹饰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商代青铜器纹饰变化初探
浅论北宋汝窑瓷器的风格特征与审美价值
人文视野下宗教文化对湄公河流域代表性民间舞蹈的影响
羌族民居建筑主室空间的宗教文化探析
浅谈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
民间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