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博物馆馆藏《萨镇冰楷书五绝中堂》探析

2020-02-04 07:57沈金颖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2期
关键词:楷书海军

沈金颖

摘 要:萨镇冰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亲身参与并见证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兴衰与血泪历程,被称为“中国海军宿将”。厦门市博物馆馆藏《萨镇冰楷书五绝中堂》,文章主要从剖析此书法作品的艺术特色,浅述萨镇冰的壮丽人生。

关键词:萨镇冰;海军;楷书

1 萨镇冰其人

萨镇冰(1859—1952),字鼎铭,海军将领,出生于福建福州,著名的色目人萨氏家族。传祖上是忽必烈之辅臣,色目人,后分为几个分支散居中国。萨镇冰出生在书香门第,在福州长大,少时家贫,其父萨怡臣是道光年间的秀才,以教书为生。萨镇冰幼承家学,7岁入塾,受业于王崧辰,读经子诸书。萨父曾将其寄于族叔家,10岁时在父亲好友沈葆桢帮助下,入中国近代第一个海军学校(马尾船政学堂)进行学习,以第一名优异成绩毕业。之后作为清府第一批出国留学的学生,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留学。三四年后回来正好赶上李鸿章创办水师学堂,进学堂当了教习。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一生就是为海军而生的,先后担任过海军大臣、国务总理、海军总长等要职。萨镇冰经历了清末、民国与解放初期三个历史时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是中国海军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

作为少有的高寿海军军官,萨镇冰还喜挥毫泼墨,以书法自娱。书法以颜柳正楷为体,清刚醇正、劲爽、毫无阴柔之气。正楷书点划到位、圆润、顺滑、细腻、温婉,备具法度,少了馆阁之气,有着不带火气的沉稳,有与其身份阅历相称的严谨和韵致。观其书法,笔笔工整细洁,勾画之间体现了扎实、深厚的功底,仿佛看到了一位卸去铠甲的老将军的从容和淡定,体会那份“无官一身轻”的潇洒和豁达。

2 馆藏《萨镇冰楷书五绝中堂》

厦门市博物馆馆藏《萨镇冰楷书五绝中堂》(图1),近现代,纸本,长88厘米,宽51.5厘米。

题识:秋澄仁兄雅正,萨镇冰。

钤印:萨镇冰印(白),鼎铭父(朱)。

释文: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内容系抄写一首唐诗《送崔九》,作者裴迪。崔九即崔兴宗,唐代诗人,早年与裴迪、王维隐居终南山,后出仕为官,官至右补阙,后期对官场生活产生厌恶情绪,辞官归隐。裴迪为之饯行送别,作此诗以劝勉。裴迪劝慰崔九要安于隐居,就要坚定不移,不能三心二意,既然在山水间找到了真趣和思想寄托,就不要再留恋世俗的生活,把对山水的感情升华到与世俗生活相对立的高度,蕴含着浓郁的朋友情谊,同时也抒发出自己厌恶尘世的心情,语言虽浅白,含义却颇为深远。裴迪生活在唐玄宗、唐肃宗时期,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后期,唐玄宗任用奸相李林甫,宠幸杨贵妃,政治十分黑暗,下层知识分子无法入仕,像裴迪、崔九这样的寒士没有出路。所以他们宁愿隐居山林,过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肯定和对现实的不满。这首诗形象生动,含蓄深沉,不失为一首好诗。

字如其人,欣赏萨镇冰此书法作品,犹如欣赏萨镇冰的壮丽人生。作品中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交代清楚,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笔画清晰,横细竖粗,结构平稳;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既有内在的呼应关系,又相互依存、相互支撑,有着强烈的立体感,隐含着无形的引力和张力。结构上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干净利落,行款整齐,合乎规范。虽然也有形态上的参差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仍是整齐工整的,确是一幅上乘之作!

这首诗是萨镇冰写给濮文波的。濮文波,生卒年不详,字秋澄、秋丞,安徽芜湖人,清光绪甲辰进士,历任江苏阜宁县知县、芜湖知府等,曾任职省文史馆,书画家。据笔者推测,濮文波应该比萨镇冰年长些,所以他考上进士的那一年已年近五十了。如此年长考取进士,可谓不易。笔者认为,当时朝廷政治黑暗,濮文波苦于无法报效国家,所以宁愿隐退山林,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于是萨镇冰写此中堂送给濮文波,借《送崔九》诗意,以劝勉他不要动摇自己的决定。

3 萨镇冰壮丽人生

萨镇冰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人物,作为少有的活到民国、唯一活到新中国成立的北洋海军军官,他的一生活动贯穿于中国近代海军史。他从清咸丰到新中国建立,饱经动乱近一百年,他的人生有着一般人所沒有经历的故事,而萨镇冰对闽台两地做出的贡献更是让笔者非常敬佩。笔者怀着崇敬之情,带着浓厚的兴趣去了解萨镇冰这段历史。尤其是他面临是否随蒋去台的选择,表现出凛然正气,令人感动。

3.1 救闽众生

1923年2月,萨镇冰出任福建“自治”省长,此时萨镇冰已是65岁高龄,他庆幸自己终于有机会为乡梓服务。驻闽期间,同情人民疾苦,做了很多有益于地方慈善的事业。首先,改革官场,端正风气,力行“四严”,亲自接访百姓,鼓励民众和官吏保持与发扬忠、孝、仁、义、节、勤、俭等传统美德,被人们称为“平民省长”。其次,同情民间疾苦,热心慈善,筹集资金,在福州设立孤儿院、工艺传习所、收容所等,把所有沿街乞讨者、残疾者、麻风患者、盲人、孤儿、弃儿全部收容,按月发给衣食费用,并容纳贫苦子弟传习工艺,给以安置等。最后,建“肃威路”。他嫌省署房屋宽敞太阔气,为了交通方便,将蜀中一大块清箭道拆墙筑道,扩展为马路,这条马路被称为“肃威路”,以示纪念。因为萨镇冰历史上曾得过“肃威路上将军”的头衔。

1926年10月,萨镇冰辞去福建省省长职务,虽不在其位,但仍心系民众疾苦。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入闽之际,镇守漳、泉等地的军阀师长张毅率部窜袭福州,兵败后被困福州南港瓜山一带,大肆烧杀抢夺,十分残酷。当地百姓饱受战祸、流离失所、民不聊生。萨镇冰以下台省长之身,出面募捐20余万元,亲赴南港灾区赈济,长达3年之久,帮助灾民重建家园,修桥(苏州桥)铺路,扶危济困,恢复生产,使灾民得以安居乐业,南港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乡民十分感激萨镇冰,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在他70寿辰时在苏州桥上建造了“萨公长寿亭”,把农历2月26日萨老生辰定为“长寿节”。以后每逢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按欢庆民俗节日的做法来纪念萨镇冰。

1929年,萨镇冰赴闽西龙岩施赈,深入各地了解情况,当时农民贫苦不堪,土豪劣绅横征暴敛,国民党军队残暴无比,萨镇冰深恶痛绝,极为不满。在龙岩的2年中,他不遗余力地开展多项救济工作,深受广大贫苦农民的敬仰和爱戴,当地民众为他建了一座“肃威上将军纪念碑”,以示纪念。

1933年,萨镇冰到闽东福鼎市秦屿镇募款救济水灾,由于海水涨潮倒灌严重,村社民居及田畴受淹,成为泽国,给当地的农民造成了巨大损失。萨老筹募款项修筑堤坝,从此,秦屿成了鱼米之乡,百姓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当地百姓感激萨老恩德,特把此堤命名为“萨公堤”。同时,萨镇冰在秦屿修建一楼,以为恤农防盗之用,秦屿人民称之为“萨公楼”。萨老又在太姥山登山崎岖之处,铺筑石板山路三百六十级,以便行走,当地民众称之为“萨公岭”。

3.2 拒台抉择

1946年蒋介石撕毁国共《停战协定》,挑起全面内战。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副总统李宗仁受蒋介石委派乘机到福州与九十高龄的萨镇冰见面,恰好萨镇冰患有小恙(皮肤病),为洗涤换药方便,入住佛教医院。萨镇冰的族侄萨伯森马上到医院告知萨老。萨老说:“你陪他来病房相见,我不能步行到客厅。”伯森会意。不久李宗仁等人到了医院。萨伯森有文记录这次见面:“宗仁与鼎铭(萨镇冰的字)叔相见,即说,此次因公来闽,并得蒋总裁寄语,与上将致意。且说形势变化难测,福州不宜久居。蒋总裁敦请即往台湾暂住。上将若拟乘飞机即派专机,拟坐军舰即派大舰,请即决定行期等语。鼎铭叔对曰:‘蒋先生(按当时称呼蒋介石为先生的极少,所有军政人员均呼之为总统或总裁)盛意可感,但是本人年老久病,寸步难行,确实无法离开福州,即请转告蒋先生。宗仁又再三敦促,鼎铭叔坚决辞之,宗仁只得道珍重告别而去。”李宗仁去后,鼎铭叔即告余曰:“今日起,有人注意我健康情况,以防被强迫去台湾,汝以后对有人查问时,只说我仍在病中切记等语,我谨记之。”为防强逼去台,萨公以病坚辞之。

后来,李宗仁在《回忆录》中也写道:“……我在福州住了两夜。曾拜访海军宿将萨镇冰。此公已九十高龄,而精神矍铄,令人生敬;后闻为中共迎养于北平,尊为上宾……七月二十八日我乘原机飞往台北。”抗日战争时期萨镇冰辗转内地逾八载,耳濡目染对国民党流亡政府早感失望。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倒行逆施,使他更失去信心和希望。所以他毅然婉拒李宗仁代表蒋介石的邀请,决心留居大陆,不愿与国民党反动派沆瀣一气、为其所用。但是,萨镇冰对台湾和台湾人民是有深厚感情的。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根据《开罗宣言》台湾重归祖国怀抱,萨镇冰欣然吟出《收回台湾纪念三首》,其二诗云:“东渡元戎已受降,膏腴千里入新邦。台民与我原同种,言语何曾有异腔。”这时,萨镇冰已预感到国民党要溃败,反动派要弃守大陆,很可能利用台湾为基地继续与共产党对峙,那将是他极不愿看到的,更是坚决反对的事情。因此他不仅自己决心已定,而且还告诉陈绍宽一定不要去台湾,也函嘱福均勿去台湾。萨镇冰做了晚年最重要的政治决定,拒绝蒋介石的去台邀请,挽留不少海军人才。

萨镇冰拒绝前往台湾并发表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参与人民政府工作,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国侨务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等职,发挥余热,为祖国的建设统一大业做贡献。1952年4月,萨镇冰病逝于福州,享年93岁,葬于福州西门外梅亭。萨镇冰一生廉朴,礼贤下士,乐善好施,深得群众爱戴,福州街巷里的贫民大都认识他,背后称他为“萨菩萨”,见面则恭敬地尊称“上将”。福建人民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公祭,以示哀悼。在葬礼上,有毛泽东、周恩来发来的唁电,有一路福州百姓的哭声,唯独缺了最亲近的人。萨公暮景还念念不忘海峡彼岸的袍泽故旧,盼望祖国的和平统一。辞世前三月,还赋诗曰:“衰躯不与世争光,偶向经坛拜梵王。尚望舟师能再振,海表一扫悍岩疆。”表达一位耋龄老将壮志未酬和殷殷报国之情。

萨镇冰既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在國共两党都享有名望的人物,也是中国海军史上一位卓越的人才。同时,他一生扶贫济困,广造福祉,被人民大众称为“活菩萨”,真可谓是“生前享有隆声,活时享有赞许,死后享有美誉”。他的一生正如《送崔九》诗中所言的“须尽丘壑美”那样壮丽而圆满!

4 结语

萨镇冰是中国近代海军史上的重要人物,有“四朝元老”之谓,他的一生历经晚清帝国、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和新中国成立。萨镇冰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跨越近代中国四个重要历史时期,宛如一部中国海军近代史的缩影,是近代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其爱国爱民的高贵品德风范深受人们的缅怀和崇敬。

参考文献

[1]连横.台湾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福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3]江日升.台湾外志[M].济南:齐鲁书社,2004.

[4]夏琳.闽海纪要[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5]厦门市档案局,厦门市档案馆.厦门档案资料丛书近代部分(一):近代厦门涉外档案史料[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1997.

[6]张仲淳,林元平.台海遗珍:厦门市博物馆藏涉台文物鉴赏[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4.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霞浦县委员会、文史组.霞浦文史资料.第3辑[M].宁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霞浦县委员会、文史组,1985.

[8]雁门萨氏族谱编委会.雁门萨氏族谱[M].福州:雁门萨氏族谱编委会,2007.

猜你喜欢
楷书海军
楷书的教与学
《兰亭序》对初唐楷书风格构造的影响
中国海军新型潜艇
楷书
福尔摩斯·海军协议(下)
楷书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楷书
海军协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