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画传人

2020-02-04 07:57庄松炜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2期
关键词:闽西国画

庄松炜

摘 要:清代福建闽西地区涌现出像熊介玉、上官周、黄慎、华喦、李灿、上官惠等一大批在中国绘画史上卓有建树的画家,他们身上都体现出强烈的福建地域文化特征,历史上统称这些画家群现象为“闽派”。其中,尤以上官周、黄慎、华喦最为世人所称道,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文章对上官周、黄慎、华喦三人的国画艺术成就进行分析,试探清代闽西国画圈所形成的“闽派”现象。

关键词:闽西;上官周;黄慎;华喦;国画

唐岱在《绘事发微》中讲道:“画家得名者有二。有因画而传人者,有因人而传画者。如王右丞、李将军、荆、关、董、巨、李成、范宽、郭熙辈,以画传人也。若地位之尊崇,如宋仁宗、徽宗、燕恭王、肃王、嘉王、南唐后主;道德之隆重,如司马君实;学问之渊博,品望之高雅,如文与可、苏子瞻诸公,以人传画也。因人传画者,代代有之,而因画传人者,每不世出。盖以人传者,既聪明富贵,又居丰暇豫,而位高善诗,故多。”意思是说历史上画家得大名大概有两类人群:一是出身平民,依靠自身过人天赋及刻苦勤学最后成大器,在历史上留下画名者;二是出身富贵,或是考取功名在朝廷任要职,同时画艺高超,在历史上留下画名者。本文所介绍的闽西三杰—上官周、黄慎、华喦都是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终身布衣,在宫廷山水画、花鸟画占主流的清代画坛,闽西三杰凭借自身精湛的艺术造诣、丰富的生活历练、过人的胆识,在人物画领域既有传承,又有所创新,独辟蹊径,开创了人物画的新局面,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画名,故将这批画家列入“因画传人”之列。

闽西古指八闽最西端的州郡—汀州,今指福建最西边龙岩及三明两地市部分辖区,主要包括上杭、永定、连城、武平、长汀、清流、宁化、明溪八个客家县。上官周、黄慎、华喦在艺术道路上开拓进取,走出闽西,常游学于江南、岭南各地,秉承福建绘画在技艺上的传统师承优势,多与各地名流交流切磋,增长见识,鼎力革新,逐渐名扬海内外。

上官周(1665-1749),福建长汀南山官坊人,原名世显,后改名周,字文佐,号竹庄,终生布衣。1665年出生于长汀南山官坊的一户农民家庭。人物画和山水画的造诣都很高,是清代闽西著名的民间画家,代表作有《樵归图》《罗浮山图》《孤山放鹤图》《寿星图》《苏武牧羊图》等。上官周在《吾师熊介玉先生》中讲道:“技接波臣后,僧繇让点睛;半生虚所遇,过处但存名。家在清溪住,田应石砚耕;降心为慕古,得意效刘伶。”从上官周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熊介玉是上官周的老师,熊介玉是清溪(今三明清流)人,是波臣派(明代闽籍著名画家曾鲸所创)的传人。上官周的国画画风简洁,用笔古雅,气韵生动,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如所绘《孤山放鹤图》(图1),纸本,设色,纵37.4厘米,横25厘米,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这幅《孤山放鹤图》体现了作者人物画深厚的笔墨功底和过人的审美情趣。此图描绘一位老者(北宋诗人林逋)侧背站立于左下角,老者身穿长袍,双手置于背后,仰天望向右上角的仙鹤,由于望向右上角,肩膀自然倾斜,动态的把握准确而生动。右上角仙鹤展翅翱翔,回眸转向老者,两者遥相呼应,妙趣横生。作者用笔沉着稳健,在衣服褶皱的处理上能清晰表达出衣服的层次感,微风轻轻把袖口吹起,更加突出了主人公仙风道骨、高风亮节的文人气质。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描绘衣服褶皱的时候,暗部略染淡墨,结合西方绘画理念用明暗关系来表达物象。

六朝时齐人谢赫在“六法论”中把“气韵生动”放在第一位,上官周的这件作品确实能让我们感受到气韵在画面流动。绘画者的难处在于表达空白的地方,此图空白处比较多,空间营造让我们感受到仙鹤与人物的距离似远又似近,老者和仙鹤四目相望把画面的气韵都聚拢在一起。画面左上角题“孤山放鹤,己未夏日写于荔荫堂。上官周”。钤有白文印“官周之印”、朱文方印“文佐”,己未是1739年,当时画家74岁。

上官周对画坛的另一重大贡献是79岁时完成了传世之作《晚笑堂画传》(图2)。《晚笑堂画传》根据歷史人物资料创作,精心刻画了我国古代120位著名历史人物,有名臣、名相、名将、大学问家、名媛等,形态各异,角度各有不同,基本囊括了人物画中常用的角度与姿态。人物造型准确生动,极为传神,能刻画出每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当时山水画科的《芥子园画谱》一样,成为后人临习人物画的范本,对后世的同类作品影响巨大。《支那绘画史》一书专文论述了《晚笑堂画传》的艺术价值与影响,并将《晚笑堂画传》影印与书一同发行。《支那绘画史》载:“上官周的《晚笑堂画传》出现,在人物画法上开拓一新生面。在中国书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黄慎(1687-?),卒年不详,福建宁化人,“扬州八怪”之一。初名盛,一作胜,字恭寿、恭懋,号瘿瓢,又号东海布衣等。年幼丧父,终身以卖画为生。初随上官周学画,后离家出游,曾多次在扬州卖画。接近20岁时,寄身萧寺,白天画画,晚上无照明条件,就在佛光明灯下读书。乾隆十六年(1751),黄慎的母亲去世,他又重游扬州,居住6年,后返故里,苦度晚年。擅长草书,师法怀素。画人物多取神仙故事为题材,笔姿放纵,入纸三分,气象雄伟,食古力强,间作山水、花鸟,得荒率博大之致。所画多为历史人物、佛道、樵夫、渔翁,早年工细,后参以怀素草书笔法,以书入画,所画人物用笔粗犷,顿挫转折,纵横恣肆,气象雄伟。于粗犷中见精炼,放纵中有严谨。山水画境界开阔,注重诗意的表达。为当时扬州画派中最重要的画家之一,门生较多,对后世写意人物画影响很大,一生不仕。黄慎崇尚石涛的“我师我法”“搜尽奇峰打草稿”等艺术观点,提倡以自然为师,注重个体体会,反对食古不化,著有《蛟湖诗草》传世。所绘的《商山四皓图》(图3),纸本,设色,纵120.2厘米,横68.3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这幅《商山四皓图》描绘的是秦末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甪里隐于商山(今陕西省商县东南)的故事。四人都是耄耋之年,为避秦暴政而隐居商山,时人称之为“商山四皓”。西汉初年,高祖屡召之而不得,后高祖欲废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群臣劝谏不听。吕后用张良计,礼遇“四皓”。高祖以为太子既得此“四皓”,羽翼已成,只得打消了废太子之念。本幅落款:“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安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不如贫贱之肆志。乾隆辛巳三秋,写于翠华官舍。宁化七五老人黄慎。”钤“黄”朱文印、“慎”白文印、“汉洗双鱼大吉祥”朱文印、“山高水长”朱文印。“辛巳”是1761年,黄慎时年75岁。

图中茂密苍松下共画四位老者和两位书童,有的投入在对弈的乐趣中,有的在“观战”,有的与童子对话,人物分布错落有致,形貌神态生动自然,笔墨放纵而又不失法度,背景峰峦高耸,飞瀑流泉,意境幽雅。值得一提的是,黄慎诗书画俱佳,且能融会贯通,冶于一炉,特别是以草书入画,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我们仔细观察其山石皴法,似乎很难准确地归类为某一路的皴法,可见其运用草书笔意所体现出来的“跌宕感”,用笔既跌宕又沉稳,这与黄慎早期扎实的工笔画及半工半写的功底是分不开的,此件作品落款用笔与画面用笔熔于一炉,为黄慎晚年的佳作。

华喦(1682-1756),福建上杭(属汀州)人,原名德嵩,字秋岳,号新罗山人、东园生、布衣生、白沙道人、离垢居士等。成年后寓居杭州、扬州,卖画为生,能诗善书,工人物、山水、花鸟、草虫,是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离垢集》《解瞍馆诗集》。在中国绘画史上,华碞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俱佳,晚年多作简笔。华碞人物画的風格在于“情趣”,比一般的民间画师更讲究笔墨和韵致,具有一定的开拓性。正如张庚《国朝画征录》评价华碞所说“善人物、山水、花鸟、草虫,皆能脱出时习,而力追古法,不求妍媚,诚为近日空谷之音”,又善书、能诗,时称“三绝”,为清代杰出的绘画大家。华喦艺术成就非常高,他强调艺术应该要有自己的个性,反对当时一味追求笔墨程式、画坛主流“四王”的艺术理念。在实践上,他提倡写生,提倡师法自然,注重对物象的深入观察,构图新颖,能出乎人意,所绘人物、动物生动活泼,耐人寻味。同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对其艺术成就甚是推崇,金农《画竹题记》有云:“……汀州华喦秋岳,侨居吾乡……尝画兰草纸卷,卷有三丈者,一炊饭便了能事。清而不媚,恍闻幽香散空谷之中……予恨不能踵其后尘也。”《天山积雪图》(图4)为其代表作,纸本,设色,纵159.1厘米,横52.8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天山积雪图》画的是唐人远行边塞。清代以雪景作为题材的中国画不少,但以大漠雪景作为创作题材的确实比较少。此图描绘一位壮年男子牵着骆驼,艰难地行走在漫天大雪的荒漠中,男子和骆驼同时望向天空,也许是天上的孤雁刚好发出了叫声。此作在意境的营造上特别到位,整个画面让人感受到孤寂、惆怅,主人公也许是来到遥远的边塞,刚好想起了远方的亲人和故乡舒适的气候。但画面意境的营造又不失温情脉脉的一面,用眼神把人物、老驼、孤雁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时候他们好像成了好朋友,在这天寒地冻的旷野中通过眼神相互取暖,惺惺相惜。值得注意的是,这件作品作者在处理人物和骆驼的造型上做到了严谨有法度,同时又适当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这在物象的造型刻画上也是有开拓性的。中间雪山留白大概占了整体画面的一半,将重红色的人物放在左下角,构图巧妙不俗,与现代平面构成理论不谋而合。

画中题识“天山积雪。乙亥春,新罗山人写于讲声书舍,时年七十有四”。下钤“华嵒”,右下角钤“空尘诗画”印。此作为华喦74岁所作。

区域美术是一个地区某个时期政治、经济、开放程度、民俗活动等的一个缩影,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地区的发展现状。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化正是由各个地区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组成,区域美术研究工作十分重要,它可以让我们看清楚这个地区美术发展的脉络,博古而开今,激励后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美术工作中来。

参考文献

[1]唐岱.绘事发微[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

[2]中村不折,小鹿青云.支那绘画史[M].东京:东京玄黄社刊,1917.

[3]张庚,刘瑗.国朝画征录[M].祁晨越,译.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4]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中国古籍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5]张艺.闽南地域文化表征对闽派绘画的影响[J].美术大观,2016(4):60-61.

猜你喜欢
闽西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闽西:红旗不倒的革命堡垒
《难忘岁月》(国画)
适时适度:闽西乡土历史辅助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
立足闽西乡土资源 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
《幽深》
“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闽西发展客家文化产业的思考
闽西影视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展望
国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