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故事类课文教学策略

2020-02-04 07:57胡洁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故事类葫芦自然段

胡洁

统编本低年级教材选编了很多故事类课文,有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生活故事等,内容精彩纷呈,人物性格鲜明,寓教于乐,学生都非常喜欢。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从学情出发,采用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走进故事,让故事类课文充盈学生的生活,从而让学生在故事中快乐成长。下面就以统编本二年级上册为例具体谈谈低年级故事类课文的教学策略。

一、借助媒体设备,巧设故事情境

故事类课文的情节都比较完整。在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借助多媒体巧妙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对文字产生具体鲜活的声音和表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作者巧妙地将大自然知识蕴含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课堂伊始,教师制作的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小蝌蚪的外貌特征以及生活环境,伴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小蝌蚪发育成长为幼蛙的过程清晰地呈现了出来,生动的画面为故事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随着动画片的播放,学生的眼光一下子都被吸引了过来,学习的积极性被迅速调动了起来。在创设的情境中,小蝌蚪和一个个生字一起过生字关,学生学得非常投入,学习效果非常好。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的发生和发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二、抓住关键词语,厘清故事脉络

虽然有些故事内容比较长,但是仔细阅读可以发现,长故事也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词语,厘清故事发生的前后关系,这样故事的叙述脉络就很容易地呈现出来了。

《雪孩子》之所以动人,是因为采用了学生容易接受的童话故事形式,讲述了友谊、奉献、分离等话题。课文一共有14个自然段,初读课文以后,教师让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可以板书关键字,如“玩、救、变”,结合这些关键字梳理故事信息。课文第1~4自然段主要描述了雪孩子陪伴小白兔的情景,温情而快乐;第5~8自然段主要写了雪孩子奋不顾身勇敢地跳进火海救小白兔;第9~14自然段写了故事的结局,雪孩子变成了云。细腻的表达让人伤感又欣慰,学生对故事的发展也有了清晰的印象。

二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太强,如果只是随意地浏览课文,很多学生会抓不住课文的叙述要点,对课文的印象就会非常散乱,但是通过寻找关键字,再厘清故事发展中的各个环节,就很容易清晰地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了。

三、品读精彩语句,感悟故事道理

故事类文本中有很多精彩的语句,采用多种方法仔细品读这些句子,结合语言环境进行重点剖析,学生就能理解文中之意,领会言外之意,感悟意外之境。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课文开篇描写了葫芦长势喜人,“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等短语让可爱的小葫芦呼之欲出,令人心生怜爱之情。文中写种葫芦人:“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是一个感叹句,可以把它改为陈述句“有几个虫子不可怕”后让学生读一读,感悟出种葫芦人对蚜虫的出现满不在乎的态度,为后面他得不到葫芦埋下了伏笔。当邻居提醒他治虫时,课文里连用了两个问句“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写出了种葫芦人的惊诧和对邻居的话感到不可理解,然后用一个肯定句“我要的是葫芦”表明他只要葫芦,对其他都不关心的观点。再细细品读最后一自然段:“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几个简洁的词语层层推进,学生很容易理解到叶子、葫芦、蚜虫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从而悟出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事物与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道理。

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指导学生寻找阅读课文中印象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字斟句酌,理解其意思,从词句的前后关联中感悟出故事寄寓的道理。

四、畅想延伸情节,鼓励质疑思辨

在故事类课文的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故事之中,感受到故事带来的快乐,就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从现有的情节出发,顺应这个情节展开大胆的想象,就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把故事延伸开去,继续编故事。如果发现故事中有不符合自己思维规律的现象,可以开展辩论赛,让“真相”得以明朗化。

《风娃娃》是一篇浅显易懂、趣味盎然的童话故事,讲了风娃娃做的两件好事“转动风车”“吹动大船”,得到了大家的喜爱。但是风娃娃方法不当,“吹走风筝”“吹跑衣服”“折断小树”,受到了大家的责备。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到疑惑的地方,有学生就指出:风娃娃一会儿做好事,一会儿做坏事,那么它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呢?学生产生质疑,说明学生是在思考,因此课堂上教师就针对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辨:想一想生活中的风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感受。有学生说:“自然界的风会变化。春天的风是柔柔的,夏天的风是热乎乎的,秋天的风是凉丝丝的,冬天的风是冷飕飕的。四季的风,我都喜欢。”有的学生找出台风袭来、导致受灾地区一片狼藉的图片,表达自己对台风的不满之情……最后在讨论中学生得出共识:风娃娃的愿望是为人们做事,它是热心和善良的,但是在做的时候还要考虑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学生还一起为风娃娃出谋划策,看怎样做才能为人类做贡献。

这样教学,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故事的巧妙延伸、合理发展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高。

五、创新演绎角色,再现故事情节

课堂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一个平台,教师应利用好这个平台积极为学生创建表演的情境,让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提高。教材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可以在情境中对话的机会,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设计对话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生成新的语言。

《狐假虎威》一文中的主要角色是老虎和狐狸,他们之间的对话个性鲜明,值得朗读和体会。学完课文以后,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演一演,表现两个主角的性格特点。如表演狐狸刚被老虎抓住时的危险处境,做做眼珠子骨碌一转的动作,想想狐狸这时候会想什么,再联系生活想象“扯着嗓子”说话是怎样的一副模样,提示学生要把说话声音的音量放大,还要提高音调,把每个字都拉长了说话,用高亢洪亮、略带震慑力的语气来表现出狐狸的虚张声势。老虎说的话不多,课文中只有一处,引导学生做一做提示语中老虎“一愣”的动作来表现它的纳闷和迟疑,说“为什么不敢?”这句话时要表现出老虎的威严,但又诧异吃惊的样子。在其他地方还可以添加别的语言和动作来丰富故事情景,如第7自然段中狐狸的“神气活现、摇头摆尾”以及老虎的“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教学中让学生想象它们在做这些动作时的神态会怎样,会说些什么話。还有森林里其他动物看到他们一开始会是怎样的表情,会说些什么话,后来又会有怎样的表现等。学生设计好表演台词以后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再现课文中的情景,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枯燥的学习过程容易使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但是利用表演活动,创设故事情境,拓展故事语言,可以让整个故事过程以一种“新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会情趣盎然,表演结束后意犹未尽。

综上所述,故事类课文的教学在遵循低年级学生特点的前提下,要紧紧抓住故事类课文独有的特点,采用巧设故事情境、厘清故事脉络、感悟故事道理、质疑思辨故事、表演再现故事等方法精心设计和开展语文活动,从而让学生在故事中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港闸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故事类葫芦自然段
秋天
全国大学生朗诵大赛故事类稿件分析
浅议故事类文本的教学策略
葫芦瓜
故事类文本复述策略的研究
歇后语知多少
宝葫芦
美丽的秋天
画葫芦
巨大的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