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心理,静待花开

2020-02-04 07:45周美琴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1期
关键词:心理班级同学

周美琴

[摘           要]  讲述如何顺应学生心理,找到打开学生心理钥匙的德育工作案例。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信任之后,学生自然愿意合作。教师再去适当地帮助学生,始终保持和善而坚定的态度,静静等待他们的成长与花开。

[关    键   词]  顺应心理;共情;和善;坚定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1-0172-02

“亲其师、信其道”出自《礼记·学记》。它是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重要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每每读完这段话,总能提醒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我,要多考虑学生的感受,顺应学生的心理,和善而坚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学会理解学生、倾听学生,带着爱处理纷繁复杂的班级问题,使笔者收获了幸福感。

我班有一位名叫小Z的男同学。他从小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虽然两家离得不远,但父母平时忙于工作,对小Z的学习和生活一直无暇过问。小Z在需要生活费的时候,他们会给他钱。到初中之后,他才和父母一起生活。他母亲告诉我,他和家长几乎没有交流,和她一天能说两句话和爸爸几乎一句话都不说。比起学习,他母亲更担心他的心理健康。进入中专后,虽然他家离学校不远,但他选择住校。入学成绩还可以,在班级属于中等水平,但他平时时间观念差,早上经常不按时起床,不搞卫生,学习也越来越不认真,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总是有很多反驳的理由。久而久之,同学也都不喜欢和他做朋友,老师也都对他很失望。他也变得越来越孤僻,心理也越来越不健康了。

面对小Z的情况,我刚开始也是很无奈的。他属于“油盐不进”的那类孩子,不管你怎么说他也不给你反馈,就是用眼睛盯着你表示反抗,通过一次次的正面交锋我也理解了他母亲内心深处的担忧。与其说是小Z的表现不好,不如说是小Z从小的家庭环境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想转化他,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如何走进他的心里呢?如果我能理解他的行为,从而调节好自己的情绪,顺应他的心理,与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亲其师、信其道,他也一定会合作,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于是,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沟通,走进孩子内心,我又开始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书籍,并開展了以下的一系列活动。

一、通过家访,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的初始阶段,也就是家庭教育。因此我决定深入地了解小Z的家庭。同小Z妈妈沟通,了解到他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虽然父母住得不远,但从小都不和父母一起生活,父母和姐姐住在一起,到了初中,他才和父母一起生活。他在家里非常害怕姐姐,而且也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和妈妈还能说两句话,和爸爸是一句话都不说。从他妈妈的话里,我感到妈妈喜欢拿姐姐的优点跟小Z的缺点做比较,长期下来,小Z变得自卑、胆小、不主动。我隐隐地感受到他们家庭情况的复杂和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和他妈妈的沟通中,她多次情绪失控,泪流满面。整个家访中,他爸爸则几乎没有和我说一句话。沟通完后,我又了解了很多小Z小时候的情况,我慢慢地开始理解他往日的行为。

所以,顺应学生心理的一个关键性内容是要从基本的家访角度出发,这是对孩子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解决的根本。我在和小Z的家庭成员沟通中,对小Z的认识也在不断得到更新和归纳。这让我对小Z的状态也形成了一个新的认识,这是更新自己教学方法,解决学生身上问题的关键性支撑。运用家访的形式,打开了自己的教育疑惑,为今后的教学指导,也提供了机会。

二、借助短信,传递真挚的和善和友爱

刚开始和小Z同学的沟通很难进行,他对我非常抵触。那次家访之后,他似乎没那么讨厌我了。真正的改变应该是在一次事件之后。某一天深夜,因为和同宿舍隔壁班同学发生了矛盾,他采取了报警的处理方式。当时,学校值班老师、校领导和家长都到校了,但他始终不愿意让警察和我联系。没办法,当天晚上,警察只能让他直接和他妈妈回家了。第二天一大早,我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没有任何的批评和教育,而是给他发了条信息,告诉他我非常能理解他当时的气愤,所以才采取了报警的方式,希望他周末在家好好休息,调整好情绪了再来学校上课。也特别感谢他为我考虑,不愿意半夜打扰我,怕影响我家小弟弟休息。那天早上,他虽然没有回复我任何信息,但是我相信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在短信沟通之下,我向孩子传递了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味地进行批评和责骂,会让学生受到畏惧和不良心理的影响。我通过合理的教育态度转变,让小Z自觉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拉近了我们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和学生成为朋友,在情感上给予关系,在心灵上给予慰藉,这正是学生所缺失的内容。所以,我把握住这个关键,合理地拉近了师生距离。

三、有效共情,给予朋友般的关怀和温暖

共情就是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情绪、情感具备感受力和理解力。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对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能将心比心地体验对方的感受,并作出恰当的反应。周一来校的时候,我告诉小Z,上周生事的同学,学校已经要求其退宿了,如果那个同学再来找他的麻烦,请他第一时间告诉我,我会和他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在和他母亲的沟通中,我也要求其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一起征求他是否还住宿的想法。这次,从他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了信任和友善。时间久了,小Z也越来越愿意接近我了。平时没事,我经常和小Z在办公室或者教室像朋友一样一起谈心,用朋友般的关怀给他温暖和力量。这样,小Z同学就把我当作“自己人”了,我也就控制了整个局面。

尊重和换位思考是让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成为良好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在解决小Z孩子问题的时候,不仅要自己给予他尊重和理解,还要让他的妈妈给予尊重和理解。这是让孩子获得心灵感应和帮助的重要机会。如果孩子在大人身上看不到希望,就会抱有畏惧的心理。在家长不把孩子当发展中的人来看情况下,那么孩子是永远不能发展和成长的。所以,老师和家长都要为孩子的成長和学习负责,从孩子的整体发展出发,勇敢地引导孩子面对问题,并认真解决问题。这后面有家长和老师的支持,就不会让孩子面对自己的发展和问题解决失去信心。内心上的鼓舞和支持,是让孩子获得长足发展的根本力量。

四、集体辐射,开展长期的帮扶和影响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之间相处的时间是最长的,对学生人格的影响也非常大。针对小Z的情况,我发动班里的同学特别是几个比较活跃的住宿生主动接近他,和他做朋友,结成互补型的学习小组。早上叫他一起起床搞卫生,中午和他一起吃饭休息,晚自习时候一起相互讨论难题。在我的课堂上也鼓励他多发言。慢慢地,他由原来的被动提问变成主动地上黑板。课堂练习的时候,我经常主动帮他辅导功课,他由原来自己的瞎涂瞎画变成了我课堂上的小老师。我们以这样的方式让小Z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大家一起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集体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我们所处的社会之中,都是要接触集体,实现自我发展。在面对Z同学的问题解决时,我运用班级整体的力量,让孩子接受了辅导和帮助,让孩子在感受班级、家庭温暖的情况下,逐渐地爱上了班级。他不再逃避,而是能够主动地和大家进行沟通,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是我所欣慰的。借助集体,让集体教育价值和帮扶力量逐渐散发,最终,带动孩子的自我良性发展。

五、态度坚定,静静等待他们的成长与花开

一个孤独的心灵,在短期内是无法彻底改变的。如何防止小Z同学刚刚打开的心门不重新关闭,刚刚养成的好习惯不再变坏呢?我让他当了课代表,用严格的职责督促他。在我们成为朋友后,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我坚定自己的态度,不包庇、不偏袒。每天观察他的表现,上课的时候也多关注他的学习状态和作业情况。同时,利用周围同学了解他的情况,对小Z进行反复的谈心教育,以巩固转化效果。

心灵上所形成的慰藉作用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在打开学生心门的同时,也要防止其关闭。这是让我认真对教学方法进行重点思考和推敲的根本。通过合理的督促和管控,让孩子在人格成长和学习素质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空间。孩子接受教师的良好教育,在成长上看到希望。最终,也会真正地跟随教师步伐,改正问题,实现自我成长。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小Z的改变有目共睹。原来在班级里默默无闻的他,现在经常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他积极报名参加高职学生会,积极参与运动会开场舞的排练,周末时间参加志愿者活动,家长会感恩活动中他声音响亮……原本自卑的他变得活泼开朗,再也没有了迟到、早退的现象,期末考试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

身为班主任的我,一路斗智斗勇,一路挥洒汗水。现在我和学生的师生关系融洽,班里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我的经验就是:因为理解,所以宽容;因为宽容,所以亲近;因为亲近,所以在乎;因为在乎,所以改变。在今后的班级工作开展中,我依旧会认真努力,形成一套完善的教育管理模式,在适应孩子成长需求和特点的情况下,真正地让班级成为孩子成长的重要阵地。作为教师,在每一个教育环节上的把握,都是要充满力量和支撑的。希望在我的努力下,今后还会帮助和教育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维尼老师.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长的心理魔法[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4.

[2]简.尼尔森.正面管教[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3]陶新华.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编辑 王海文

猜你喜欢
心理班级同学
班级“无课日”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心理小测试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