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丽芸
[摘 要]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常对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练习来巩固知识,从而导致多数学生对数学复习课不感兴趣。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可创设复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优化复习习题,从而让学生提升复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5-0045-02
数学学科知识相对枯燥,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假如只对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练习来巩固知识,那么会容易造成学生对数学复习缺乏兴趣。基于此,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有效创设复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点的内涵,同时优化复习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复习方法,提升复习效率。
一、创设复习情境,激发复习兴趣
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式也不同,但出发点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学习。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学生倘若对学科内容感兴趣,就能够积极调动多种感官,认真思考问题,提升学习效率。对此,在开展小学数学复习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如此才能够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组织学生对加减法进行复习时,教师设计了趣味性复习情境: 周末,小明的爸爸妈妈准备带小明坐公交车去动物园,已知从小明家出发有两条不同的路线可到动物园,其中一条路线需要去少年宫转车,而小明家与少年宫之间的距离是302米,少年宫与动物园间的距离则为258米;另一条路线则不需要经过少年宫,直接从小明家出发就可以到达动物园,总路程是600米,如果你是小明,会建议爸爸妈妈选择哪一条路线呢?
上述案例是通过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有学生通过计算得出:少年宫这条路线,总共有560米,相比于直接从小明家出发到动物园这条路线,距离要短。在此过程,学生就复习了加减法相关知识点。利用这种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习题,更有助于增强课堂趣味性,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二、引导自主探究,把握复习方法
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复习时,教师应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采取机械灌输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强化记忆。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点的短暂记忆,但无法促使学生把握知识点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很不利。基于此,教师应突破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借助问题化、探究式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复习。一方面,注重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高效的复习方法,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1.引导自主化复习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教师要想让学生高效掌握知识点,就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能够主动花费时间和精力钻研知识点。在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下,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这对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数学思维非常有利。而教师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对教学加以改进。重要的是,教师应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并思考问题,并且选择恰当的时机给予学生有效的点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例如,在“几何体体积”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塑料盒(长方体),然后将部分水倒入该塑料盒中(水大约占盒子三分之二的体积),然后提出问题:“从这个塑料盒中,你们可以想到哪些几何图形?”你们可以借助已学知识,计算出塑料盒中水的体积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利用尺子测量塑料盒的长和宽、水的高度等,之后,借助已学的知识计算出了塑料盒中水的体积。之后,教师再拿出一个圆柱体,然后将塑料盒中的水倒入圆柱体中,继续提出问题:“现在盛放水的是什么几何图形?水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吗?为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展开思考,并通过自主实践操作,解答问题。在此环节中,教师借助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掌握高效的复习方法,从而强化对知识点的认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2.构建成网络化知识结构
每节课上的知识点是相对独立、分散的,但知识点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复习课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网络化知识结构,使零碎分散的知识点整合成知识网。
例如,在“多边形面积”的复习课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識点的课前梳理,回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其次让学生就自己所整理的知识展开交流和讨论,并且推导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接着引导学生围绕梯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横向对比;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相关平面图形,让学生直观感知图形,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相关知识的理解。
3.串联知识
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然会涉及知识点的探究过程。在教学过程,教师可应用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热情,让学生能够进行高效学习。复习课上,教师可以应用联想方法,鼓励学生将知识点进行有效串联,以此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例如,在复习课上,教师提问:“你们可以利用数学知识对11这个数字进行解释和说明吗?”有学生说:“11可以拆分为1和10两个数。”还有学生认为“11是一个正数,也是一个奇数”。面对一个普通的数字,学生却能够给出不同的解释,意味着学生能够将知识点进行串联,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非常有利。
三、优化复习习题,提升复习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对于教师而言,落实新课标要求是一种重大挑战。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上,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典型性习题,引导学生有效归纳整理知识点,提升学生复习效率。具体而言,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组织学生进行高效复习。
1.设计开放性复习习题
开放性习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同时能促进学生自由想象。开放性习题,由于条件不固定,解题思路多变,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较大。在组织学生复习数学知识点时,教师应设计开放性习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在“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复习课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多种计算活动,包括画一画、算一算等。在习题训练环节,教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需求,同时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自主设计。部分学生设计的习题中,长方形的面积过大;而部分学生设计的习题中,长方形的面积过小。无论何种设计,都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在开放性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这为他们日后更加高效地完成习题解答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 设计生活化复习习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给学生设计具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性的任务。在数学复习课上,教师应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且借助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强化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引导学生复习“量与计量”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复习题“一个鸡蛋的重量是( )、公交车的速度是( )”,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思考。由于这类题目与学生的生活很贴近,因此更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又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时,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复习题:星期天,王东想去购买一批文具,到了文具店之后,他发现自己带的钱只够买10本笔记本,或者只够买15支铅笔,但他两种文具都想买一点,于是,他选择买4本笔记本,剩余的钱用来买铅笔,请问他最后能买到几支铅笔呢?这类题目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增强课堂趣味性,让学生对数学复习产生兴趣。
3.设计综合性复习习题
小学数学知识之间其实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在进行习题设计时,教师应遵循综合设计原则,兼顾各方面的知识,以此实现“以一例带一片”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分数的应用”复习课上,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如下习题:
(1)男女生之间的比例为( ),男生比女生多()%,在全班总人数中,男生占的比例是()。
(2)在这道题的基础上,加上“20人”這个条件,那么该条件可以放在哪个地方?在这个题目的基础上,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呢?
借助简单的图示,可将分数、百分数等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以此揭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点的区别与联系。题量看似很小,实则却拥有很大的容量。借助这类题目,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总之,在进行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时,教师应基于整体教学思想,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促使他们在知识点间建立起联系,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强化他们的理解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找到高效的复习方法,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责编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