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会群
【摘要】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历史中的爱情史实多如牛毛,在中学历史情感教學中如何运用爱情史实进行情感教学值得我们深思:是避而不谈还是蜻蜓点水或是充分运用?
【关键词】爱情史实;中学历史;情感教学;充分运用
历史中的爱情史实多如牛毛,而在我们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对此运用似乎是块“禁地”,有则也几乎是一种宏观的理论,是政治色彩的附属品。在我们进行调查中,也遇到了来自于各方面的疑问,包括有些历史老师也有困惑:历史课与爱情观有何关系?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烦、郁闷、空虚也随之而来,“情感”问题在中学生身上显得尤为突出,如何来填补这一精神上的失落,而情感中的“爱情”就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因此,中学历史情感教学中的爱情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把历史中的爱情史实运用在中学历史情感教学中值得我们深思。
要把历史中的爱情史实运用到中学历史教学中,首先我们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爱情”:《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解释为:“男女相爱的感情。”其实,爱是一种责任,是付出,是承担;情是感性的思维,瞬息万变,难以捉摸;爱情犹如夜空的一轮明月,看似清晰可见,却难以琢磨,只能用心感受、品味;爱情观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爱为情的反思,是个永恒的,却又千姿百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其次,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我们可以因时因事而把历史中的爱情史实加以运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爱情观的培养。比如,在讲到中国近现代史,可以穿插有关历史人物进行指导。讲述“蒋介石”这一人物时,我们可以穿插“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在九江,蒋向陈洁如(第三任妻子)披露了他的这桩“政治婚姻”的计划。这一桩政治联姻,英国、美国、日本、挪威、法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领事、记者等也出席了蒋宋婚礼。如此之众多的外宾出现在婚礼上,表明国际社会对蒋介石的默认。但这看似风光的婚礼确实是一次“阴谋”,与之相较的朱德的婚姻却值得尊崇。紧接着我们又可以把历史爱情史实中有关朱德的爱情经历细细道来:从中可以让学生感悟到“爱情”中最为珍贵的是“诚实”“上进”“责任”,而不仅仅只是填补内心的空虚,不仅仅只是外在美,更不是一时的冲动。
朱德第一次婚姻是经过朋友介绍的。与萧菊芳的初识,给朱德的印象是一个诚实、进步的姑娘。而且他还发现萧菊芳的一个秘密:她没有缠足,这让朱德对萧菊芳增加了不少好感。不久,朱德和萧菊芳结婚了。他们的儿子保柱出生后数个月,萧菊芳患了类似赤痢的热病,不幸去世。朱德的第二次婚姻是与陈玉珍,她是一个受过教育的姑娘,也没缠足,参加过1911年辛亥革命以及1916年的革命活动。因两人志趣相投,不久就结婚了。当时常常有人到朱德寓所聚会:研究中国社会,探讨民主、科学、民族和种族平等等问题。为此,陈玉珍精心布置了一间书房,且搜集了一些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以及关于种族和民族平等的宣言这类题材的资料,还订阅了《新青年》和《新潮》等杂志。1922年夏天,朱德赴上海寻找革命道路。一别,朱德就再也没有见到她。第三次婚姻是与伍若兰,1928年2月15日,朱德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攻下耒阳古城时,遇到了大胆泼辣,浑身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女子在喊:“乡亲们,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打败了章家梅的常备队,解放了耒阳城。为了欢庆战斗的胜利,大家快到城中广场参加军民大会!”在革命征途中,此位女子伍若兰与朱德相知相恋,后来为掩护朱德,不幸被敌人杀害。1961年3月3日,朱德在广州游览越秀公园时,写下这样一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兰花的钟爱和怀念伍若兰之情:“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在人生道路上,最后与朱德相伴的也是一位与其志向相同,历经革命风雨的战士,那是在井冈山斗争的艰苦岁月中相识的康克清。
通过朱德的爱情史实,让学生在了解那段革命岁月的历史同时,不自觉地树立了正确的爱情观;让学生知道认人要清、要明。爱情不是游戏,爱情不是过家家。爱情是一种责任,一种付出,明白人生的不同阶段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尽量避免吞咽早恋——这枚苦涩之果。
在浩瀚的历史海洋中,以上仅仅只是其中之一粒水珠,有关爱情的史实俯首皆是。爱情是历史宝藏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甜蜜生活的醇浆,是熠熠生辉的梦想,是美好希望的火种。引领学生走进美好爱情史实的世界,在那个亦虚亦实,似幻却真的历史长河中,感悟真善美;让学生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性格得到锤炼,从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散木.朱德与贺芝华:一段不为人知的婚姻[J].各界,2010(2).
[2]黄红发.历史学科情感教学研究[J].安徽史学,1995(3).
[3]程世刚.兰花世界里的朱德[J].党史博览,2008(2).
[4]朱琳.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探析[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