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瑞芬
【摘要】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部分,也是学校管理的重点,每个班级完善班级的管理才能构成学校的管理体系。教师作为班级的领导者,也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在班级的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班级管理制度的实施,阻碍学生行为举止的规范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因此,借助传统文化实施切实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案势在必行,这样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规范自己行为举止,让学校在无形之中完成塑人的计划。
【关键词】班级管理;传统文化;应用
班级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传统文化无形中的熏陶和感染,本文对法家、儒家、道家的思想展开研究和探讨,结合目前学校教育的管理制度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传统的文化加以借鉴,提出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方案,在制度的实施中坚持以人为本,同时发挥教师和干部的引导作用,通过班级的活动增强每个学生的班级凝聚力,无形中完成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保证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一、传统文化智慧在班级管理中的体现
所谓的传统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长期交往而积累和沉淀的物质和精神总和。传统文化的范围非常的广泛,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法治国,以儒治世,以德治人”是对历史文化的最好阐释和总结,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国家的管理、企业的管理、班级的管理都有积极地引导意义。
1.基于法家“法制天下”的思想原则
法家思想认为“善者伪也”,人有着先天性的欲望,在受到利益的诱惑时会偏离正道,所以,法家思想認为人的本性是险恶的,但人又属于群居的高等动物,为维护社会的安稳,就必须树立领导的权威性和引导性,用法制来规范人们的举止。韩非子提出“法、术、势”相结合的领导理念,其中“法”指规章制度,“术”指操作管理的手段,“势”指管控臣民的方式,其中把“法”作为中心。而现在的管理中,我们把“法”理解为更为广义的“制度”,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法家的“法制天下”的理念要加以转化和运用,建立更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人们的言行举止加以管控。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和人格的塑造,青少年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叛逆的性格,各种价值判断还没有完全形成,如果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就很容易因为跟风而误入歧途,在班级的学习和活动中没有目标和集体荣誉感。在对学生的教育和班级的管理中,仅仅依靠说教的形式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时候就需要一定的制度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加以管制,不仅要制定班级的管理制度,还要有相应的惩罚制度来监督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保证班级的各项工作能有序的开展。
2.基于儒家“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儒家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孔子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强调人的作用,结合任何人生探讨“仁”的根本问题,孔子重视“仁义”教育,认为“仁”是人类的类属本性,认为人的本性都是仁慈善良的,儒家思想强调注重人性、崇尚理性,坚持仁义良知的说法,对现代化的教育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孔子认为道德理念的下滑会直接造成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失衡,只有进行道德的复苏,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引导社会走上正轨,带领国家走上繁荣富强之路。班级的管理是以教师为领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管理,其教育的核心是完成学生人格[3]的塑造,文化知识的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而儒家思想的“仁”正好提供了自我修养的方法,在班级班规的建立上不能仅仅考虑实用性,而是通过民主、平等和科学的方式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让制度成为一种保护学生的条例,而并非是限制学生行为的枷锁,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树立终生的发展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 基于道家“以柔克刚”的执行方案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造成坏的结果。因此,看待事物要用辩证的思维去分析,老子“刚”与“柔”的辩证思想自古以来被人们所称赞,所谓的“柔”是指依靠柔性去打动人、感染人、熏陶人、塑造人,对现代化的管理有着理论上的指导,“刚”具有无形的杀伤力,在制度的执行中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给管理造成不可逆转的局面。学生属于青少年一代,在很多事物上的认知并不明确,容易受到坏思想的感染,同时处于叛逆期的学生脾气比较“刚”,这时候就更需要用“柔”来感染和熏陶,采用适当的方式加以引导,在班级制度的监督上,要坚持柔性的处理原则,教师和班干部要以身作则来规范自己,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对于学生不好的行为表现,尽量通过交谈和引导的方式去规范,切忌以刚制刚,在无形中完善班级的管理制度。
二、传统文化智慧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讲授,缺失了思想文化方面的道德教育,导致现在的很多学生目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受管制等,在这种前提下,学校主张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借助传统文化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1.实现准确的个人角色定位
任何集体生活都是复杂的群体,会有阶级的管理和制度,集体成员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班级的集体管理是由教师、班干部、学生、家长组成,教师、学生和家长在班级中都要对(下转第14版)(上接第13版)自己有明确的定位,这样才能保证班级活动的有序开展。教师做为班级的领导者,在班级各项制度的制定上要结合班内部的自身因素,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让制度有可实际的可操作性,在低年龄段,学生的模仿性较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有很重要。所以,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无形中给学生树立榜样,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规范学生的管理制度。班干部在班级中辅助教师完成班级的管理工作,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不能知法犯法,在制度的规范上起领头羊的作用。学生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一份子,为了集体的荣誉感每个学生都要明白班级制度的内容,要有主人公的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家长是学生道德行为规范个性化培养的关键,更好地完成一对一的教育,家长要把孩子的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在生活中通过自身的行为影响,给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每个人认清自己的角色,在集体生活中才能更好地遵守自己的职责,实现集体的凝聚力。
2.强化班委干部的责任意识
教师在班级的管理中,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采取“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在班级管理上,教师要重视班干部的培养,实现班干部辅助管理班级的目的;同时,教师要关心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通过用心地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教师和班干部要加强自我的约束,做好榜样,行不言之教。在实行班干部管理的过程中,班干部的任选可以通过班级内部投票的形式决定,充分体现管理中的民主和公平;要有班干部的监督机制,对学生进行平时的考核,表现好的可以任下一轮班干部,这种考核能调动学生参选的积极性,为参选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班级可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增强学生的班干部责任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选和实践,用班干部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
3.通过集体活动提升凝聚力
在班级内部的管理中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争执,但在班级作为一个个体来外的情況下,班级内部所有成员就会团结一致,劲往一处使,一致对外。因此,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校园内部的比赛,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升班级的凝聚力。近年来,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比较多,通过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一方面让学生熟悉历史,强化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增强学生的班级荣誉感。例如,在学校可以开展和传统文化相关的文艺活动,民族舞蹈、国画比赛、国学经典朗诵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在比赛前期,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搜集相关的文化知识,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增强自身能的民族荣誉感;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在劳逸结合的情况下,展现自己的文艺特色和才华,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做准备。
4.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学生是青少年一代,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多还没有完全形成,在集体生活中很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感染,影响到自己的主观判断,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带来不可逆转的后果。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上,教师要善于运用儒家思想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现在的幼小学生会强化他们国学的学习,在学校的教育中会让学生学习《弟子规》《三字经》这样的文化经典,用于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组织学生到孤儿院或养老院进行公益性质的活动,帮助别人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鼓励学生互帮互助,让学生间建立深厚的友谊,为以后走上社会处理人际关系打好基础;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影响学生,给他们做好榜样。在家庭的教育中,要重视家长对孩子的道德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家长会的形式,强化家长的加理念,引起家长对学生道德培养的重视,通过家校协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教育更利于现代学生的身心的健康成长。
班级的管理不能一直因循守旧,要综合现代学生特点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善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通过先进传统文化的影响,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地遵守班级的管理制度,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落实班级管理[J].科技风,2019(25):223.
[2]郭贵卯.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的思考[J].甘肃教育,2019(16):51.
[3]张连云.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班级管理[J].文教资料,2019(13):168-169.
[4]李振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浅议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有效融入[J].文教资料,2019(05):157-158.
[5]王婷婷.浅论传统文化在现代班级管理中的必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