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惠
摘要:制造业是整个国民经济中最基础的产业,制造业技术成熟度、发展规模影响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任何一种产品在制造环节产生的成本影响着它在后续流转环节中的价格,进而影响到与其有着关系的其他产品的成本。在制造业,产品的行程过程也是其成本汇集的过程,因此制造业的成本控制可操作环节很多;另一方面,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要占有一席之地,又要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就彰显出来。文章仅根据个人在制造业多年的工作经验浅谈制造业成本控制可以采取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制造业;成本控制;环节
一、制造业成本费用的构成
制造业的成本费用包括采购环节的成本费用,研发设计环节的成本费用、制造环节的成本费用、质量检验环节、工厂物流环节的成本费用以及工厂日常管理的成本费用等。
1. 采购环节的成本包括采购物资的价格、材料的损耗、采购人员的差旅费及运输费等。
2. 研发设计费是指工厂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划制定费、设备调试费、原材料和半成品试验费、研发人员工资、研究设备的折旧、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试制失败损失费用及其他与新产品和新技术研究有关的费用。
3. 制造环节的成本费用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主要制造费用(如水电费、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等),直接材料是指耗费的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生产的工资费用,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4. 质量检验环节的成本包括了预防成本(前期人员培训、管理系统的制定等)、检测试验费、损失成本。根据产品是出厂前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还是出厂后造成的损失,损失成本又分为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内部损失是指产品在出厂前因产品和服务没有满足顾客要求而造成的损失,以及处理品质缺陷所发生的费用之和。外部损失是指产品出厂后因质量问题而产生的一切损失和费用,包括索赔费用、保修费用、退货损失、诉讼费、产品降价损失等。
5. 物流环节的费用是指工厂生产车间在生产或销售产品过程中进行运输活动及相应装卸搬运活动时所发生的费用。
二、制造业各环节的控制措施
(一)采购环节的控制措施
要有效控制采购成本,需要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企业要完善相关的成本管控制度。要制定采购成本控制方案,制定采购成本控制措施,包括建立请购授权审批制度,建立明确合理的请购审批流程;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建立并更新价格档案,制定合理的付款流程,选择合适经济的付款方式;对采购人员在采购中发生的差旅费、通信费等,建立严格的报销控制审批流程。
其次,可以采取一些降低采购成本的策略,如:1. 工厂通过组织建立或加入采购联盟扩大采购批量,在采购价格上获得优势;2. 如果工厂采购量小,则可以将采购业务外包给能力强的中间商或其他采购机构,以获取批量采购的价格优势和谈判实力;3. 工厂只在生产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数量、质量采购需要的物料,以实现零库存成本的目标;4. 实行全球采购策略,寻求比较优势使总成本最低;5. 利用电子商务的形式开展活动,能有效降低相关采购成本和管理成本。
(二)研发设计环节成本控制措施
对研发设计费实行有效控制,个人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建立研发经费预算制度和研发经费专款专用制度,工厂应设立专门的研发委员会负责审议研发经费的预算、审议研发项目、审议研发成果等;2. 研发小组应定期编制《研发项目进度报告》,呈报研发委员会审核;3. 制定严格的研究经费使用程序,每年年末,财务部应将本年研发项目经费的提取和使用情况与预算对比,分析差异原因,及时向总经理汇报;4. 建立研发项目的奖励和考核制度。对出成果比预定时间早、出成果时剩余研发经费多、采用新技术节省大量研发经费的人员或项目组进行重奖;对完不成考核指标的进行惩处;5. 应严格制定和完善新产品试制计划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并指导工厂安排好新产品试制计划。新产品试制经费应专款专用,财务部监督试制经费的使用情况,避免挪作他用。
(三)制造环节的成本控制方法
整个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就在制造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的竞争优势。下面就从材料和人工两个方面来阐述如何进行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
1. 直接材料
降低直接材料的耗用成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控制原材料的采购成本;(2) 优化产品设计,对产品工艺不合理及可改进之处进行改进,取消不必要的结构;(3) 实行原材料消耗定额控制制度。生产部门严格执行由工艺技术部制定的每种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文件,按照定额消耗文件进行原材料的领料、用料,并做好各项记录与统计工作。对于超量领用,应查明原因并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4) 在生产过程中,车间负責人应对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和考核,监督作业人员对原材料进行全面利用,减少原材料的浪费;(5) 对生产线上产生的边角料、废料,生产作业人员应分类堆放,做好“变一用为多用,变小用为大用,变无用为有用”。
2. 直接人工
直接人工成本主要是指生产的工资费用,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每一组成部分都有其相应的控制方法。
(1)工资。工资的形式有多种,如固定工资、浮动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定额工资、加班工资。
固定工资一般根据人员的学历、岗位、技能等因素确定,企业应定期进行生产人员的岗位分析,为岗位定级、制定岗位工资标准提供依据。
浮动工资是指工厂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生产人员贡献的大小等因素给予生产人员的一种工资待遇,有利于提高生产人员的积极性,企业应制定明确的浮动工资计算办法并严格执行,定期考核生产人员完成的产量、工时或完成的产品质量情况。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定额工资与浮动工资相似,这里就不赘述了。
加班工资是指在工程现行作业时间制度控制的基础上延长工作时间而支付的工资,工厂应明确加班的作业范围,做到必要加班、有效加班,严格执行加班审批程序,对于未经审批而加班的,不支付加班工资或不安排调休;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劳动纠纷。
(2)奖金。生产人员奖金是指工厂对生产人员超额生产部分或生产绩效突出的部分所支付的报酬,是工厂激励生产人员高效生产的重要手段。企业应根据工厂经营、生产的需要确定奖励项目,设定发放奖金的条件和金额;严格奖金发放审批程序,防止出现乱发、滥发奖金的问题;建立完善奖金分配办法,并对本办法的执行情况、奖金的发放进行检查。
(3)津贴。生产人员津贴是指工厂为了补偿生产人员在特殊条件下额外的劳动消耗或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生产人员报酬的一种补充性工资形式。
工厂合理确定津贴使用的工种、岗位,设置适合本厂生产作业实况的津贴项目;制定津贴管理制度,明确津贴的发放形式和发放标准,并严格执行津贴申请审批程序。
(四)质量成本控制措施
1. 对预防成本的控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 加强质量培训费的预算管理,明确质量培训费的审批权限;(2) 对参与质量培训的员工进行严格考核;(3)在样品试制阶段要加强工艺评审,及时发现和纠正工艺中存在的缺陷;(4) 开展重点评审工作,对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可行性、可靠性和特殊、关键工序的正确性、完整性进行审查论证。
2. 检测试验费的有效控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 在检测标准界定未清晰的情况下,应谨慎实施全检查;(2)发生大规模产品检测时,要合理设置检验流程,明确良品和不良品的界定标准。(3) 根据检测活动的需求和公司经济可承受度,采购适当精度的检测工具设备,杜绝浪费;(4) 及时有效地保养检测工具,延长检测工具的使用寿命;(5) 对检测工具的使用人员进行培训。
3. 在运用了预防控制和检测试验控制措施后,仍发生产品或服务不合格时,应:(1) 加强对生产人员的培训工作;(2) 开展全面检查,尤其是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保证生产过程符合工艺规定的要求。(3)严格制定返工返修的作业流程和报废流程;(4)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降低停工的发生率;(5) 改善产品储存环境和防护措施;(6) 合理确定产品降级,及时分析降级原因;(7) 对事故处理结论进行追踪和归档,避免同类质量事故再次发生,减少质量事故处理费。
4. 外部损失的控制点包括以下几方面:(1) 制定并严格执行保修服务工作制度;(2) 对售后服务人员进行培训,使之具备从事售后服务应有的技术和素质;(3) 合理设置服务网点,节约保修费用;(4) 加强对产成品的质量检验,防治不良品外流;(5)及时响应客户的退货或索赔请求,根据实际情况停止出货或实施召回等应急措施;(6) 制定供应商产品质量索赔办法,转移原材料质量索赔费用。
(五)物流环节费用的控制措施
该环节的控制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设计符合工艺路线次序的总体布置,使生产流程经过的路线尽量短;2.设计适用的工位器具和运送装置,减少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3.对区域、设备、在制品和人员进行定量管理,确定物流流转路线;4.提供生产过程中运输工作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5.定期对运输工具进行维护保养,延长其使用使命;6.选择合适的装卸搬运设备及方式,减少生产车间在销售产品过程中的运输费用。
三、结语
本文从与生產作业相关的几个环节简述了费用构成及相应的控制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成本控制是全方位的管理活动,也是全员参与的过程,任何一个部门工作管理流的不合理都会影响整个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性。而且成本控制作为系统工程,其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企业应及时调整相应的控制措施。随着制造业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加,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显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陈峰涛.基于全过程下的制造业成本控制现状及对策探析[J].财会学习,2016(21).
[2]王学伟.制造业成本控制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7(13).
(作者单位:上海景麒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