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莉
摘要:现阶段事业单体体制改革正在逐渐深入,人们也已经认识到了其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涉及到了其日常运营管理中的所有内容,而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则能够帮助事业单位优化内部管理,提高运营及决策效率,进而更好地抵御风险。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有效执行已经成为了影响其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执行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主要围绕着其日常运营中涉及到的工作以及业务活动展开。当前国内政府正在致力于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因此提高对这部分工作的关注度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随着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事业单位运营发展中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同样在与日俱增,如果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及时调整,必然会阻碍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应当从内部控制体系着手,加以修正和完善。具体来说,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内控措施,推动制度政策的有效落实。
一、新时期事业单位建立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分析
随着国际形势和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也要“因时而异”地进行改革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事业单位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新时期事业单位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到服务上来,要在满足公众需要的前提下为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有效避免工作中的人为失误。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包罗万象,从人事任免到相关工作人员的绩效考评,再到各项工作的审批、审查和监督,实现对于各项工作、政策落实与实施状况的有效把控。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组织架构,明细工作职责,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进展。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约束把控,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并坚持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是十分必要的。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具体来说,眼下多数事业单位均已建立起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框架,但是相关细节却有待进一步完善,其控制水平也与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相关领域的改革,控制体系不完善是首先需要重视的问题。以预算编制为例,部分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往往会因为时间短、任务急而临时拼接一些数据,这种“应付差事”的做法对相关工作的推进落实产生了负面影响。此外,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并不只是事业单位员工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各部门领导也应当认清这部分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工作现状分析,相关单位中很少有领导能够具备这方面的素养,这也是造成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的原因之一。
(二)管理缺乏全面性
现阶段,事业单位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具体实施环节暴露出了缺乏全面性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相关工作的推进落实中难以涵盖所有部门以及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工作人员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再者,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都将内部控制的重点放在了财务管理上,虽说财务管理工作不容忽视,但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人员调配、选拔与任免方面的工作也同样需要重视。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平衡好组织架构建设、人员管理培训以及内部审计等工作的关系,从把控细节入手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改革。
(三)审计监督不到位
审计监督工作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此在建立制度时需正确认识这部分工作的重要意义。审计监督的关键点在于对各项工作的落实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引导,因此审计监督需要建立在科学严谨的工作体系之上。但眼下大多数事业单位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由此而造成的审计监督工作不到位将会给事业单位内部造成一定的混乱,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也必将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效。再者,由于审计监督不到位造成的岗位职责混乱也对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三、建立并执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要点
首先,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要确立明确的目标,能够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增进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从而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此外还要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组织架构的优化建设,落实好责任管理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断加强对人力物力资源的合理应用,提高内部管理的实际水平。
其次,应增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性。内部控制制度涉及到事业单位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以及审计监督等工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做好各部门工作的协调统一,从而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后续工作的开展要始终围绕着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目标,遵循相应的规章制度,将内部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促进各部门工作的平稳有序开展。
最后,是要加强事业单位的审计监督工作。审计监督工作的效果直接决定着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所以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中,监督审计工作是不可缺少的。事业单位的日常运作需要面向社会大众,这其实在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难度,所以只有对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监督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事业单位应该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和监督部门,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加大监管力度,制定出严格、科学的监督管理制度,在约束相关工作人员行为目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为实现特定的目标贡献力量。
由上述策略著手也能够有效解决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四、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具体执行分析
(一)将人才培养工作落实到位
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将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制度最终需要人来执行,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不管内控制度有多么完善,都很难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因此事业单位应该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用人制度,规范招聘流程,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整体把控。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不断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此外还应该关注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督促其认清个人的职责和权利,从而约束个人行为,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二)优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
在设置岗位时,事业单位需将“岗位职责不相容”的制度落实到位,并本着内部控制以及制衡的原则进行岗位设计。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具备全面性、系统性,并尽可能覆盖单位内部的每一个员工以及所有的经济业务活动。制度的建立主要包括决策、执行、监督以及反馈等环节,合理设置内部岗位、规范具体的业务流程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控制改革效果。此外,在设置岗位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以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制度为核心开展相应的控制管理。对于单位内部特别重大的人事决定和财务支出要通过集体决策以及联签制度实现全员参与决策。为事业单位员工营造出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并通过相应的约束管理措施让其能够在自己的职责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不相容工作机制。
(三)完善事业单位控制环境
实际工作中,首先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环境直接决定了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接受程度。良好的内部控制是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的前提条件,事业单位内部只有处在一定的控制环境下,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各部门负责人要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和内部控制意识,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地执行。这对于完善事业单位的治理结构,提高员工的综合工作能力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小结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实际执行是其日常运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改革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高要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3).
[2]刘芬琴.论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建设[J].财会学习,2019(09).
(作者单位: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