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虹
摘要:通过对初中生美术作品表现力低下的实际问题分析,探讨如何在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作业表现形式以及评价方式几大方面加以改进,从而扎实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提升初中美术作品的表现力。
关键词:初中;知识;技能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美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美术教学的着力点在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诠释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作为美术教师很有必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兴趣,扎实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作品表现力。日常美术教学实践中会经常遇到以下几种普遍现象,也是我在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去改进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现象1:学生意识不到学习美术有什么用,认为美术与中考无关,所以在上课时部分学生正大光明地忙着做作业的行为时有发生。(缘由:學生忽视美术教育对人心灵的影响,意识不到美术教育对个人审美能力、品位提升等方面的长远影响。)
现象2:学生在作画时喜欢老师提供范画,这样他们只要照着画就行了。就算布置创作作业,也摆脱不了所提供参考画的影子。(缘由:在一成不变的学习环境和长期的应试心理下,学生的思维容易产生定式,难以激发创作的灵感)
现象3:很多学生是有创作欲望、灵感和具体的创作内容,可由于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匮乏,在创作时,无法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画出来。(缘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直以来基础没打好,缺乏绘画技巧、技法锻炼)
二、临摹——写生——创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提升初中生美术作品的表现力和创作力,并不是一时就容易达到的,而是需要学生勤锻炼多使用,而不能奢求捷径。任何美术学习者,都是经历临摹、写生和创作三个阶段,虽然初中美术不是培养专业美术生,但是我认为这样的一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能够一定程度改变现状,扎实基础知识技能,提升学生的手头表现能力。当然,这种学习过程也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我也强调和鼓励他们在外出游玩时,可以带本速写本,随时勾勒几笔,不一定全是真实所看到的,完全可以是纯粹的想象。这样勤于动脑动手的练习,对创作力的培养和提升是非常有益的。
(一)临摹与实物观察相结合
我认为临摹是积累具体绘画内容和表现技法的最好方式,在一学期的课程安排上我会先以临摹为主,包括静物、风景、建筑、人物,每次的临摹,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在临摹过程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补充一些美术基础知识,我发现学生认为最难学且出现问题最多的就是透视、构图和色彩。临摹同样的一幅画,有的同学就用画纸的一小部分,有的则布满画纸,甚至画不下,在两种极端的构图对比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悟怎样的构图才是好的,舒服的。起初几次临摹,在学生动笔前我都强调构图应以人感到舒服、美观为原则。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先去布局、构图的习惯。临摹在我们教师看来是很简单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不同,例如建筑的临摹,理解与不理解透视,画出来是不同的效果。在临摹静物时候,可以在讲台上摆上相同的临摹对象,便于学生去观察和理解,在学生作业中,我发现有很多同学画杯子时透视是有问题的,范画上的杯底是带有点弧度的,而在学生的临摹作业中画成直线不在少数。所以,我认为在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临摹和实物观察相结合是必要的。
(二)写生与创作相结合
初中生逐渐发展到绘画的写实期,有通过写实再现客观现实的心理欲求,所以有必要适时加大对写实绘画知识的学习和技巧的训练,随着学生对绘画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技巧的逐渐掌握,能够画出自己的创意达到想要的画面效果,慢慢地就可以加大对绘画的兴趣。在班级有限条件下,开展同学之间的肖像写生、人物的组合速写与默写,利用现有的素材如书包、铅笔、课桌等静物进行写生练习。通过写生,训练学生的观察方法和造型能力,思考怎样取舍、概括等,掌握构图、比例、色彩等绘画语言并能灵活的运用。同时,学生练习写生时也可以结合想象,画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写生画,根据写生进行变形创造新形象。在创作中,学生受客观物象的束缚小,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畅游自己创造的奇妙世界,领略创造美的愉悦。这种把想象与写生结合在一起的课程类型,有利于学生绘画表现能力的提高。学生有了一定的绘画知识和技能,就会愿意去尝试新的题材的绘画作品,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所以,写生和创作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三、紧密生活体验,营造积极的创作环境
美术作品创作的灵感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当前的学习环境枯燥无味,缺乏色彩。校园中只有司空见惯的建筑和一身校服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容易产生定式,难以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
考虑到中学生的安全问题,实地的考察、采风一般也很少开展,我偶尔会带容易管理的班级在校内的小花园、操场上,在规定的地方进行写生。美术课大部分还是要在班级内授课。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能一直采取简单的临摹素描、色彩范画这种的单一的学习方式。应在班级内开展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多种表现形式的绘画和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
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例如在上《巧用身边的材料》,导课时可先让学生将自备的生活废置物做原料,如:块布、有机理效果的纸片、木材、石块、金属等,让学生尝试用拓印的方法来了解什么是‘肌理,接着用手进行撕扯、揉搓、敲击、触摸,感受不同材质的质感特性。对材料有了初步认识和分析之后,让学生利用随手可得材料及废弃物进行立体造型设计。在了解材料的不同和造型表现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继而养成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留心生活中各种美的因素,并养成进行美术创作的习惯意识。
四、总结
为了更好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美术作品的表现力,教师应始终关注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创设的教学环境是否利于灵感的激发;美术教学的多种造型方式能否让学生感兴趣,从而避免作品的单一化和重复性;评价的方式能否激起学生创作的热情。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兼顾好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因为扎实学生美术基础知识技能不是单靠一方面的。在日常教学中,若能正确的引导学生,扎实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技巧,那么学生作品的表现力必然会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罗恩菲德编.王德育译.创造与心智的成长.美: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