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小慧
摘 要:应用型本科是我国本科教育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在我国提出振兴本科教育的今天,应用型本科的课程亟需重视。文章以应用型本科的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审视,并剖析原因,同时根据社会需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匹配的评价机制,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构建以生为本课程体系实施的支撑保障体系等建议,以期服务于应用型本科旅游人才的培养,并为我国本科振兴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振兴本科;应用型;旅游管理;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3-0060-03
Abstract: 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new forc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oday, the curriculum embodiment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needs to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when it is put forward to revitaliz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aking the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xisting curriculum system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Meanwhile, it also clarifies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specifications of talents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needs, optimizes the curriculum structure and content, innovates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establishes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matching with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and the support guarantee system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udent-oriented curriculum system with the help of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study aims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in China.
Keywords: the revitalization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pplied undergraduate;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the curriculumsystem
一、本科教育的重要性
2018年我国在四川成都召开了本科教育大会,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首次全国性的本科教育大会,之后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的纲领性文件,这个文件也被称为新时代高教40条,文件指出“本科生是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最大群体,本科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最重要基础。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自此,我国本科教育的重要性被推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迅速成长。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量几乎占据了我国高等本科教育的半壁江山,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本科教育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但这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成分较为复杂,有多半是2000年以后设立的院校,也有一些是由专科、高职院校升格而成的,也有一些是掛靠某大学之后又独立的独立学院。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成立时间短,缺乏办学经验,办学的同质化倾向明显,难以适应新时代生产和建设一线的人才需求。尽管早在2015年,我国已经颁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指导意见》来引导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但转型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在理念、制度、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做出改革探索。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年轻的专业,其本身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旅游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为旅游业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的旅游本科教育也必须直面现实,积极探索,主动求变。本文以应用型院校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为例,探讨其课程体系的问题,以期能够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现实审视
(一)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不明晰,缺乏专业特色
众所周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是高校教学当中最为重要基础性工作,它直接决定了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和质量。不少应用型本科高校还未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以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例,多数沿用传统高校的模式或者套用其他院校的培养目标,只是在文字方面略做修改,趋同化严重,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究其原因:一是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大多建立时间不长,没有深入了解旅游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二是不少院校在具体的工作当中缺乏严肃、严谨的态度,没有考虑自己学校的目标定位,更没有考虑自己的生源实际情况。三是应用型院校办学时间短,师资队伍普遍年轻化,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者多数为年轻教师,这些年轻教师缺乏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系统研究,因此使得旅游管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千人一面,缺乏特色,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不严谨、不科学也直接影响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滞后于市场需求
不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出现几种情况,一是沿袭传统研究型大学的课程体系,理论课程所占比例稍大。尽管这几年从整体上看理论课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仍然偏高。大多数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都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但是这种改变多数只是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在实际执行过程当中实践课或者实践环节被严重打折。二是一些新办的民办应用型院校以改革的名义减少总课时,对外宣称是加大实践课时,但实践的执行效果差,学生的总课时无形被减少。三是课程结构不甚合理,公共课数量较少,选修课名存实亡。很多民办应用型高校由于受师资、经费等因素的制约,选修课并不是学生自由选报,而是由系部根据情况开设,要求所有学生都参加,这种做法剥夺了学生的选择权利,同时也违背了选修课开设的本义。四是课程的内容来看滞后于市场的发展,专业课程尤甚。现在旅游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旅游跨界融合越来越广,旅游新业态发展迅速,作为应用型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理论上应该是最贴近市场需要的,但现实情况是不少应用型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却在用十年前的老旧教材教授学生知识,这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被企业所诟病。
(三)实践教学的落实不够,产教融合体系尚未真正形成
应用型本科教育非常重视实践教学,这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质。纵观目前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多数处于尴尬的地位,实践教学口号喊得多,真正落实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上列出了课程实践、集中实践、假期实践、毕业实践等不同的实践形式,但在实地执行过程中,多数都被打了折扣。以课程实践为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的课程实践多以导游讲解与接待、酒店操作、会展接待等为主,但这些实训实践多数被简化,并且是单一的课程技能实践,基于课程群的实践形式缺乏,实践的综合性不强。第二课程的竞赛活动也普遍被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但是这种实践活动参与的学生数量有限。多数应用型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都建立了一定数量的社会实践基地,但并未实质性开展工作,有些院校为应付评估应急式地找到一些旅游企业,双方签定了合作的战略协议,但签订完协议之后就没有下文,校企合作并未开展。另外社会实践主动权多数还是在企业方面,尽管一些应用型院校也主动对接企业,但在实践过程中实践教学安排必须服从于企业的整体安排,在实习时间、实习内容等方面变动较多。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停留在表层,实践教学成效不高,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四)教学方法较为传统,课程教学的引导性和开放性不够
目前的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仍然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简单的实训室教学。课堂教学多数都是一支粉笔、一张黑板外加几张PPT,仍然是传统的知识讲述为主,学生对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感兴趣。课堂互动较少,学生对课堂的参与不够,课堂的自由度、整合度也不够,教师仍然是“唱戏”主角,因而导致学生容易疲惫,出现了课堂上睡觉甚至是玩手机的不良现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自律性方面偏弱,但是他们愿意接受新事物、社交能力强,对于实践的兴趣高。加之现在的大学生多数已经是00后,这一代人是信息社会的原住民,他们已经习惯网络世界的学习生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鲜明特点使得今天的教学方法必须做出新改变。如果教师仍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教授学生,其效果可想而知。另外,今天的学生的主体和自我意识很强,他们拥有开放的视野,教师在课堂中仅仅是传授不接地气的理论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不断学习,适应学生的特点,采用启发式、研究诱导式等教学方法,以生为本,给与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不断提升课堂效果。
(五)课程评价多元性不足,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应用型院校培养的是适应于我国行业发展的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这种高素质人才是在思想道德、专业知识、身体素质、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因而与高素质人才相匹配的课程体系的评价也应该是全面多元科学的。现实的情况是多数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仍然采用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的方式,这种考核方式仍然是考前死记硬背为主,只关注书本知识,而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不够,难以真正有效的检验学生的学业水平。另外,尽管一些学校也开始要求加大课程考核,但由于过程考核较为繁琐,很多老师不愿加入,宁愿选用期末一次性考核,在实践方面的考核方式也较为简单,考核主体单一,缺乏多元主体组成的科学考核体系,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业改进和提高,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路径
(一)根据社会需求,明晰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人才培养目标一般包括人才培养的基本素质和特色、就业适应的方向和领域、胜任的岗位等。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紧密对接企业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制定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这是应用型院校最基础也最为重要工作,必须下大力气做好。要想了解旅游人才的社会需求,必须要对接企业,做好调研。同时,要建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制定的开放机制,對其及时修订和完善。最后必须体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质,不同地区院校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迷信传统本科高校,扎扎实实做好调研,对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科学确定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优化课程结构,创新课程内容
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多采用的是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这种三层楼的体系结构,也有一些学校进行了模块化的课程群改革。不管其采用哪种课程结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都必须从应用型教育的内涵出发,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第一,公共课要开实开够,对于《计算机基础》《大学语文》等公共课程,要结合应用型本科学生的需求,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第二,专业课要结合国家的旅游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地方产业需求,及时修订课程体系,按照“4+X”的要求,其中《旅游学概论》几乎每所学校都会开设,但国家标准有要求的《旅游接待业》《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很多应用型院校并没有开设或是开设了其中的一两门。在专业课的开设方面还要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内涵要求,增加或者强化职业基本素养课程。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是应用型大学同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区别,国际上对此普遍较为重视,但在我国的应用型本科的旅游管理专业却处于薄弱环节。旅游产业的服务性很强,对于职业素养的要求要高于其他产业。但很多的高校并未引起真正的重视,也未设置相关的课程,也有一些院校设置了职业道德的课程,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当中又被简化,另外市面上也没有相应的职业素养的教材。第三,选修课要增加门数,不断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最后,在优化课程结构的基础上,还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适应性改造,根据自己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审视现有的课程内容,对于过时的内容及时删除,对于陈旧的内容及时更新,对于新的业态及时补充,同时要结合旅游产业的需求,开发和建设新的课程,组织企业人员参与,开发和编写新的适应应用型人才需要的教材。
(三)加强产教融合,构建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
对于应用型本科的旅游管理专业而言,目前的实践由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构成。校内实践多为旅游的相关实训室,如导游实训室、酒店实训室、会展实训室、茶艺实训室等等。校内实践和校外缺一不可,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校外实践在实施的过程当中难点较多,遇到的问题也更多。应用型本科的旅游管理专業必须迎难而上,以主动的姿态寻求合作,主动发展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共赢。其次,作为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要主动审视自己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课程实践、假期实践、岗位实践、毕业实践等阶梯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自己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探索实践教学教材以及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构建良好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质量。
(四)建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匹配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应用型旅游管理的本科人才培养要对接旅游行业需求,强调知识的应用和旅游职业素养和技能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特点决定了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评价标准不能用单因素评价,更不能简单套用传统本科的课程考核方式。首先,要改变以学习成绩为主要考核评价标准的现状,加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其次要建立以能力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构建课程考核+职业素质考核+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综合评价体系,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第二,引入多元主体参与评价,特别是引入行业企业参与评价,尝试建立多位教师联动的学习小组评价,更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总结。第三,采用多元的评价手段,例如课程论文、调研报告、学生作品、现场表演等多种形式,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可以全面检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积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今天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应用型旅游高等教育必须紧跟社会技术发展趋势,主动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加强在线课程的开发,加强慕课、微课等的开发。同时借助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促进课程教学学习方法与培养方式的改革,教师要主动适应新变化,积极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在线教学,使教学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同时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原住民进行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课程的过程管理,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以生为本,构建课程体系实施的支撑保障体系
课程体系的实施涉及的支撑保障体系包含很多方面,从整体上看由学校内部微观的支撑保障体系和学校外部宏观支撑保障两个部分组成,由于宏观保障支撑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校方不可控,因此作为应用型本科的旅游管理专业,首先应该优化的是自己的内部保障支撑体系。首先,学校高层领导要有全新的教育观,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要有清醒的认识,能够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发展来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第二,重要的内部支撑保障体系是师资队伍建设。众所周知,没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大学,教师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更是学校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质量提升的根本力量。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普遍较为年轻,并且不少民办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更重要的是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不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要求,来自旅游行业企业的骨干人才少,多数教师都是从高校再到高校,教师队伍的知识能力结构与人才培养要求不相适应。另外,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流动性强。因此必须正视这种师资队伍现状,优化现有教师的行业背景,拓宽教师的来源渠道,构建与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适应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保障体系。第三,其他方面的支撑保障体系也不可或缺,如学校的文化建设、学校的激励机制、教研及科研支撑等,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具有改革创新的精神,为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构建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而为高水平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江栋,雷石标.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第二浪[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4:48-55.
[2]孟新红.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建设之探讨[J].武夷学院学报,2016,6(35):97-100.
[3]王志蔚.地方本科高校课程体系转型待解的五个问题[J].教育探索,2017,1:43-46.
[4]翟陆陆.河北省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以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7.
[5]邵蕾.基于学生满意度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
[6]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10/18/content_5332
026.htm,2018-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