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小清河

2020-02-01 12:00叶凉初
苏州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蚕种养蚕校长

叶凉初

在230省道西侧,庙震公路穿村而过的地方叫开弦弓,传说吴越大战时的弓箭落在了此处,化成了小清河,小清河东西走向,状似满弓。千百年来,人家依河而居,从空中俯瞰,南村像弓,北村像箭,正是拉弓搭箭、蓄势待发的态势。虽是传说,却颇有依据,春秋时期,吴越两国长期在此地征战,周边建有储藏兵器、战马、粮草等场所,村里的东藏荡和西藏荡也因此而得名。

开弦弓不过是太湖边无数小耳朵村里的一个,郑辟疆校长带着他的学生费达生们来到这里,只是一个偶然,但就像世上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为了1923年冬天的这一场相遇,开弦弓已经准备了千百年。开弦弓种桑养蚕有几千年的历史,居副业之首,是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明清时期,这里就是江南重要的生丝产地,出产的生丝品质优良,是生产朝廷服饰的重要原料。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上,上海商人徐荣村带着生丝——“荣记湖丝”去参会,引起轰动并夺得金奖,“荣记湖丝”就来自开弦弓等太湖周边地域,从此,此处出产的生丝真正走向世界。

1923年冬,为了宣传科学养蚕新知识,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校长郑辟疆带着他的学生们来到吴江一带宣讲。他们事先准备好桑、丝、种、具(桑具)和改良木制缫丝车等实物、模型、图表,雇用了两条木船,顺着河道,开进了千家万户。每到一处,郑校长在船头宣讲,费达生和另一位女同学在船尾用改良丝车作缫丝表演,这种新型的宣传方式吸引了大批村民,两岸观者如堵,两周时间里,经过了震泽、双杨、吴溇、大庙港、严墓等地,此次巡回宣传展览获得巨大成功。彼时的费达生刚刚从日本东京高等蚕丝学校制丝科(东京农工大学前身)学成归来,担任蚕业学校新成立的蚕业技术推广部副主任。费达生此次留学的机会来得巧合,虽然她成绩优异,但并没有排到留学日本的名次,她排在第五名,而派去日本留学的名额只有两个,可是,排在她前面的同学,不是因为家里不让去,就是结婚成家去了,这样,这幸运才临到她的头上。可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的吴江还是很闭塞的。从另一面讲,费家的家学与开放程度,在当时当地是超前的。

在岸上拥挤的人群中,有一个眼睛炯炯发光的小学校长,眼前的一幕让他激动不已。作为一个乡村教育工作者,一个积极汲取新思想新知识的文化人,他比一般人更敏锐地觉察到了郑校长他们这一场“行为艺术”对蚕丝产业发展的作用。他,就是时任开弦弓小学校长的陈杏荪。

郑辟疆校长的船刚刚靠岸,陈杏荪就迫不及待地上了船,他对着郑辟疆深深一躬,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以十二万分的热情邀请他们去开弦弓宣讲。郑先生被对方的热忱感动,答应把船开去开弦弓,为村民普及最新的养蚕技术。数日后,郑校长的宣讲船开进了小清河,对于悠悠流淌了几千年的小清河来说,这个打破宁静的时刻是历史性的。宣讲结束后,郑校长和费达生他们还带着村民一起看展览,看蚕、丝模型和照片。村民们都新奇而起劲,高兴地对陈杏荪说能否请郑先生他们明年再来村里,教我们学养蚕。村民们的热情和开弦弓村良好的种桑养蚕基础让郑校长一口答应,明年再来。临别的时候,陈杏荪和乡长一起来送行,在河滩边,陈杏荪对郑先生一躬到地,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第二年,在陈杏荪的积极倡导下,郑校长选定开弦弓村为蚕桑改革基地,创立蚕业合作社,有21户人家积极加入。春蚕季,合作社就取得了春茧丰收,各户收入成倍增加,没有加入合作社的农民后悔不已,纷纷要求加入,就这样,郑校长和费达生打开了农村养蚕改革的大门。稍后,开弦弓村又开始饲养秋蚕,改变了过去只养一季春蚕的习惯,使桑叶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农民收益。

在这之前,村民都是沿用古时候的土法养蚕,相当程度上也就是靠天吃饭。比如,蚕种的孵化,都是用人体体温。在乡下人的心目中,十五六岁的姑娘是最纯洁美好的,一般都将蚕种贴身缚在小姑娘的胸部,借由体温在几天内孵化成蚕。有一次,某家缚着蚕种的小姑娘年轻贪睡,翻身时不小心把蚕种压在了身下,结果即将孵出的蚕种全部被压死了,怒不可遏的父母对小姑娘严厉责骂,小姑娘又内疚又着急,想不开就投河自尽了。费达生听说这件事后十分震惊,想想一个小姑娘缚着蚕种,多少天不离身,本来就是个苦差事,睡觉做事都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结果还搭上性命,叫人悲伤不已。另外,乡下人迷信,为求蚕事顺当,养蚕户经常求神拜佛,清规戒律很多,小蚕催青,闭门谢客,家中不许大声说话。费达生来到开弦弓村后,带来了科学养蚕技术。养蚕前,先对蚕室、蚕具消毒,又建了小蚕共育室,通过共育的办法,科学控制温度和湿度,提高蚕种孵化率和增强幼蚕体质,彻底改变了原来的落后习惯。

费达生在推广科学养蚕和土丝改良获得成功的基础上,积极为共同缫制、运销生丝和筹建机械缫丝厂作准备。民国十七年(1928)底,经陈杏荪、费达生、郑辟疆、孙伯和、沈秩安、施文卿、杨文震等人的筹划,在开弦弓村里发动集资,次年(1929)初,成立了吴江县震泽区开弦弓村有限责任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这是我国历史上兴办的第一个农村丝厂,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瞩目,各级合作组织及全国合作研究班相继到开弦弓进行考察。小清河上,舟来楫往,橹声欸乃,清澈的河水映照了无数陌生的面孔,开弦弓村从此声名鹊起,享誉江南。

紧接着,开弦弓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先后两次向江苏省农业银行和震泽江丰银行贷款5.3万元,筹建机械缫丝厂,并引进日本最新的缫丝机器,生产出中国最好的生丝,1935年,产品被出口局列为最佳产品。

1936年的春天,一个年轻人来到了开弦弓村。他本来在吴江县城的家中养伤,应姐姐费达生的邀请,前来观摩调研。他在姐姐的合作社里住了整整两个月,摸清了开弦弓村村民生产、消费、家庭、婚姻、土地占有等各方面的关系和制度,并看到了中国农村进步和发展的希望——农村工业化。当年9月,年轻人由上海坐船赴英国留学,航程两周。据他回忆:“我在船上无事,趁我记忆犹新,把开弦弓村调查的资料整理成篇,并为该村题了个学名‘江村’。”“之所以叫江村,是因为被研究的是吴江的一个村子,也是江苏的一个村子,我自己另外一个名字(费彝江)中也有一个‘江’字,这样就叫‘江村’了。”稍后,在导师马林诺斯基的指导下,年轻人撰写了题为《开弦弓村——一个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的博士论文,该论文就是后来在英国出版的《中国农民的生活——长江流域农村的一项田野调查》(扉页书名为《江村经济》)。这个年轻人,就是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费孝通;而开弦弓村,也从此有了一个迟到了许久的学名——江村。

自此,一切都将被改变,只有小清河,兀自悠悠流淌,诉说着岁月,诉说着变迁,诉说着一代代人的故事。

猜你喜欢
蚕种养蚕校长
养蚕消毒防病的不良习惯及应对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养蚕不易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嫘祖养蚕的故事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