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丹妮
摘要:现阶段,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办学宗旨实现了应用型向实践型的成功转型,而“产学研用”也应运而生,使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路径更广阔的,但仍需关注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过程管理的保障性作用。基于此,文章将“产学研用”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阐述以此为基础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构建路径,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产学研用;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在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产学研用”模式的价值逐渐凸显出来。特别是工商管理专业,其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十分突出,因而将“产学研用”模式应用于专业人才培养中十分有必要。
一、“产学研用”模式研究
所谓“产学研用”模式,具体指的就是通过研究生产活动以增强学习动力,充分利用学习和研究成果为实践提供帮助,依托实践需求对研究加以指导,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对复合型高级应用型人才加以培养[1]。
“产学研用”属于合作工程,尤其是在高等院校中,该模式能够将科研单位所具备的研究环境、高等院校所具备的教学软硬件以及企业所具备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无缝对接产、学、研、用四方面内容,有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手段,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常情况下,“产学研用”的实现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等院校应将学科优势发挥出来,并和大型企业构建战略关系,形成合作平台;
其次,高等院校和企业要致力于研发机构的创建,由合作企业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研发工作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联合高等院校内的优势专业,积极创建研发机构亦或是研发队伍,将重点集中于科研机构、政府与企业难以独立实现的技术与服务研究方面;
再次,借助技术研发成果科学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确定发展目标与方向;
最后,高等院校要科学整合权威和重点学科的实力,借助技术研发平台优势,尽可能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需求[2]。
二、基于“产学研用”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路径
基于“产学研用”模式,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有效融入专业的创新性、实践性与综合性等方面特点,实现“产”、“学”、“研”、“用”各要素的有效组合,对既有教育资源加以利用与整合,确保学生自身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当前,国内大部分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均很难与此模式相适应,所以应将工商管理专业作为核心,重新建构此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充分彰显“产学研用”模式的价值与作用。
(一)模式定位
高等院校的使命就是对高层次人才进行培养,但所采取的教育模式使人才创新能力相对薄弱而无法与社会需求契合。为此,高等院校应正确认知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仅凭借学生的“学”与教师的“研”仍很难实现培养目标,因此仍需具备企业需求与用户两要素,即“产”和“用”。为此,“产学研用”模式形成,应用于人才培养中,通过两两结合的方式,即可为人才培养提供必要平台。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在人才培养方面,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与方向十分重要,而对人才培养水平的检验标准则是实际的就业率。在“产学研用”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在设计课程体系或者是教学纲领与人才培养规划的过程中,都一定要系统衡量社会、企业等对于人才的要求,同时兼顾高等院校发展情况采取必要的更新与完善措施[3]。对培养方案制定的时候,应将必修课程加设于理论课程内容中。对实验课程的设计要求专业核心课程含括相应的设计环节,适当加大资金与师资的投入力度。另外,可将创新教育学分加入其中,借助多种创新平台开展实践活动。高等院校可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积极参与高层次比赛,使其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得以提升。
(三)“产学研用”各要素合理化结合
首先,研与学的结合。对于高等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分析其知识维度的时候,应当注重专业业务模块与流程的重要性,科学合理地创建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对专业课程进行科学设置。在结合“研”与“学”的基础上,能够使学生对专业特点以及学习内容形成深入了解,有效巩固其专业知识基础。在实践教学体系当中,可通过科研论文撰写、科研项目开展、专业课程设计以及学术前沿讲座等多个方面体现出“研”与“学”的结合。这样一来,企业即可获取科研成果的转化成果,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明显增强。
其次,产与学的结合。在对学生创新思维与探索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可有效结合“产”和“学”,对认识实习、顶岗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等多个实践环节加以设计,而高等院校同样需要在融合产与教的基础上创建实践教学基地。实习期间,应充分发挥“双导师”作用实施必要管理与监督,并在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后,使其创新能力与思维得到提升[4]。
最后,用与学的结合。在“用”与“学”结合方面,最关键的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合理地设置于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岗位,将专业教学内容以及职业活动等纳入其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企业也应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确保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可与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且具备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用”与“学”的完美结合,可借助专业实习与企业技能培训以及创新创业比赛等多种路径体现出来,使高等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岗位要求吻合。
(四)评价机制的革新
基于“产学研用”模式,在对评价机制改革的基础上,教师要不断强化个人学术理论水准,将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成实际的生产力。与此同时,应注重长远利益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对专业人才进行培养。另外,企业与高等院校应在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使企业能够和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校形成良好且稳定的合作关系,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加以全面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产学研用”模式将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作为出发点,通过政策与企业的联合运用,将高等院校的教学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注重产业的发展热点,以期能够进一步增强高等院校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鉴雪,孙双霞.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1):99-103.
[2]刘纯霞,陈友余.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 ——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科教文汇,2018,09(32):75-76,87.
[3]张霞.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吉首大学工商管理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为例[J].高教論坛,2014,15(8):60-63,67.
[4]栾立明,林艳辉.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视角以能力为本位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2(21):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