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祥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倡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并且为创业学生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但是中职生想要顺应创业大潮,必然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品质,充分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创新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有利于提升中职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心理品质的建设,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有利于丰富学校的教学体系,开展相应的心理培训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丰富教学内容。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生;创业创新心理品质;培养与实践
引言:本文通过积极心理学对中职学生在创业意识、创业意志、创业能力以及创业个性等层面的培养,帮助中职学生提升在创业创新过程中的意识,充分的帮助学生建设创新创业的心理品质和素质。目前在中职学生创业过程中,面临着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创业环境之下,学校没有提供相对完善的教学教育体系和配套设施的问题。因此,应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品质,帮助学生应对创业问题,同时也丰富教育体系,不断的完善创业课程。
1、积极心理学对创业创新心理品质培养的内容分析
1.1培养创业意识分析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创业意识的培养,包括对创业动机、兴趣、需要等心理成分的分析,是一种期望进行创业活动的执着的信念。做任何创业都需要有足够的创业动机,只有创业动机才能给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目标和创业动力。创业动机分为几种情形,例如,一位刚毕业的学生准备卖甲鱼,但是却因为价格暴跌甲鱼销售不出去,但是他很快就重新坚定立场,坚持宁可自己不赚钱,也不能让农户吃亏的原则,以诚信赢得信任,最终实现成效,建立了40家公司和农户的合作关系,进行统一的供种与技术服务,最终实现创业成功。在这件事中,显然这位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创业动机,他想要获得丰厚的利润实现自己的成功。同时,在生活中也有其他人以梦想的实现为动机、以自身的满足感为动机、以灵活的工作时间为动机等等。
1.2培养创业意志分析
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能够给中职创业者带来坚持、拼搏、进取等优秀的心理品质,帮助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能够将创业持续下去,成为一种长期持续的创业心理品质。例如,可能大家都听说过作家海明威,在他自律的创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进行学习。每天早晨6点半是他的创作时间,他习惯聚精会神的站着创作直到中午12点,每天坚持写作6小时,有时甚至延长2小时。这样的习惯在他的创作生涯中一直存在,而支持他的便是他强大的坚持意志。由此看来,创业意识带给的积极心理因素,能够不断的推动我们前进,创造新的创业目标,最终实现创业成功。
1.3培养创业能力分析
创业能力造创业过程中能够给中职生创业者带来良好的创业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妥善解决创业過程中所带来的创业问题,是一种持续的创业心理。创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创业思路、经营管理、待人处事以及自学能力等多种创业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解决困难,同时各项技能的成熟也能够帮助大学生获得良好的创业底气,是学生创业的关键。在创业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理清创业思路,想好创业项目以及可能产生的风险,让自己有一定的实力可以进行应对。在公司成立时也要引进管理经验不断进行创新创业管理,实现创业成功。
1.4培养创业个性分析
创业个性所体现的心理品质是创业中的“勇气”,它能够激励创业者不断的打破常规思想,进行一些创新的举动和行为,提升自己在创业中的竞争力。例如,大家熟知的海尔砸冰箱事件,其实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冰箱出现一点瑕疵都是可以进行销售的,但是在海尔的负责人还是力求完美,坚决撤回有潜在问题质量的冰箱,进行统一的销毁,他这以决定的勇气,提升了海尔冰箱在居民心中的品质形象。由此看来,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存在一定的创业个性心理,这样在遇到难题时才能够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更加在创业的浪潮中平稳的前行,实现创业成功。
2、积极心理学对创业创新心理品质培养的优势分析
2.1有利于提升中职生的创业创新意识
创业能够为中职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能使中职生不断的丰富自己的创业创新意识,提升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的竞争力。创业意识作为思想的创新形式,能够让中职生在毕业以后有更多的机会选择,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规划自己的创业之路,选择自己合适的创业项目不断的进行规划和发展。
2.2有利于提升中职生的创新创业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学的运用能够提升中指上的创新创业心理品质,帮助中职学生树立坚持、拼搏、进取等优秀创业意识,树立远大的创业动机,同时也能够帮助创业者提升自己的创业勇气和技能经验。在这些创业心理品质的影响下,中职学生一定能够处理好创业的关系,最终实现创业成功。
2.3有利于丰富中职生创新创业的教学内容
学校融入心理健康的教学,能够通过对积极的创业心理的发现,制定相应的创新创业教学标准,让中职学生能够在学校更加充分的认识创新创业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业动力和创业技能,更好的完善创业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充实学校的教学内容体系,实现创业成功。
3、极心理学对创业创新心理品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缺乏对创新创业的正确认知
目前,创业创新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对其缺乏正确的认知。在传统教育中更注重知识理论的引导,缺乏相应的创业技能和经验,学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考试为主的知识,并没有树立相应的创新创业观念的认知。同时,学校也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培育,没有准确的区分就业指导与创业的概念,将创业课程放进就业中简单地进行讲解,而且多数讲解更倾向于学生找工作而不是进行创业,导致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对创业创新进行正确的认知。
3.2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校开展创新创业的课程设计不合理,在教学模式和内容上采用传统的知识讲述为主,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讲述创业知识的时候,不能合理地融入创业心理品质教育,导致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心理建设,导致创业失败或者中途放弃的现象。同时,创新创业课程的实践和宣传力度不够,课程内容面临着缺少实际操作的问题,知识停留在表面理解不能够形成实际的效用,导致学生的创业能力不足。而且通常学校创业课以选修的模式进行,没有充分的创业课程宣传,让学生不能够了解更多的创业知识。
3.3创新创业配套措施不完善
从师资力量层面分析,真正拥有创新创业经验的老师不够,因为创业的老师通常缺乏理论性的指导,而理论老师又缺乏创业的实践,导致学校很难匹配到优质的创业教育人才,形成就业创业老师缺乏的现象。同时,学校也缺乏相应的学生创业心理机制的测评,不能够详细的了解学生的创业心理以及是否具备创业素质,仅仅通过简单的心理素质测验很难得到理想的检测效果。因此,学校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
4、极心理学对创业创新心理品质培养的举措与建议
4.1树立中职生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
创业理念的树立能够带给学生明确的创业目标,想要树立创业理念需要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创业中,秉承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自身的心理自信,增强创新意识。同时,也能够引起学生心理积极力量的发挥,挖掘中职生的创业潜能,通过中职生个性化差异的特点,形成自主创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创业理念的树立之中,能够为中职生提供明确的创业目标,促成创业的发展与进步。
4.2完善教学模式开展优质创业课程
完善教学模式提供优质的创业课程,帮助学生较好地形成创业技能和经验。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像是进行教学的完善:第一,沉浸式的创业体验。学校可以通过模拟创业的形式进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业项目的开展,完成教师设定的创业目标,深刻体会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妥善解决相关问题。第二,采用积极预防的培养方式。创业的心理品质严重影响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因此学校需要对中职生进行详细的创业心理品质的测验,
了解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相关特点,将心理积极的创业心理放大,提升学生的创业信心和积极性。第三,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增强学生与教师间的良性互动,让教师更能够理解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辅导,辅助学生进行创业活动。也能够通过积极的课堂引导,让学生加深对创业课程的理解,促成创业知识的吸收与应用。
4.3完善好创新创业的相关配套措施
想要获得创新创业的良好发展,必须要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学校应该从以下层面进行完善:第一,加强积极创业心理品質教师团队的建设。学校需要针对创业教育的老师,组织进行积极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和培训,让专职教师能够提升自己的授课技能和经验,做到二者的有效融合。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学校的创业心理品质组织,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心理建设工作之中,定期举办关于创业心理品质的讲座,做好创新创业的宣传,激发创业热情。第二,建立创业心理机制。客观的评估大学生创业心理,创建创业心理测验表,根据学生的测验情况,为学生提供创业思路。同时,建设好心理评估机制,有利于教师对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引导。第三,学校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引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创业模拟所需要的设备,更好地将创业课程形成相应的规模,促成学校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获得良好的创业结果,必须要树立中职生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通过积极心理学建设中职学生的心理品质,提升创业意志和创业能力,减少创业过程中的阻碍。同时,也能够将对应的心理课程和创业课程融入教学中,完善教育教学模式,建设优质的创新创业配套措施。因此,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十分重要,能够帮助中职学生更好的提升创造力,完善创新创业心理培训。
参考文献
[1]孙艳.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生创业创新心理品质培养与实践[J]. 湖北农机化, 2019, 000(009):42.
[2]沈立民.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品质培养体系的探索[J]. 神州, 2017(6):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