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永梅
数学是一门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从日常的时间记录到每日账单记录都离不开数学。数学中的符号、数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再加上传统数学教学形式单一,内容匮乏,以至于一些学生对于学习数学存在排斥心理,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让学生感觉数学学科枯燥乏味,学生无法进行良好的学习。
因此,教师要响应新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努力寻找更多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教学方法,让小学数学这一科目变得更加有趣,与生活建立联系,让学生更易掌握。下面,我就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學进行讨论和分析。
一、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优点
1. 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完善,尤其在思考问题时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到小学高年级阶段才会有具体形象思维。学生在思考问题、学习知识的时候如果有具体事物作支撑会让学习更加容易,加上数学这些新的符号、数字对于学生的好奇心有一定的影响。好奇心被激发以后,加上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会让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极大的兴趣,并且数学学习会更加简单,让学生更容易获取知识。
2. 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可以将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与数学这一新鲜事物相结合,就好像为数学问题提供了一个寻找答案的方向,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然后借助生活实际情况进行问题的解答。这样,原本较为难以理解的问题逐渐变得简单,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也会越来越高。当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那数学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一场游戏,有趣而且简单。
二、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1. 教材内容中渗透生活信息
教材是学生最为直观接触到的数学学习内容,教材内容的状态对于学生的学习有极大地影响。学生使用的教材都是统一的,但是内容上可能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有一些差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状况,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变化,以使学生将数学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这些内容时,可以展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向学生仔细分析它们的形状特点,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内容。
2. 生活中的例子在课堂中重现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在获得以后要进行运用,这样才能让学生加深理解,达到数学学习真正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元、角、分”时,人民币的换算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仿活动,分小组让学生模仿超市中的顾客和收银员,有的学生负责买东西,有的学生负责收银、找零,这样生活化的场景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引起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当学习了数学知识以后,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发散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可以在学习一节新内容以后,在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留一个开放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事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更多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
总之,数学这门学科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