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家校群摆正“身份”?

2020-01-26 11:57admin
关键词:共育家校身份

admin

编者按

所谓家校共育,就是必须清晰地界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职责,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各司其职,才能给孩子成长营造健康的环境。从家长大呼“退群”看家校群的异化,如何让家校群摆正“身份”,是摆在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期,来听听几位教育工作者的心声。

近日,江苏一位家长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从视频内容来看,这位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此视频引爆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燃点,学校和家长各有话说,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背后,终究是家校关系存在着盲区,才会引发这么大的舆论。

“在教育孩子这条道路上,老师和家长需携手同行,彼此应该充分尊重与信任。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独自完成培养孩子成才的使命。”曹县三桐小学的仝青舒老师说道。

如果责任边界模糊,就会阻碍家校之间的顺利沟通,影响家校共育的效果。家校群有的成了老师布置任务的地方,有的成了老师疲于应付的“加班群”,有的成了家长晒娃炫娃的“攀比群”,还有的成了家长盲目点赞老师的“夸夸群”……这对于部分家长和老师来说,家校群成了日常“压力群”,失去了家校沟通的本意。就此而言,家校群“变味”,表面上看是群规缺乏或者得不到遵守,实质上是由于家校关系没有理顺、家长与老师的角色没有摆正。家长与老师只有相互配合,整合家校共育的优势,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校群环境。

来自莱西市马连庄中心小学的王明勉老师认为,许多问题通过沟通是可以解决的。要充分发挥家校群的作用,让家长、教师都参与学校的教育决策和教育过程,家校保持一致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得“设计人”的工作不仅成为教师的事业,也要成为家长的事业。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决策和教育过程,这本身就是对家长教育水平和教育修养的提高。老师通过家校群,可以密切联系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倾听家长的呼声,形成了更多的共识,凝聚合力,家校合作更融洽,教育效果会更好。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一座金色的桥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家长会则是连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纽带。”因此,学校有效地与家长沟通交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

家长与老师有效配合,形成家校共育的整合优势,各方不缺位、不错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疏通家校共育不同步、不合拍的堵点,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莒县夏庄镇中心小学辛全花老师则从家校共育关键在“共”和目标在“育”两个方面进行解答。

家校共育,关键在“共”。学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程度,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让家校群静下来,回归服务老师与家长的定位,立规矩是第一步。让老师和家长明白家校群的定位,知道应该通过家校群做什么。除了必要的沟通以外,平时不妨就让它“凉着”。更重要的是这些规矩能否得到落实。如果无法落实,该如何改进,该谁来监督。除了学校进行必要的监管,更需要老師们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家长,遵守家校边界。

家校共育,目标在“育”。说到底,真正的家校合作,需要学校尽可能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获得家长对学校管理和发展的认同,也需要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使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

班级群建立的初衷是利于家长和学校、教师沟通交流,现在却成了“烫手山芋”。如何让家校群摆正“身份”,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校群环境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荣成市第二十三中学谷大鹏老师从家校合理合力的三个角度建议:

一是让家长了解学校工作和孩子发展规律。班级群是现代沟通的辅助手段,很多学校把它当成了主要工具和唯一工具,限制了家校共育。如果学校能用好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系统授课,家长掌握了科学的知识,很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二是科学界定学校、教师、家长的责任和义务边界。学校工作应由学校和教师承担,亲子活动则由学校指导家长完成,各司其职;三是学校要转变观念,进行家校合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研究科学育人的办学思路,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让学生有自主活动时间,最大限度解放学生、教师和家长,使家校关系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总之,学校和家庭应该在合作中取其最大公约数,共同合理发力,使家校合力达到最大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此外,荣成市府新小学徐荣荣老师也谈到,家校群的建立对于老师和家长都是很有必要的,至于出现的种种“瑕疵”,就需要学校与家庭一步步修正和完善。要理顺家校关系,摆正家长与老师各自的角色。老师应当尽职尽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本职责任,不推诿不依赖。同时家长也不应忘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不应当由家庭代劳,同样的,家庭教育也不能一股脑儿推给学校和老师。

总而言之,家长和老师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家校群”作为这个时代沟通的新桥梁,其共性愈发突出,建立其有效的管理机制刻不容缓。

后记

从家长大呼“退群”看家校群的异化,归根结底反映出来的是“家校共育”的时代课题。如何让家校群摆正“身份”?那就要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力作用的同时,家校不缺位,不越位,各司其职,各担其责。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身份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