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红霞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已经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我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电教多媒体辅助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浅谈一下电教媒体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一、 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成功的教学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动力,就会积极自主学习。电教媒体通过各种声音、形态和绚烂的色彩来传递教学信息,展示教学内容和过程,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强了感染力,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最佳情绪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求知、获取知识。如教学二年级上册《对折剪纸》一课,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巧妙地剪出对称图形,使其具有美感。小学低年级段的孩子年龄小,对所有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至关重要。上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民间艺人在剪纸创作的视频并展示了丰富的剪纸作品。学生听着音乐,看着影片,既了解了创作背景,又深受感染,这些东西激起了他们对祖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学生个个情绪激昂,学习的积极性大涨。
二、 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灵活运用多媒体,可以更好地把握重点、解决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感知、理解、巩固、记忆、培养技能的过程。结合学科特色,科学利用电教手段可以有效地引入课题,进入过程、解决困难、达成目标。如我在教授《对折剪纸》一课,低年级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较差,对折纸剪纸在生活中极少接触到,因此仅从直观的教材中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教师看出学生的疑惑后,先不做讲解示范,而是播放带有美丽的对称性的如蝴蝶、青蛙及植物叶子的图片等;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对折、描畫,剪纸等手法。学生看后,慢慢疑惑就解除了。这样,通过有效的感知,正确的引导,既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又化解了难点,提高了效率。
三、 教会欣赏,培养情感
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化的教育手段,培养孩子们的“喜欢”。现在的孩子都对新事物好奇,敏感。传统的美术教学理性知识太多, 感性材料太少, 教学手段单一,仅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循环,不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更无从谈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了。在现代教学中应更多地利用多媒体,视频、音频、文本等全面地展示美术教学过程,直观逼真,形象生动,使形、声、色并茂,极大地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美术课堂教学寓教于美,优化了教学过程、调动了课堂气氛、达成美中育人的效果。比如在上《对折剪纸》时, 学生了解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初步学会欣赏剪纸艺术,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因而,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培养。
四、 巧妙运用,培养能力
在授课时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不但使课堂所学知识得到深化和延伸,还会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将所学技能进行创造性运用,培养创造性个性。如教学《对折剪纸》时,利用演示文稿,结合图片和课本中有关内容,运用幻灯片演示、播放视频动画,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应用所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创作的能力、欣赏能力以及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民族剪纸艺术的热爱,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五、 培养品德,陶冶情操
视频及音乐最富有通感的功能,能唤起学生创造性的想象,打动学生的思想感情,对学生的心灵起到陶冶的作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适当运用视频生动展现作品,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运用多媒体教学三年级上册《美丽的花》时,通过播放国画作品,辅之以激发情感的音乐如:《荷塘月色》、古筝曲《高山流水》,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 展示作品、感受成功
从美术课堂的教学目标来看,成功的创作是设定的目标。在教学《对折剪纸》时,学生掌握了剪纸的步骤和方法并进行课堂练习和创作,一个个“青蛙”、“蝴蝶”,“树叶”等等栩栩如生。学生剪制出各种各样的图案造型。运用投影仪将孩子们的作品投放到屏幕上共同欣赏、评价与表扬,学生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加乐于参与学习活动。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孩子们积极探索,大胆表现。通过参与活动和学习操作,初步掌握剪纸的方法技能,还学会了对自己的学习、探索操作活动进行自我评价、进而改进和提升。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运用电教媒体,能打破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把丰寓多彩的感性材料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地传输给学生,运用得当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总之,在教育深化改革和发展的今天,电教媒体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更为明显。 但不管利用什么手段、什么方式,都是建立在培养学生情感、能力、价值观的教学上的。缺乏三维目标的授课、学习,是空洞的、无味的,也是不被学生所认可的。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培养自己与学生间的情感,才能更好地为新课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