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非遗民间剪纸艺术传承保护的机制

2020-01-25 11:17史灿方
美与时代·上 2020年10期
关键词:传承人

摘  要:非遗艺术的传承保护,关键在于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机制是非遗保护各环节运行顺畅的重要保障。非遗剪纸保护覆盖保障机制、实践机制和服务机制诸多方面。目前非遗保护在建章立制和体制强化方面已经卓有成效,在行政服务机制方面也日臻完善,主要的问题在于非遗剪纸传承人保障和市场机制开拓等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

关键词:机制保障;非遗剪纸;传承人;江苏剪纸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非遗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保护——以江苏地区为例”(2017SJB0508)研究成果。

“机制”一词,最早源于希腊文,其内涵是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这里用于非遗剪纸保护的“机制”,是指剪纸艺术各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和功能,也就是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剪纸艺术各个要素部分联系起来,使它们能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

江苏的非遗剪纸艺术,从业已认定的情况来看,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的是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14个省区市联合申报)扬州剪纸;第二层次的是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有扬州剪纸、南京剪纸、徐州剪纸、金坛刻纸;第三层次的是列入江苏省级保护名录的,除以上所列之外还有无锡剪纸;第四层次的是列入江苏区县级剪纸保护名录的,有常州周氏家庭剪纸、湖塘剪纸等20余家。本文择取扬州、南京、徐州、常州四个拥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地区,从保障机制、实践机制和服务机制三个方面就非遗保护传承机制问题进行调研分析,深稽研思,以冀取长补短,促进非遗剪纸保护传承健康发展。

一、建立完备的非遗保护传承

的保障机制,确保行政系统顺畅运行

保障机制通常是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的:一是建章立制,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强化体制,建立运行机构,促进机制运作。

(一)为非遗文化保护建章立制,省级层面立法。2013年1月15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了2006年颁布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新修订的《条例》从2013年4月1日起施行。这是覆盖全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此后,2016南京市出台了《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17年常州市出台了《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2018年扬州市出台了《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徐州市早在2007年即发布过《关于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从省到市,立法保护工作总体上已经步入非遗保护的全面法制化的轨道,为非遗剪纸撑起了保护伞。

2012年江苏省还出台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由省财政预算安排,由省财政厅和省文化厅共同管理,用于对市县及省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和个人的补助,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国家级名录项目、省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省级以上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开展调查、记录、建档、保存、研究、传承、传播等保护性活动发生的支出。这个文件作为《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的配套文件,从经费上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剪纸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传承保护获得了法律法规重要支撑。

(二)强化非遗文化体制管理。非遗剪纸的保护传承机制的建立,除了依靠制度保障外,还必须由强有力的体制管理做支撑。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机制运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政治体制为非遗保护传承奠定了政治方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非遗保护传承提供了发展方式,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为非遗保护传承提供了发展动能。这几年,围绕非遗保护传承,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强化制度建设方面,除了陆续推出一系列法律法规外,还努力强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增设相应的行政管理部门,以适应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的需要。省文化旅游厅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处,负责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负责指导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各项工作。常州市、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独立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南京市则设立了公共文化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扬州市设立了公共文化与旅游服务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为两块牌子合署办公的运行机制。

除了行政机构的运行保障外,还专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业务管理机构。江苏省2007年成立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京、徐州、扬州、常州都相继成立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使得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相辅相成,形成了完备的保障机制,确保政令畅通,运行有序高效。

二、建设非遗剪纸实践场所,

确保传承实践机制落地有声

首先是展示场所。扬州剪纸的展示场所是中国剪纸博物馆。该馆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冯骥才先生倡导并题写馆名。博物馆内陈列包括扬州剪纸在内的全国各地各种风格流派的剪纸艺术精品。南京剪纸则在南京甘熙故居的民俗博物馆有展示。徐州剪纸在徐州民俗博物馆有藏品展示。常州大学建立了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有常州剪纸藏品陈列。常州博物馆也较重视非遗剪纸艺术陈列展,2008年收藏并展出了被誉为“江南剪纸第一家”的常州人周蕴华、周冰父子捐赠的剪纸和书画作品,2017年举办了常州杨兆群刻纸艺术作品展。

其次是产销场所。南京市政府指定的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南京市工艺美术总公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获得了南京剪纸的保护资格,具有剪纸产品的生产销售职能。常州市成立了金坛刻纸艺术中心,提供剪、刻纸作品生产和销售。扬州市的扬州工艺厂设有剪纸艺术中心,从事剪纸制作和销售。徐州市有以著名剪纸艺术家吴国本名字命名的“徐州国本剪纸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经营剪纸设计、制作、营销等业务。

凡列入国家级非遗剪纸保护名录的,都建有相应的产销公司或中心,设立专门机构,从机制上促进了非遗剪纸艺术的传承和传播。

最后是传习场所。以往的非遗传承,传习场所都是自己解决的。现在,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政府采取帮扶和鼓励政策,优先落实有利于非遗传承和商业传播的地方作为传习场所。扬州市在扬州东关历史文化旅游区设立了扬州剪纸传习所,作为非遗剪纸的培训机构。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政府出资50万元在春江镇中心小学建立了春江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作为课程教学传承非遗文化和培养非遗新人的基地,同时也是非遗剪纸传习的重要场所。徐州市成立了以徐州文化馆牵头、其他各个县(市)区文化馆为传习所的全覆盖保护网络。南京市建立了南京剪纸传承培育基地和剪纸大师工作室。这些传习场所的建设,为剪纸传承人从事剪纸创作、教学、宣传、推介、交流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建立有效运行服务机制,

深入开展各项剪纸传承实践活动

机制运作一般可以分为行政—计划式运行机制、指导服务式运行机制和监督服务式运行机制。在非遗剪纸的保护传承机制中,这三个方面均有很好的作用发挥。

(一)行政—计划式运行机制。这种机制在于通过计划和行政的手段调节各环节要素的运行。江苏把省级以上非遗剪纸的传承保护都纳入了当地政府非遗保护计划。南京市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将建立完善不少于100个非遗传承基地、传习所,这一举措已列入计划之中。扬州市制定了《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州剪纸中长期(2013—2022)保护规划》,提出扬州剪纸十年内的总体目标和分期目标任务,建立比较完备的扬州剪纸保护体系和保护机制,实现数字化管理并纳入资源共享工程。建立健全传承、保护、生产和管理的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强化扬州剪纸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征的理论研究,促进扬州剪纸的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服务式运行机制。江苏省和各地级市相继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護中心(文化馆合署),这个中心既有行政职能,更是服务机构,其主要职能就是强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业务指导服务。在非遗剪纸保护方面,近年来,“保护中心(文化馆)”会同文化广电和旅游等主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保护氛围,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2020年,常州市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市文化馆和现代快报等承办了常州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购物节,金坛剪纸上了“特供优品”的直播带货平台,消费者在手机上就能点击购买剪纸产品。常州金坛因“金坛刻纸”而闻名,被文化部命名为“刻纸之乡”。为了做好刻纸保护传承工作,金坛区委宣传部、区团委、区文联组织大学生村官加入了金坛刻纸文化保护活动。

徐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徐州非遗保护中心(市文化馆)联合组织的徐州剪纸传承人培训班暨徐州剪纸作品大赛已举办多次,这个活动既促进了剪纸传承人的技艺交流,激发了剪纸艺人的创新力,也发掘了剪纸新人,促进了徐州剪纸艺术的人才培育。2018年扬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扬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和扬州大学团委联合举办了“非遗悦心—传承筑梦”的非遗进大学校园活动,国家级非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张秀芳现场展示了扬州剪纸技艺。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推荐组织南京剪纸参加各种文化交流和展演活动,如第二届海峡两岸展览会(2011)、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的第六届非洲工艺品博览会(2013、2014)、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南京文化周活动(2015)、香港文化创意周文化交流博览会(2015)、加拿大蒙特利尔—中国南京周活动(2015)、英国伦敦设计节南京周活动(2016)、70周年国庆文艺汇演(南京剪纸诗歌朗诵)活动(2019)等。政府行政职能部门积极支持非遗剪纸的传播、交流和传承,每年都为非遗剪纸组织进社区、进高校和中小学、进各类展演活动现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工作指导,有效促进了非遗剪纸的保护和传承。

(三)监督服务式运行机制。任何管理机制的运行,都离不开监督。通过监督这种形式约束非遗文化管理中的各种行为,能够起到制衡、协调和促进规范管理的作用。监督不是自上而下的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监督其实也是一种服务,承担着望闻问切、问诊把脉的职责。2016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就“两法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在省内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执法调研。调研工作对了解“两法两条例”实施情况、强化执法和监督力度具有重要意义。执法调研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监督服务,非遗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总结非遗剪纸管理实践工作中的经验和查找其问题不足,为非遗剪纸的管理机关和职能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从目前的体制机制情况看,江苏省非遗剪纸方面的管理运行是良性的。机构设置完备,功能发挥正常,组织机制运行顺畅。对非遗剪纸的保护传承而言,既有政策和法律的保护,又有经费和场地的保障;既有行政职能部门的全方位服务,又有监督约束的控制。但从近年来非遗剪纸保护传承的实践看,机制方面还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在非遗剪纸文化进课堂、非遗剪纸产业化机制完善和非遗剪纸保护传承的执法监督等方面,还需要通过机制改革不断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非遗剪纸进课堂方面,目前非遗剪纸进校园已经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活动,常州大学还设立了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扬州大学成立了非遗社团,广泛开展包括非遗剪纸在内的各种保护、传承、普及和研究工作。但在非遗剪纸进课堂进教材等方面,尚未有实质性的进展,目前缺乏教材、师资,需要通过学校出台有效的激励机制进行扶持推动。

非遗剪纸产业化机制方面,存在着创新驱动能力不足、产业链未形成集聚产品优势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设计单一化,不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2.生产方面,许多手工作坊存在工艺简陋、制作粗糙问题;3.供货方面,仍为单兵式作战,缺乏独立的营销渠道;4.销售方面,多为个体摊点营销,缺乏品牌专卖店;5.产业的组合意识不强,产品关联度不高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剪纸产业的机制改革加以解决[1]。

非遗剪纸保护传承的监督机制方面,目前在执行“两法两条例”中有关非遗剪纸的条款仍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尽管省人大的执法调研工作已经启动,但各市执法监督工作尚显薄弱,行政监督服务工作关口需要前移,需要通过监督机制的完善,切实解决政策法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监督真空缺位和实施不到位问题。

此外,在加强非遗剪纸传承机制建设方面,应该集中在“两点一中心”上。所谓“两点”,一点是指“精品力作”,另一点是指“传承人”。保护的重点是保护流传于世的优秀作品,传承的重点是传承人。非遗文化是“活化”的文化,关键是“传承人”,倘若没有了传承人,非遗文化也就成了历史化石。所谓“一中心”,就是独特的技艺,是联结作品和传承人的纽带,非遗保护和传承的价值就在于让该技艺能够代代流传下去,所以在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保护方面,不能离开这“两点一中心”,而简单追求热热闹闹的非遗文化普及活动,更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艺作坊。在非遗剪纸的传承保护方面,笔者十分认同陈戒先生的观点。陈先生在谈到非遗传承机制建设时认为,非遗传承机制存在的问题在于对传承人的保护和延续缺乏必要的机制保障,应该完善传承人保护制度,“对非遗继承人的保护首先要从制度的完善上入手”,“健全认定机制和加大对非遗传承人扶持力度,使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2]。笔者认为,江苏非遗剪纸的保护传承,工作重心也应该放在剪纸传承人的保护和扶持上,以人立业,通过保护和扶持传承人,以切切实实保护好非遗剪纸这个文化符号,让非遗剪纸技艺世代永续。

参考文献:

[1]史灿方.精神经济视角下的扬州剪纸艺术产业化发展的策略思考[J].美与时代(上),2020(1):24-26.

[2]陈戒.浅谈非遗传承机制建设[J].戏剧之家.2019(26):247.

作者简介:史灿方,江苏开放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语言规范、非遗文化。

猜你喜欢
传承人
蔡李佛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传承人生存现状研究
庐陵民俗体育传承人的现状发展
数字化保护视野下徽州民歌传承人的传承方式研究
阜蒙县蒙古包文化的法律保护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接地气”
赣西武宁“打鼓歌”传承人传习基本现状与人才培养对策思考
浅论“非遗”技艺传承中的现场培训
藤县牛歌戏的传承及生存状况
关于包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制度的思考
文化社会学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