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平面设计领军人物张卫民作品探析

2020-01-25 11:17李黎俊雄吴卫
美与时代·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平面设计

李黎俊雄 吴卫

摘  要:在中国当代众多的平面设计师中,张卫民是一位将自己艺术才情献给设计事业的深圳青年设计师,他专注于平面设计研究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张为民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极具创造力地将汉字、书法、图形和诗词等传统艺术、文学形式应用到平面设计创作中,通过独到的设计语言开创了平面设计的新思路,在创作与实践中不断丰富设计作品的内容与样式,赋予设计作品文化性、创新性和独特性。张为民的平面设计作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加减艺术的绝唱”“中国语境的再现”和“跨界思维的突破”。张卫民极具探索精神,其不断的创新推动了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与革新,被人誉为中国当代平面设计的领军人物是当之无愧的。

关键词:张卫民;平面设计;加减艺术;中国语境;跨界思维

20世纪80年代,平面设计在中国开始起步,经历了从初步认识到逐渐提高,从盲目崇拜外来设计到逐渐形成中国特色风格的发展阶段[1]。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深入,能够体现中国设计思想、中国文化自信的平面设计作品越来越多,突出表现在对中国特有艺术表现形式的运用,如书法、国画、诗词等。党的十九大以来,习总书记曾多次谈到文化艺术问题。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基于对自身文化的理性认知而形成对文化的高度认同,为提升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提供了文化基因、精神内核和思想动力[2]。在提升中国文化自信的意识形态氛围下,设计从业者应顺应时代发展,肩负起将文化基因世代延续的职责,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作品,让中国设计在世界的设计舞台上更显艺术魅力。

在中国当代众多的平面设计师中,张卫民是一位将自己的艺术才情献给设计事业的深圳青年设计师,专注于平面设计领域的研究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一方面,他顺应当下中国国力增强的大好形势,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极具创造力地将汉字、书法、图形和诗词等传统艺术、文学形式应用到平面设计创作中;另一方面,他通过独到的设计语言开创平面设计的新思路,在创作与实践中不断丰富设计作品的内容与样式,赋予设计作品文化性、创新性和独特性。张卫民通过对平面设计的不断探索,提升中国品牌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推动了中国平面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

一、张卫民简介

张卫民(如图1),湖南沅江人,深圳市张卫民品牌策划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前身唯奥盛世品牌顾问机构),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艺术专業硕士生导师,深圳平面设计协会(SGDA)会员,国际创意联盟(HIII)①理事,中韩平面设计协会会员。

1998年(25岁)张卫民从湖北美术学院毕业,辗转几座城市,最终选择到深圳发展。从儿时坚持学习绘画到大学选择设计专业,再到毕业后坚持投身设计行业,“坚持”两字早已贯穿于张卫民做人做事的始终。得益于这种品质,他一直用积极的态度执着坚守着设计这份职业。2006年(33岁)张卫民创建“唯奥盛世”品牌顾问机构,踏上创业之路的新征程。纵观张卫民的设计生涯,“获奖无数”成为他的代名词,作品入选和获得国内外专业荣誉180余项。尤其是近几,张卫民获得了诸多高级别的荣誉奖项:2015年(42岁)获得“中国之星”品牌设计类金奖、台湾金点设计奖、嗨字体(HIII Typography)中英文字体设计大赛②金奖等;2016年(43岁)获得北京国际设计周当代国际水墨设计展银奖、纽约字体指导俱乐部字体设计竞赛(NY TDC)③优异奖等;2017年(44岁)获得香港国际海报三年展国际评审奖、澳门设计双年展视觉传达类金奖、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DFA)④铜奖等;2018年(45岁)获得香港环球设计大奖银奖、深圳国际海报节铜奖等;2019年(46岁)获得台湾国际平面设计奖评审特别奖、平面设计在中国展(GDC)⑤优异奖等。张卫民获奖数不胜数,其设计作品也曾在美国、德国、日本、英国、韩国等国家展览,并被多个艺术博物馆收藏。

二、张卫民设计作品特点分析

纵观张卫民的平面设计作品,可以概括为“加减艺术的绝唱”“中国语境的再现”和“跨界思维的突破”。通过品牌设计加减法,张卫民在标志设计中将品牌的文化、理念及汉字加以符号化,提升中国品牌和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他从中国语境中汲取灵感来源,借助传统艺术形式中的诗词和书法进行字体设计创作,为中国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提供新的思考。他还运用跨界思维的概念,将汉字和图形元素融入标志和海报设计创作中,创新平面设计由传统二维向多维转变的新形式。现从以下三个方面探析张卫民的设计作品特点。

(一)“加减艺术”的绝唱

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挖掘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普遍表现在充分运用头脑风暴与加减思维等创意拓展途径[3]。如何鲜准地、有效地打造品牌标志设计,应用“加”与“减”的策略思维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手法。也就是说,设计不应固守成规,而应对企业的认知及定位、人的心理需求等方面进行有增有减的改变[4]。张卫民通过多年经验积累创作出品牌设计加减法,并归纳为“品牌设计师内功修为之加减法+品牌认知梳理加减法+品牌概念演绎加减法”,其核心是在策划构思阶段将品牌、文化符号等以纵向和横向罗列进行相加,而在设计实施阶段再根据人的心理和品牌定位做减法,最终形成完整的案例。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蕴含中华民族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和谐幸福生活的追求[5]。基于此,张卫民以茶文化为主题进行设计,体现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同和积极践行。2015年,入选“平面设计在中国”展(GDC15)的品牌标志设计作品《墨语黑茶》(如图2)就是张卫民对品牌设计加减法则运用的具体案例。该设计以“安化黑茶”品牌为原型,在安化黑茶的品牌理念、黑茶本身的颜色属性、消费群体的心理需求等方面做“加法”,而对设计中非必要的元素做“减法”。如色彩,只采用黑色体现黑茶本身的色彩属性,简到极致;又如图形,选用最明了、最简约的中国象形文字来进行设计。通过加减法则的探索,张卫民设计出安化黑茶的品牌标志——“墨语”。“墨”即黑色的概念,体现黑茶本身的属性;“语”是表达,寓意传递安化黑茶的品牌观念。“墨语”两字的字形以横平竖直的笔画概念构成似水墨的文字图形,呈现安化黑茶在自然环境中与天地间山、水共融之意境,满足人们心中对黑茶产品绿色和健康理念的期许。获得2017年纽约字体指导俱乐部字体设计竞赛优异奖的品牌标志设计作品《山人茶庄》(如图3)也独具匠心。张卫民以“山人茶庄”品牌名入手,将茶庄文化、茶叶文化、生态环境等理念通过分析做“加法”;再对色彩和纹样的运用做“减法”,即只选择黑色单色,给人以最直观感受;通过线条发散的运用,体现简约之美。张卫民将“茶”字拆解为“艹”(山)和“人”,运用种茶的梯田为意象概念,描绘出山脉连绵不断,茶园梯田相映的景象。通过品牌设计加减法的实践,茶的原生态概念、茶庄的休闲理念一一浮现眼前,给人一份远离城市喧嚣,在山人茶庄可获得的怡然遁世之感。设计应突出重点,张卫民的加减艺术也在此,文化理念上做加法,艺术形式上做减法,通过“加”与“减”创新平面设计新形式。

(二)中国语境的再现

从古至今,汉字就因其承载华夏延续数千年的文脉和语境而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平面设计蓬勃发展的今天,汉字不仅是华夏民族文化的缩影,也常被设计师们用来传达情感和传递信息[6]。为树立中国文化自觉和提升文化自信,中文字体设计不断结合中国传统艺术而求新、求变,其样式也逐渐丰富化、多元化。

张卫民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推崇有着值得称道的执着,他成功地将字体造型与中国元素打散,以其大胆的创新手法糅合塑造,展现了令人惊喜的创造力。2014年,字体设计作品《华草之魂》(如图4)获得“嗨字体中英文字体设计大赛”中文组金奖。该作品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作为创作题材,抓住诗词中借描写赤壁的雄奇景色传达对三国中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向往与追念,将大气磅礴、境界宏阔的词风融入自己的设计中。由于《华草之魂》是张卫民首次字体设计创作,所以他将自身义气粗狂却也心细的性格特点和所掌握的草书法则作为设计的方向,两者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雄浑壮阔的词风相结合,激发出这套字体设计的灵感,这也是张卫民称《华草之魂》是多方面集合衍生体的来由。他将形式美与情感美在设计创作中融合创新,字体线条时而如行云流水,时而坚若磐石,这种粗细的强烈对比,传递出诗词包含的情感、书法线条的韵律和设计者自身的性格特点。对张卫民而言,无论是一个字、一首诗,还是一个人、一段缠绵的情感,皆能以一种全新的视觉形式进行表达。2016年,张卫民的另一套字体设计系列作品——“缠绵体”(如图5)获得“嗨字体中英文字体设计大赛”金奖。他以白居易《长相思》为蓝本,从街边看到长条气球在手工艺人手中经过来回扭折、塑造出不同的形状为灵感来源,并借鉴中国书法的线条和行笔之美,创作出这套“缠绵体”。张卫民利用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相交、缠绕来传达《长相思》诗歌中女子思念远在它乡丈夫的相思与缠绵之情。为增强情感效果,张卫民按照书法自右及左的书写顺序,扩大黑色的视觉占比,营造出微光透过黑夜的氛围,以更形象地流露出那份望穿秋水的相思之苦。张卫民坚持中国语境下的传情达意,探索设计作品新的视觉形式,让大众在潜移默化之中领略中国文化的“根”与“魂”。

(三)跨界思维的突破

汉字图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智慧艺术发展的结晶,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7]。随着科学技术手段、人们审美意识的与时俱进,平面设计呈现由二维空间向多维空间渗透发展的时代特征,传达的形式开始跨越维度、跨越载体、跨越视觉,并同参与构成的各领域交叉融合,呈现出全新、积极的面貌[8]。对张卫民而言,这种“跨界”,有时候也是“破界”,即突破“思想的界限”“设计理念的界限”。

张卫民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平面与视觉的界限,强调平面设计不应局限在二维空间内表现。2015年,品牌标志设计《第五空间》(如图6)及衍生海报设计入选第三届上海“亚洲平面设计双年展”,张卫民将“第五空间”企业名分解成“第五”和“空间”,并在“第五”中提炼阿拉伯数字“5”,在“空间”中提炼英文单词“SPECE”的首字母“S”,再将“5”和“S”用线条相互连接,构成具有空间性的标志图形,将企业名称简洁明了地展现出来。在《第五空间艺术品藏与展》系列海报(如图7)中,张卫民饱含想象力地对《第五空间》品牌标志图形进行衍生,变异为多种造型各不相同的空间图形,并对其进行叠加、堆积和整合。为突出海报为艺术品展览所创作,他增添了具有代表性艺术品图像的剪影,如画卷、器件等,运用遮挡、变形、投影等空间性处理手法,让人们从海报的二维形式中认识品牌符号、了解展览内容和感受艺术氛围。张卫民一直强调设计最重要的是思考本身,在为乐迈科技创作的十周年年会设计(如图8)中,他融入“造梦”思想,并以“梦”字为标志设计的基础形,寓意坚守合作共赢、展开梦想翅膀的美好愿景。运用异质同构的原理将“梦”与“十”(10)相组合,体现出二维空间向多维空间的转变,也深深契合了年会“10年、造梦”的主题。不仅如此,在“梦”字的中间部分,利用动态性的故事插画进行填充,借静态的画面呈现品牌生产及运营历程的动态效果。这种跨越时间纬度和思想维度的设计手法,不仅让乐迈人在标志中回望乐迈科技十周年的成长,也传达出乐迈公司对社会和大众的感恩之心、对未来的期待之情。张卫民跨越思维,将企业的文化、符号及属性以空间性、动态性的视觉语言展现,将平面设计上升到二维与多维相融合的新高度。

三、结语

在视觉消费方式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平面设计在探索与实践中逐渐呈现出崭新局面,其内涵与定义已远不同于往日。尤其伴随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中国文化自信的觉醒,精神层面的追求以及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已然占据平面设计创作的重要部分。如何运用好、传承好、发展好这些元素,在平面设计的不断发展中提升中国文化自信,增强中国平面设计在世界舞台上的魅力,依旧是这个时代平面设计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张卫民把握当前提升中国文化自信的趋势,对平面设计的创作形式不断探索。在加减艺术的实践中,立足于中国品牌进行标志设计,通过品牌设计加减法则的运用,让品牌内涵和中国文化成为一种能够让人感知到的存在。在中国语境的传承中,他借汉字为载体进行传情达意的设计,为获得中国文化归属感的同时,探索中国传统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在跨界思维的革新中,他打破人们对二维空间的固有观念,将传统意义上的平面与视觉向多维化空间渗透发展。作为一名中国平面设计师,张卫民极具探索精神,以不断创新的作品推动平面设计在当代的发展,被人誉为中国当代平面设计领军人物是当之无愧的。

注释:

①HIII国际创意联盟(Hiii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Ideas,簡称“HIII联盟”)是由嗨品牌(Hiiibrand)发起并创办的聚合全球思想创意领域杰出人才的组织。

②嗨字体(Hiii Typography)中英文字体设计大赛是2013年由嗨品牌(Hiiibrand)主办的面向全球范围内专业字体设计大赛。

③纽约字体指导俱乐部(Type Directors Club of New York,简称”NY TDC”)成立于1946年,其字体设计竞赛是全世界第一个以字体设计为主的竞赛。

④DFA(Design for Asia Awards)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由香港设计中心在2003年创立,是“DFA设计奖”中的旗舰奖项项目。

⑤“平面设计在中国展”(Graphic Design in China,简称”GDC”)由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于1992年创办,是中国首个面向全球的大型综合性设计竞赛双年展活动。

参考文献:

[1]纪雨含.中国传统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艺海,2017(9):119-120.

[2]邓纯东.文化自信与中国道路的文化基因探讨[J].探索,2018(5):31-36.

[3]何星池.创意时代的品牌设计——用设计思维浅析品牌化[J].大众文艺,2016(18):97.

[4]郭惠祥.“加减乘除”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5]马美爱.文化自信视域下的茶文化传播策略探讨[J].中国茶叶,2019(12):60-63.

[6]胡泊.文字设计视觉文化传播与情感化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9(8):62-63.

[7]陈迎.汉字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艺海,2018(3):79-80.

[8]张晓彤.品牌形象提升的多维化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2.

作者简介:李黎俊雄,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吴卫,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湖南省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委员、湖南省设协设计艺术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湖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猜你喜欢
平面设计
试分析传统纹样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试论色彩、图形、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数字媒体艺术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设计史视野下的民国期刊版式特征
平面设计中的构成艺术分析
基于Photoshop环境下的平面设计刍议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行走在本土与全球化之间
平面设计的创意与审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