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保护少年的你

2020-01-25 16:21刘梦薇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霸凌必修课共情

刘梦薇

在人们的观念中,“校园”所带来的印象一贯是纯净、美好的。但是近年来,校园欺凌、羞辱等事件时有发生,从而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一时间,校园欺凌让这个本应是汲取知识、播撒智慧的“港湾”,掺杂进了极其酸楚和苦涩的味道。

2019年上映的电影《少年的你》聚焦校園欺凌话题,引发社会舆论关注,尤其是在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校园欺凌防控措施的背景下,影片将校园欺凌给学生造成的伤害直观地展现出来,发人深思,令人心痛,让大众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校园欺凌,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从目前形势看,很多学校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而未足够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电影《少年的你》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描述的是高考动员时教师喊的那些口号,除了“认真学习,高考第一”“不辜负自己,不辜负父母,要考出好成绩” 之外,再无其他。该电影虽是艺术作品,但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讽刺。因此,我们应该正视和改变这样的现实。

首先,预防校园欺凌需要制定干预措施。国外对欺凌现象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例如,就不同年龄和年级的学生,学校应设立详细的行为规范和干预措施。学校可视学生欺凌行为情节的严重程度施以批评、警告等惩戒措施。只要在特定范围内,边指导、边解决,就能尽早达到约束行为之目的,并且可以有效避免欺凌行为的升级。

其次,感受教育要跟上。“感同身受”在心理学上也被称为“共情”,校园欺凌事件多发的原因,其中主要的就是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缺乏“感同身受”的教育引导。同时,一些学生对被欺凌者没有共情体验,甚至对一些过激行为不以为然。因此,在青少年时期,培养学生感同身受的意识与能力,应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教育者,在认同感受教育的同时也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失当的行为不仅会让自己和同学产生心理纠葛,而且也会给教师和家长带来痛苦。用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可有效帮助学生驱散欺凌的心理阴影。

最后,锤炼性格是必修课。教会学生正确面对校园暴力、保护自己,才是让其真正成长、适应社会的必修课。其中,找寻和培养学生美好的精神和性格品质至关重要,比如:勇敢、坚强、阳光等。

除此之外,学校应加强法制教育,既要避免形式主义,又要保证落实到位,特别要关注“特殊学生”,给他们尽可能多的关爱;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那些在转化“特殊学生”工作方面投入大量心血的教师予以充分肯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引导青少年既不要沦为霸凌者,也不要纵容霸凌行为,同时应积极寻找反校园欺凌之道,全面关注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做他们最坚实的后盾。正如影片中所言:“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身后!”(作者单位: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霸凌必修课共情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逆转人生
十二星座遭受校园霸凌会怎么做
十二星座遭受校园霸凌会怎么做
校园霸凌行为现状及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窗外的世界
凉山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