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娟
【摘要】班集体建设是小学班主任的重要工作,需要发展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民主管理工作中,让每个学生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获得全面发展。文章对核心素养下的自主型班集体打造策略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小学;班集体;自主管理;核心素养
传统的教育学在班级管理中更多地强调班主任的个人权威,教师在班集体中的主导地位更是不可撼动;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呼唤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通过引入自主管理,让学生自主参与班集体管理工作,可促进学生心智、情感、能力的养成。实施班级自主管理在小学班集体建设中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笔者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自主性、能动性的激发,引领学生从班级管理实践中走出“被教育”“被管理”的窠臼,顺应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需要,让学生能够从自主班级管理中不断提升能力,获得快乐、充实、多彩的学习体验。
一、基于班集体建设需要,引入自主管理模式
班集体是由班级学生共同构成的集体组织,将自主管理理念融入班集体建设中,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由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并提升班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如“学生自己评选班干部”“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等模式的应用,更加契合小学生自我意识的成长需要。杜威提出的“儿童中心主义”理论,将关注儿童的发展、提升儿童各项综合素质为目标,鼓励儿童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班主任应该认识到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尊重学生,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管理空间。陶行知提出“学生自治”思想,建议将学生团结起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方式。同样,莫兰在《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中阐述了自组织原则,她认为自组织是在特有的物理世界中形成的,而有序性是构成世界稳定性的基础。由此,笔者结合班级管理需要,将自主管理融入其中,让学生从自主班级管理活动中,去认识新事物,感知学习体验,逐渐引导学生从自我散漫式管理走向积极优化式管理,渐进实现个体的自我管理目标。
二、明确班级自主管理目标,完善整体实施方案
对班级进行自主管理,需要从整体上优化班级管理框架,注重对学生自主性的激发,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确保班级自主管理目标的达成。围绕自主班级管理,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自我管理的必要性,从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进学生间的互助与合作意识,为落实素质教育奠定基础。二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班级自主管理,除了关注学生学习自觉性、能动性,还要兼顾学生成就感的提升,对学生知识的学习、理解、掌握程度进行追踪,对良好班风、学风进行建设营造,开展学生间的良性竞争,实现“优帮差,优带差”的良好氛围。三要减少教师、班主任干预。班级自主管理的主体是学生,应由学生来解决和处理班级事务,让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集体的力量。如果班主任、教师过多干预,反而干扰了班级自主管理的平衡关系,无法更有效地刺激和调动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因此,在整体方案设计上,要从组织架构上明确教师职责和学生职责,完善班级自主管理工作机制以及评价与反馈机制,优化班级管理的沟通渠道。如从日常考勤、学习习惯养成、家校合作等方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引领,构建持续的、协同的互动过程,真正促进学生自我约束性、自我能动性的提升。
三、细化班集体组织架构,构建自主管理系统
在班级自主管理实施中,班干部实行竞争上岗,通过自我推荐、群众推荐和群众投票相结合的方式,即“竞选”的方式,让班内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自愿报名,或者由学生联名举荐,然后根据竞争岗位,让参选者发表竞职演说和答辩,由全体同学现场打分、投票确定当选者。班干部实行任期责任制,打破“终身制”,促使他们在任期内展现其领导、组织才能。班干部的任期为一学期,开学初进行换届竞选,重组班干部队伍。
将组织架构进行细化,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其基本架构如下:班长为班级自主管理的第—层,与之同层的是审查委员。班长管理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卫生委员;下分各小组,每个小组由组长、小组成员构成。审查委员的职责是对各小组组长进行监督与审查,并将结果反馈给班长,由班长、审查委员协同各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卫生委员等,对班级重要工作进行处理。在具体分工上,班长是总负责,协调班级学习、纪律和卫生等管理工作;各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卫生委员,配合班长分管好各自的工作内容。另外,审查委员需要收集各小组组长及小组成员的建议,向班长反馈。由此,形成班级自主管理闭环系统,各项班集体管理工作及活动的开展,都有监督与审查,为促进班级自主管理的有序性、稳定性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分阶段推进管理,逐渐形成班级特色
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并非会一蹴而就,需要针对学情、班情,分阶段逐渐展开。
1.前期准备工作
自主管理首先要强调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形成。小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自我认知,但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对班级自主管理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为此,在开展班级自主管理之前,可以结合班级动员会,组织家长召开通气会,让家长配合班主任,对班级自主管理工作目标、要求、实施步骤等向学生介绍,征得家长的支持,学生的认同,促进家校合作育人局面的形成。接着,针对班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引导,由班主任协同各科教师,共同召开自主管理班会,明确自主管理的意义,确立学生自主管理的目标,鼓励学生从“自我管理”“自觉管理”“主動管理”中获得进步。同时,引入班级环境建设,从黑板报、张榜说明等方式,对班级自主管理相关内容进行展示。如明晰“班级自主管理行动计划”,介绍班级自主管理的目的和意义,介绍整体设计方案及实施细则,介绍班级自主管理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关系,让学生全面认识,深刻领会,主动参与。
2.计划实施阶段
在班级自主管理实践中,着重从以下几点来展开。一是对班委干部进行民主选举。班级自主管理,第—任务是组建班委干部队伍,选好班委干部,才能推进各项班级自主管理工作的有序落实。结合班情,利用周五下午班会时间,向全体学生征求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卫生委员和四个组长及审查委员的民主推选意见。班主任明晰各班委职责及分工,组织学生进行不记名投票选举,将相关岗位得票数量最高者作为班委干部候选人,共计9名。接着,再次对9名候选人进行不记名投票,选举产生班长1名,学习委员1名,纪律委员1名,卫生委员1名,审查委员1名,以及四个组组长各1名。所有班委干部都是在全体学生的共同监督下完成,对于此次选举出的班长及班委干部,组织他们进行履职演说,为后续班级自主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3.班级制度建设阶段
班级自主管理,需要结合班情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及流程。通过规章建制方式,让全体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管理方式及规范,全体学生积极遵守,履行各自职责,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如在常规班务制度上,围绕“学习”“纪律”“卫生”三个方面,细化规章。在学习制度上,积极配合各科教师、班主任的教学要求,做好各项学习的工作管理,如课前作业回收、班费收缴等工作,提升管理效率。在卫生制度方面,强调班级教室卫生、个人卫生相结合,落实每日值日小组对教室环境的全面清洁工作;对个人卫生,由各组长落实各组成员卫生要求,如个人服装、手脸清洁等。在纪律制度方面,对上课纪律、自习课纪律进行规范,如课堂上不吃零食,不交头接耳,不打扰他人听课;在自习课上,要积极配合各科教师,做到自我管理。在班级自主管理流程及制度完善上,明确班长的核心地位,对各班委及组长的职责进行明确。同时,制定相关班级制度,如《学习监督制度》《学习竞赛制度》《小组学习互帮制度》,强调小组间的合作与竞争,小组内互帮互助学习,实现“优差互补”。另外,制定《奖惩制度》,对自主管理中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应相应的奖惩。如涉及小组、个人的得分评比制度,将奖励与惩罚并举,通过加分、减分来实现评比,增强学生团队的协作意识和班集体荣誉感。
4.总结改进,形成班级共同体
采用班级分组的形式,在班级中把学生按照性别、成绩、性格等平均分七到八组,每组五到六人,小组间合作竞争,在座位安排上可以是小组成员相对集中。利用晨会课,制订包括成绩、纪律、个性发展等指标的个人周目标、月目标。下周、下月小组内部逐个审核,组长签字评定结果。成绩、纪律、个性发展的比例是4:3:3,文化分主要是学习的进步率,纪律分侧重于上下课的纪律、参加各项活动的积极忙和出勤率,个性发展分主要考核行为品质、参加学校的活动比赛等。每个月在班级由小组长进行汇报,重点汇报进步以及退步的学生,从而進行提升和改进。
总之,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还存在诸多问题。前期准备、教师的过度干预等,都可能影响班级自主管理效能的发挥。因此,班主任要不断探索,归纳总结成功经验,推进班级自主管理稳定、有序、高效的运行,让所有学生都成为管理者,同时又都是被管理者,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学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