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成振
语文教师应当因材施教,结合每堂课的特点和要求,逐步引领学生开拓思维,丰富其想象力。
一、直观教学,结合课堂,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
想象是否丰富生动可从个体表现是否鲜明反馈出来。极具想象力的人,在对于事物的想象时,可以达到如临其境的效果,仿佛置身于真实存在的场景中。一旦掌握这种素养,无论面对怎样的事物都能在大脑中进行扩充丰富,从而浮现出各种生动的情景,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理解力和记忆力。因而,想象力对于课程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活动中结合图文并茂的教材便于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认知,丰富的插图也会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进行《荷花》的教学活动时,通过高科技投影的方式,将放大化的插图展现出来,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置身于课文中“我”的场景,再结合引导启发性的问题和导语,如: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我”你看到这一池荷花,你的感受是什么?将学生带入课文里,设身处地的去体悟文章的情感。学生一旦产生了情感共鸣,思维也随之开阔,灵感不断迸发,情感的闸门打开后,想象力便如江水一般滔滔不绝,优美的散文随即信手拈来。
二、通过朗读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朗读课文,可以更好地揣摩课文的语句,从而在脑海中将文字形象化,将抽象化的事物具象化,使学更易受到文字的感染,增加其对文章内容的把控能力。融入感情的朗读可以诱发对文章内容的想象,进而深层次的理解课文的内在含义,产出超出课本外的共鸣。使学生能够更快融入课文中,激发丰富的想象力,有技巧的朗读也是十分重要的。先要保证学生的注意力专注,集中注意力去朗读理解课文;其次,教授学生恰当正确的朗读技巧,对于语速语调的要有合理的把控,抑扬顿挫。例如《小珊迪》是一篇具体的叙事文章,可采用声情并茂的教学朗读技巧在对课文初步认知的基础上对人物形象进行想象,然后,学生可自己朗读或与他人合作朗读、分角色扮演等形式揣摩文章内容,进一步在头脑中丰富想象力。从而促使学生切身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研读词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要有引导学生的意识,不能只干巴巴地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适当进行拓展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再造能力,加深对课文的把握和理解。理解力与想象力息息相关,只有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后,学生的想象能力才能更加豐富。如在《景阳冈》的课文中,文中的第6自然段主要描述了武松打虎的过程,该如何让学生深入的理解这个经过呢?我们可以根据段落中一系列的动作词“按”、“扑”、“撺”来引导学生。学生一边读这句话一边想象老虎凶恶的样子以及武松喝酒后打老虎的勇猛。由此一来,抽象化的经过就活灵活现地显现了出来,仔细琢磨和研讨语句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并且通过此环节可以激发创造力。
四、抓住重要标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文章中的标点也十分重要。对重要的标点分析,也可以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启发和培养。在分析《军神》的第十二至十四自然段中的感叹号,我先让学生想象和了解刘伯承当时是怎样的伤势?接着把角色分配给学生,让他们对课文内容进行演绎,把对角色的理解表达出来,最后,引导学生写下对刘伯承想说的话。再如:在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进行教授时,最后的一个自然段说“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引导学生对这一段重要的标点符号进行分析想象,再引申到父母之爱,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感恩和珍惜,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意义。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多得重要的标点符号,老师若能注意到这些标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层次地品味课文,更丰富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在寓教于乐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