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伟
【内容摘要】数学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课程教育中不单单是要进行学科知识的基础讲解,也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样能够增加学生对当前社会发展的认知。所以数学教师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思考,结合数学学科所具备的优势开拓知识教育思路,重视对初中生进行严谨以及合作探究等精神品质的培养。所以本文主要分析数学教师怎样在课程教育中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渗透,在知识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认知,不断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德育渗透;数学教师;初中生;综合素养
数学教师需要在课程改革指导下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初中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这一方面上,重视德育方面的引导。这是因为通过将德育知识渗透到课堂教育中,数学教师可以引导班级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也能让学生对数学发展进行有效的感知,更可以通过多种活动激发他们的思维逻辑。通过渗透德育教育,数学教师能在讲解学科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初中生的综合能力,也能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认知的培养,利于初中生实现健康的成长。
一、数学教师需要对班级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立足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严谨性精神的教育
数学知识体现出鲜明的逻辑性,初中生在为知识进行探究过程中需要对多种原理和运用法则进行思考,要具备强大的逻辑能力,这样才可以对之进行灵活性的运用。如果初中生未能对数学概念和法则运用进行深刻的理解,那么就会影响在后期解题中的正确率。学科知识又体现出比较强的逻辑性,知识结构又比较严密,所以数学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课程教育中可以结合学科特色对班级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重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严谨的学习认知,从而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知识学习。
例如在对班级学生进行勾股定律教育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本课程教学中难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数学知识和生活发展有着比较强的密切性,同时很多知识点又比较抽象,例如勾股定理的知识就比较抽象,但是却和实际生活有着比较强大的关联[2]。所以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初中生对勾股定理知识进行全面的理解,重视在生活实践中对其进行灵活性的运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必须要对其进行深度的思考。而在解决勾股定理相关运算问题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也需要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学习意识,要对他们进行细微求真学习态度的培养。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初中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在运用过程中强化他们的思维认知能力,更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意识。
二、通过数学发展史知识的合理融入对初中生进行人生价值观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经历比较漫长的学科,当前人们所掌握到的数学知识是离不开以往诸多数学家的努力的。数学教师要想在课程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则需要掌握到数学和德育教育之间的结合点,而数学发展史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教育切入点,所以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当前数学发展史的内容将德育渗透到课程教育中,从而对初中生进行科学探究以及无私奉献等精神品质的培养。
例如在对初中生讲解圆周率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祖冲之在数学领域中的贡献而进行德育渗透,激发初中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学习的热情。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时间要远远早于西方1000多年,这说明古人具备的智慧是无穷大的,为中华民族拥有优秀历史和文化而感到自豪[2]。又如数学教师可以将陈景润对我国数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进行讲解,让学生认知道陈景润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仍然進行数学知识的钻研。这样可以让班级学生对陈景润有着一定的了解,也可以感受到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更可以体验到他所具备的努力钻研以及积极克服困难的精神,利于初中生养成爱国主义情怀。
三、借助信息技术拓展德育渗透的新思路,结合生活实际对初中生进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数学教师要想对初中生开展更高层面的教学则需要借助先进的教学工具给学生进行创新性的知识讲解,这样可以拓展课堂教学的新思路,也能更好对学生展示出学科知识所具备的魅力。要想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渗透,数学教师也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利于初中生对教师所讲解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基于信息技术所具备的特点,数学教师可以将一些抽象化的知识进行形象化的展示,这样可以在吸引班级学生关注力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自学兴趣。
在初中生对课堂教学产生探索兴趣之后,数学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对其进行德育领域的渗透教育,这样可以收获更高层面的德育渗透教育效果。椭圆知识是初中生应该掌握的一项课程知识,在对初中生进行这一知识讲解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将行星运动轨迹和课程内容进行联系,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对行星的运动过程进行模拟并展示给班级学生[3]。在学生掌握这一内容基础上,数学教师可以将我国进行卫星发射探索过程和取得的成就融入到课程教育中,这样能通过行星运动轨迹的讲解,增加学生对椭圆知识的认知,也能感受到我国科技发展的能力。从而培养初中生的民族自豪感,也能提升他们对椭圆知识的认知程度,利于收获更高层面的教学效果。
四、结合生活实际对初中生开展生活化教育,在生活化教育中渗透德育
数学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课程教学中不仅要进行理论层面的知识讲解,也需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增加学生对知识进行运用能力,更加应该通过联系生活的方式增加班级学生对学科魅力和价值的认知。数学知识是不能单独脱离生活而存在的,所以在对初中生进行课堂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将课程知识点和生活发展实际紧密的联系,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课程知识是可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4]。这样就避免让初中生出现为什么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疑问,也能在知识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
在对初中生进行统计知识讲解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更好体现出学生所具备的主体性,也能借助翻转课堂激活知识教育氛围,强化初中生对知识点的认知程度。数学教师可以首先指导班级学生对统计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分析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对学生布置一些课堂实践任务,例如让学生统计分析自己一周的生活费用是多少?或者是统计分析自己一天的饮水量是多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数据统计表,根据数据统计谈谈自己的学习观点。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班级学生对统计知识的了解程度,也能通过课堂实践的方式提高他们对统计知识进行运用能力。数学教师需要在这一基础上对班级学生进行日常开销记账以及健康饮水等良好习惯的培养,这样有助于初中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认知。
五、应该对课程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立足多项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新课程教育中要想让德育教育在课堂中开花结果,就必须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思维,根据初中生的成长情况和当前德育教育提出的需求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基于初中生所体现出的成长规律和认知需求,数学教师也需要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能够让学生具备运动化以及相对统一的观点,可以对数学知识所具备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进行有效的认知。
因为数学知识本身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通过对数学发展史的了解就可以得知很多数学知识是在不断的被人挖掘,体现出鲜明的辩证特点。所以数学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有理数与无理数,正负数知识讲解过程中需要让他们认识到对立统一的关系;对学生进行函数教育时需要让学生了解到事物是体现出运动变化特点的;数学概念等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拓展的,这也表明事物是不断前进而发展的。围绕以上内容的讲解,数学教师不仅可以增加初中生对学科内容的了解,也能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进而达到德育渗透的效果。
结论
数学教师需要在课程改革指导下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初中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所以数学教师需要对班级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立足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严谨性精神的教育。同时,数学教师应该通过数学发展史知识的合理融入对初中生进行人生价值观的培养,借助信息技术拓展德育渗透的新思路,结合生活实际对初中生进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此外,数学教师也应该在生活化教育中渗透德育,立足多项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晋艳平.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策探析[J].中学课程资源,2020(3):46-47.
[2]牛艳丽.关于初中数学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策略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6):144.
[3]彭英加.近十年我国数学教育渗透德育的研究特点——基于CNKI数据库的文献分析[J].教书育人,2019(35):43-45.
[4]王延坤.讓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48+150.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何家畔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