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法
针灸是祖国医学中的一门重要技术。目前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上都是治疗某些疾病的重要手段。
通常掌握针灸的技术并不困难。但是如果从针灸的理论上去辨识十四经络和数百、上千个穴位,甚至牵涉到“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等专门的知识,常常会令人望而生畏。这里介绍的“阿是穴”,穴位辨识和治疗方法简便有效。一般医院的医护人员,甚至病人本人及家属都可以掌握。
阿是穴又叫压痛穴、天应穴、阿应穴、不定穴。即在痛处取穴,古书上叫作“以痛为腧”。阿是穴没有固定的经络和部位,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腧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古老的阿是穴被提到相当高的地位。如今,阿是穴的适应证不断增加,疗效也通过实验及临床观察在不断提高。
从中医历史的角度来说,阿是穴的取穴方法是穴位发展的最初阶段。腧穴是古代人民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步通过实践经验发现的。古时的穴位既无固定的位置,也无明晰的循行经络。如《灵枢》中说:“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这可能就是经穴雏形时的“阿是穴”。
现代医学认为,内脏发生疾病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过敏或疼痛,这种疼痛或过敏点有时发生在该患病器官的邻近皮肤,有些发生在与该患病器官较远之处,这种现象叫反射性疼痛或牵涉性疼痛。例如肝、胆疾病时在右颈、肩部产生酸痛或感觉过敏;胃病时在两肩胛之间出现疼痛;心绞痛时,疼痛放散到左前胸和左臂内侧;输尿管结石疼痛时,反射到腹股沟区;等等。牵涉性疼痛的存在表明内脏与体表之间的明显联系与影响。中医临床发现,在体表疼痛或压痛的阿是穴进行针灸,往往可以获得一定疗效。
腰腿痛或颈肩痛目前认为多属于非特异性炎症。在这些局部压痛点上存在着某些致痛的兴奋物质,如组织胺、5-羟色胺、缓激肽等,从而引起软组织的肿胀、充血、渗出、纤维化粘连、挛缩等。如果软组织的损伤及刺激长期存在,就形成慢性腰腿痛、肩颈痛,并常常出现急性发作。一般软组织的损伤大多發生在肌肉的附着点上,也就是多在骨性标志上。但针灸书上的穴位,常常和这些肌肉附着点尚有一些距离,故针灸这些循经穴位缓解局部肌肉痉挛、粘连、变性等作用就比较缓慢。如临床上常见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从循经取穴方法上以膀胱经和胆经的腧穴为主,所取穴位和第三腰椎横突有一定距离,疗效常不理想。如果检查时,在第三腰椎横突确有压痛点,就以阿是穴为主,把刺点直达横突尖上,进行捻转提插,往往能取得较快疗效。其他关节附近的软组织疼痛,也可以用阿是穴作为针灸,更为方便、有效。
当然,循经取穴仍然是正宗的针灸方法,只是从普及和方便的角度看,阿是穴却有它的实用价值。不过,对于危险部位,如胸腔、腹腔,尤其是心、肝、脾等部位决不能根据压痛点进行针刺,某些大血管、大神经主干附近也不能随意针刺,以免发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