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 帕乌斯托夫斯基 戴骢 [日] 德富芦花 陈德文 罗振宇
在童年時代和少年时代,世界对我们来说,和成年时代迥然不同。童年时代的太阳要炽热得多,草要茂盛得多,雨要大得多,天空的颜色要深得多,而且觉得每个人都有趣极了。
在孩子看来,每一个大人,不论是提溜着一套发出刨屑味的木工工具的木匠,还是知道草为什么是绿颜色的学者,都有几分神秘。诗意地理解生活,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是我们从童年时代得到的最可贵的礼物。
//摘自《金蔷薇》,天津人民出版社,果麦文化出品/
雨后。庭院里樱花零落,其状如雪,片片点点,漂浮在檐沟里。
莫道檐沟清浅,却把整个碧空抱在怀里。
莫道檐沟窄小,蓝天映照其中,落花点点漂浮。从这里可以窥见樱树的倒影,可以看到水底泥土的颜色。三只白鸡走来,红冠摇荡,俯啄仰饮。它们的影子也映在水里。嘻嘻相欢,怡然共栖。
相形之下,人类赤子的世界又是多么褊狭。
若子//摘自《春时樱,秋时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联合读创出品/
我的伙伴苦恼地说:“我头发好少。”
我说:“我看不到啊,我太矮了。”
我俩一起笑了,人生好像被治愈了。
原来,那些曾让我们自卑,让我们苦涩的东西,也可以成为生活里的开心果。
//摘自《幽默感:成为更受欢迎的人》,中信出版社/
如果有人无端指责你,你该怎么办?你的第一个反应可能是对方凭什么这么说?他说得不对,我要怼回去。第二种反应,是看自己有没有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般人做到这些,也就够君子之风了。
但最近我看到一个说法,说这样远远不够。一个人骂你、指责你,可能是对你有需求。比如,希望被你看到,希望能对你有用,只不过表达方式比较笨而已。
那就把这种需求找出来,然后建设性地满足这个需求。这听起来,境界太高了,跟圣人似的,太难做到。其实不然,如果是一个充分有建设性的人,天然地就没有那么关注对错问题,他们的注意力会专注于找到做事的机会,找到对方的需求,然后做点事情,这才是有建设性的人的本能反应。
//摘自“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