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军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徒一词自古就有各式各样的释义,字面上讲,学徒就是跟着某行业的前辈一起学习东西的新手,汉·蔡邕《司徒杨秉碑》中说道:“于是门人学徒,相与刊石碑,表勒鸿勋。”《后汉书·郑玄传》也说道:“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可见学徒一词在古代就已经有很广泛的应用和受重视了;今天我谈的学徒又与前面有些许不同,已经和现代教育手段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
下面我就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新现代学徒制教学的看法。
大部分高职校,学生的整体素养和学习能力过于参差不齐,然而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讲,首先需要提高的仍然是自身的素养,这就要求我们,作为师父自身必须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此谓之“传道”。常言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现在看来,师父首先必须做出模范,才能称之为师父,才能使学生信服于你,才能进行授业、解惑。记得在小时候,老家有一位朋友学习木匠,这位朋友只要一出差错,师父就狠狠的揍他,每次都是鼻青脸肿,结果朋友怨声载道,见人就说,凡是听了的人无不说师父的长短,虽然后面勉强结业了,但是师徒关系不佳,貌合神离,可以想象,这位师父到底错在什么地方。所以,我始终觉得,教育教学改革中首先必须明确的应该是师父看待徒弟的态度和授业的方式方法,一味的在徒弟身上下功夫,而不找本源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
作为现在教育,在实行德育教育的前提下,师父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而通过这个计划可以显现徒弟们今后的技能方向,乃至就业的可能领域。这就让我们想到目前教育方法中的“项目教学”和“一体化教学”。
“项目教学”和“一体化教学”从本质上来讲是差不多的,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不论是什么层次的学生,最终都得从事相关项目的管理和研发,而项目的管理和研发不会也不可能仅仅需要一种技能,往往是多种技能的综合体:而“一体化教学”就是几种技能的综合体。当然我们讨论的不是他们的区别,而是他们能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哪些启迪。
回想从前,铁匠师父带徒弟的时候,把锄头、镰刀、铁钳等所有农用工具的制作及品质优劣都传授完之后,才算出师;木匠师父把各式各样的家具制作都传授完毕徒弟才算出师,可想而知他们的教学并没有采用特殊的方法,而是把所有可能的项目都让徒弟实践了一遍,这样遇到类似的项目才能,不慌,从容应对。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和锻炼,从实践中明白知识的运用方法。所以,我觉得师父带学徒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而应该以专业为主线,以项目为主件。
“有学校必须先有学生”。我说有师父首先还得有徒弟,面对如此大的群体,知识水平技能爱好都不一样,因此,我们必须先调查和考察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人生方向,通过规定时间的观察和调查,组成相应的徒弟班,让最适合担任师父的老师去带领他们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兴趣爱好。当然这些时间可以是课余的,也可以是假期的,同时还可以是某些课程期间的。我认为,学徒制的教学一定要基于兴趣爱好的基础之上,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兴趣的秘密所在》一书中提到:“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想象的权力“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可见,兴趣是推动学习的最好方法,哪怕在教学改革的前面我们只有一些为数不多的学徒,但是通过各种尝试,学徒肯定越来越多的,正如我在第一段引用的《后汉书·郑玄传》中说的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艾青《光的赞歌》中说:“实践是认识的阶梯,科学沿着实践前进。”教会了学生必要的道德索齐和技能水平,就必须不断的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因为学生最终是走向社会岗位的,如果仅仅停留在项目教学的层面,将会如闭门造车,经纬不清。可见实践的必要性。实践,就是通过实践虽然没有增加专业水平,但增加了对企业和社会的认识,增加了职业素养,比如企业锻炼,阳光助学,爱心活动等。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排除专业实践对学生的影响,让他们目睹企业知识的要求,对员工素养的需求,通过这些使学生进一步的明白和联系所学项目的含义所在。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学生行为的标尺,透过标尺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老师施教的整体把握。鉴于这一点,在实施学徒制改革的过程中建立学徒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我想引用温家宝总理发表关于教育讲话中的一句话“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
对于学徒制教学,或许我们只是刚刚开始,要让我们的学校一天比一天好,我想我们就不即对教学的思考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