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一体化护理管理对供应室医疗器械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2020-01-20 03:40蒲连静边秀艳
中国医院 2020年4期
关键词:医疗器械供应科室

■ 蒲连静 边秀艳

医疗器械是医院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疗器械进行有效管理可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对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有力保障[1]。供应室是承担着医疗器械管理和供应工作,主要负责医疗器械消毒、清洗和管理等各项工作,并对医疗废物进行回收,故医疗器械管理是供应室工作的核心[2]。随着医疗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供应室的管理方法、工作流程和管理理念等方面已受到广泛关注,是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院综合水平和实力的重要环节[3]。供应室护理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医疗器械能否安全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如工作中出现事故,严重者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供应室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很容易因消毒不完全发生护理风险事件,故应加强供应室护理管理工作,提高医疗器械灭菌、消毒、管理等各项工作技术水平,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有助于推进医疗器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将医疗器械应用风险将至最低。对供应室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办法,不仅可有效减少并避免治疗中出现的风险事件,还可有效保证患者就医过程中的安全性[4-5]。

1 供应室医疗器械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

供应室护理工作主要是将消毒后的医疗器械提供给临床科室及手术室进行医疗服务,工作比较繁杂,容易产生漏洞和缺陷。由于器械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常规医疗器械(如手术钳、镊子等)、植入性医疗器械(医用螺钉、钢板等)、其他材料(纱布等),每一大类物品消毒方法、要求均不相同,其清洗、包装过程也有所差异[6]。供应室承担着所有器械消毒灭菌、回收存储等工作,流程较为繁杂,可能导致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热源反应等多种医院感染现象,直接影响到整个医院医疗水平,进而影响到临床患者治疗,甚至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故保证医疗器械消毒质量是非常必要的[7]。未进行一体化管理前供应室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有:①科室回收污染的医疗器械,有的个别器械未处理就回到供应室;②清洗过程中偶发徒手接触污染器械,清洗器械时不戴口罩、帽子等;③在包装过程中,物品包装松紧度不适宜或未严格执行一用一洗一消毒,可能导致医疗器械灭菌效果受到影响;④包装医疗器械时偶尔未认真检查器械洁净度和功能完好性;⑤对一次性物品安全性意识不强,如包装袋破裂、注射器内有异物、灰尘污染等现象,如有疏忽则可能引起严重后果而发生风险事件;⑥对医疗器械记录不够详细,如诊疗包外标记不明显,对于物品名称、灭菌时间、责任人记录不全等,缺乏质量合格的有效证据,从而存在风险隐患。

2 针对问题采取的举措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医院实施了一体化护理管理,对科室21名护理人员进行一体化护理管理培训。具体措施为:①制定严格规章制度,组织所有供应室护理人员进行消毒灭菌、包装、回收及洗涤各项制度培训,严格要求所有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按照规定流程进行操作,提高供应室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和护理意识。重新梳理工作流程,根据新的指南和不同设备的消毒要求进行工作流程的再次设计。②合理划分医疗器械区域,尤其对无菌物品进行严格区分,对使用和未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分开放置,并进行标识。③所有护理人员在进行各科室医疗器械回收时应做好标识,尤其是具有特殊污染的物品,如为一次性医疗器械或用品,应及时给予销毁处理。对于不同消毒液采用不同的颜色标识,由固定岗位人员进行消毒液浓度的监测。④采用标准化流程进行清洗,对包装进行严格检查,医疗器械烘干后,护理人员应按照明细单核对,检查医疗器械数量和质量,并将检查完好的医疗器械打包并加以标识。⑤对医疗器械发放流程进行规范操作,建立严格的交接流程制度,包装过程中明确标识,以免发放中出现混乱,回收车和发放车绝不混用,由专人负责不同医疗器械的发放与回收工作,在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后,用专用送物车送到相关科室,在此期间避免与医疗器械接触,运送后对送物车进行消毒处理。⑥建立联系工作群,加强与各个科室沟通交流,根据各科室放置医疗器材的习惯提供人性化服务,同时定期进行医疗器械的用途和流程培训。对于特殊科室需要小量分类管理包装内容,提高个性化物品服务质量。⑦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工作时间,以往护理人员工作时间长,调度不合理,应合理调整护理人员排班时间,提高其服务质量。

3 取得的成效

3.1 提升了护理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沟通后,护理人员认识到严格的规范化操作对于临床患者的意义,对于降低医源性感染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了防范风险意识,并且主动提出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遗漏点。大家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查找工作中的风险点,并且不断优化流程进行改进。通过一体化护理的实施,防范风险意识提升19.8%,安全识别能力提升50%,工作能力也较前提升了16.4%。科室氛围也有所改进,护理人员均表现出对工作的极大兴趣和关注,有效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

3.2 提高了医疗器械管理质量

在优化流程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大家工作积极性不高和没有完善的质量控制程序,造成医疗器械的回收和供给都引起临床的不满意。通过不同颜色的标识保证了消毒液的种类不被错误使用,固定岗位人员的监测,防止了漏检情况,并且责任到人。所有的流程与岗位化进行挂钩,从而有效提高了医疗器械的管理质量。以600件医疗器械为例,供给及时度、回收及时度和包装质量均较前提升了22.2%左右。医疗器械缺陷发生率由4.33%减低到1.83%,其中供应不足、器械损坏等明显下降。

3.3 提升了临床满意度

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疗辅助科室,服务临床工作是首要任务。通过与部分临床医护人员的座谈会,认识到临床医务人员对于医疗器械的要求还是很高的。随着多种新型医疗器械的引进,对于消毒供应中心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所以通过建立工作群,加强与临床的沟通,一方面获取需求,另一方面也进行医疗器械的使用沟通。在实施前后,消毒供应室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了14.5%,临床医护人员对供应室的工作满意度由78.33%提高到95%。

4 讨论

4.1 应提高供应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

在供应室护理工作中,应逐步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理念,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执行操作,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8]。供应室工作人员处于风险第一线,是医疗器械具体执行者,应建立完善的岗位制度、操作流程、考核标准,建立严谨的工作作风,使潜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9]。重新编写医疗器械消毒工作流程,对于突发性危机事件建立相应应对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相应奖惩制度,对出现工作失误的工作人员给予相应的惩罚,使护理人员逐渐适应现代医疗护理模式,树立“临床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

4.2 应规范医疗器械循环流程,对环节进行严格质量控制

应严格执行由污到净的单向操作流程,即: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发放。对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和消毒灭菌效果进行严格把控和监测,清洗质量直接关系到后期进行的消毒灭菌效果,护理人员应根据医疗器械形状、功能等特点采取合适的洗涤方式。灭菌过程和质量监测是保证灭菌效果的关键,装载量不得超过灭菌容量的90%,灭菌过程中应对时间、温度、压力进行动态监控,时刻注意排气孔是否通畅。非灭菌物品不得与灭菌物品混放,此外,分别设置清洁、灭菌物品、污物接受和发放通道窗口,不得交叉[10]。不同医疗器械存在差异较大,即使是同一生产厂家生产的同一类型器械也会存在差异,故应对每台医疗器械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研究,同时也将多种器械联合应用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考虑进去,从根本上为患者提供安全保障。

4.3 一体化管理后对于提升患者安全保障医疗质量的意义

一体化护理措施后,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工作能力、防范风险意识、安全识别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实施前,表明一体化护理可明显提升供应室的护理质量,并且加强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一体化护理实施后医疗器械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表明一体化护理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错误事件的前瞻性,减少了医疗器械损坏几率,增加了器械使用次数,从而提升了器械使用价值。一体化护理实施后医疗器械供给及时度、收回及时度、包装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表明一体化护理可明显提高供应室发放回收效率,提高包装质量。一体化护理实施后临床科室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表明临床科室对于供应室实施一体化护理接受程度高,提高了医疗质量的同时,也减轻了临床科室压力,从而提升了工作效率。此外,对于医疗安全更加有保障作用,患者可以增加安全感,减少一系列医疗纠纷发生率。

综上,实施一体化护理对供应室医疗器械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明显,通过实施有效、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医疗器械消毒和灭菌,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消毒物品,可明显减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同时减少交叉感染等医疗事故,提升医疗器械安全性,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合理对器械进行保养也延长了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不仅使患者权益得到保障,也增进与临床各个科室的合作关系,提高了临床科室使用满意度,有效减少了医院感染发生,提升了社会效益和医院经济效益,也体现了供应室工作人员自身价值。

猜你喜欢
医疗器械供应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医疗器械检验数据修约问题的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策略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爱紧张的猫大夫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