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娜,房厚信,朱 龙
(1.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阜阳 236000; 2.阜阳师范大学, 安徽 阜阳 236000)
新时代教育发展环境对乡村教师岗位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均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及有关教育部门,应积极做好教育管理准备,加强对乡村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
截至2019年初,我国在职且注册记录乡村教师数量为280万人左右,其中青年乡村教师总量占比约54 %,但实际的教育资源投入仍未能充分满足我国现阶段乡村教师数量需求。据不完全评估,我国2020年乡村教师需求缺口近1 000万人左右。乡村教师数量提升缓慢的本质原因是乡村教育条件的恶劣,使青年教育人才望而却步。因此,从精神角度保持乡村教师良好思想意识,是新时代乡村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最基本要求。同时,新时代乡村教师核心素养培养,更应注重进一步丰富教师精神世界,从思想层面为教师构筑坚固的道德屏障,提高乡村教师应对复杂教育环境能力。
精神世界的丰富必然伴随物质条件满足,乡村教师作为独立的思想个体,并不能脱离人的本性。因此,满足乡村教师的物质条件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加强乡村教育建设、给予乡村教师充分教育回馈的有效方式。近十年来,我国在乡村教育建设方面总资金投入近100亿元,其中教师教育资金投入占比18 %,但却远远无法满足乡村教师教育的实际需求。根据2018年末数据统计,我国乡村教师平均经济收入水平仅为月薪2 739.41元,不及内蒙古地区人均收入的一半。因此,未来阶段提升乡村教师收入水平,仍然是其核心素养培养最为关键的基础条件,对推动乡村教育体系化培养及加强乡村教师人才输出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给予乡村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物质支持及精神支撑至关重要,但落实乡村教师责任监管同样不容忽视。目前,我国乡村教师责任监管难度相对较大,各地区首要条件是满足地区性教育需求,对乡村教师教育监管职能相对弱化,部分监督责任管理制度的落实更多是基于一种单方面管理形式,在实际的乡村教师岗位工作中并未得到充分体现。针对这一问题,各地区教育监管部分应针对乡村教师所处的特殊环境,制定符合地区教育监管的责任管理制度,及时根据教育要求标准调整教育管理规范。一方面,保障乡村教师教育工作的有效推进;另一方面,确保教育监管制度的落实,能够更好地融入当代乡村教育发展环境。
荣誉制度本质上是教育激励的一种方式,荣誉制度规范确立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强制性管理约束,而是基于人文关怀的角度为教师教育服务提供支持。第一,针对教师个人职业道德水准及素养水平制定制度规范准则,使乡村教师能在标准框架内更好发挥自身教育职能,保障乡村教育工作始终处于规范化教育管理环境内。第二,根据教师专业能力确定教育荣誉制度规范准则,力求强化教师教育能力,使其能以更好的专业姿态提供全面教育服务,弥补乡村地区教师教育水平不足,保障教育质量。
基础保障原则是指在现有条件下为乡村教师教育工作提供社会保障,尽可能解除其教育管理的后顾之忧,同时也涵盖对其经济生活水平的保障服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乡村教师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教育管理基础保障更多是面向乡村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确立教育管理保障方案,其服务对象涉及更为宽泛,教育保障内容倾向也更为明确。可以在高校人才培养阶段进行内容衔接,使乡村教师在教育管理保障服务下步入岗位、融入岗位,有效解决乡村教师教育管理思想顾虑,为乡村教师发挥教育职能、履行教育责任创造有利条件。
岗位坚守是乡村教师群体所具备的最基本优良品质。对乡村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应侧重职业道德、职业坚守强化乡村教师教育观念,提高乡村教师教育思想意识,能为乡村教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首先,乡村教师核心素养培养要让教师确认共同的思想认识,使其能够向着统一的教育方向逐步前行,通过对思想意识的引导,建立最基本教育思想框架。其次,要围绕乡村教师个人教育理念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将传统优良乡村教师品质与现代教育思维充分融合。在保障乡村教师教育工作质量同时,使其能够始终不忘初心,秉承热诚之心保持良好个人素养。最后,从专业教育培养的角度,为青年一代乡村教师融入乡村教育环境提供教育支持,逐步提升他们的思想觉悟、坚定思想信念,为其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提供充分保障。
相比于城镇教师而言,乡村教师岗位竞争环境长期处于平缓发展状态,加之教育条件的限制,乡村教师外出学习机会相对较少,使乡村教师专业教育能力总体而言与城镇教师相对略显不足。为此,各地区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基于乡村教师专业培养,积极组织乡村教师的岗位教育培训。必要时,也可联合各地区高校开展专业教育培养实践。通过对乡村教师专业教育能力的提升,使其保持良好专业教育素质,进而,为乡村儿童教育质量的保障奠定良好教育根基。此外,对乡村教师专业教育能力的强化,也可联合信息通讯部门构建网络信息化教育体系,通过网络教育培养强化乡村教师专业水平。以此,有效解决乡村教师职业教育能力不足问题,并提高其综合教育素养。
部分地区教师教育条件相对较为恶劣,其教育实践能力并未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加之乡村教师教育实践资源的缺失,势必会对其核心素养培养造成影响。因此,新时代乡村教师核心素养培养,必须着眼于对乡村教师教育条件的提升,通过构建多元化教育服务管理体系,为乡村教师建立更有利的教育环境,在根本上为教师的教育实践创造机会。与此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应运用商业投资、高校教育扶持等相关办法,完善乡村地区教育管理建设,根据本地区教育发展现状最大限度为乡村教师提供更优质教育条件。构建多元化教育服务体系,做好与乡村地区基础教育工作衔接,为乡村教育后续阶段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做好基础服务。
创新教育培养体系,主要是针对尚未步入乡村教师工作岗位的学生做培养规划。首先,要调整乡村教师教育培养与乡村学校之间的关系,加强乡村学校与地方高校的教育合作,尽可能根据乡村教育岗位工作现状做进一步教育培养,保障新时期乡村教育培养更符合现有的乡村教育发展实际。其次,各地区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乡村教育培训内容监督,提高乡村教师综合能力的教育培养,将核心素养的养成作为教育培养重点,为其未来投入乡村教师教育工作做更深层次铺垫。最后,在乡村教师教育培养方向的选择方面,需要考虑未来相关专业学生所面临的岗位,使其能够做好充足准备,避免因心理落差过大使乡村教师核心素养培养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