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共育“现代学徒制”模式研究
——以江北新区高职院校为例

2020-01-19 21:13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徒现代学徒制校企

张 鹏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 210000)

一、引言

学徒制是从古代延续至今的一种职业训练制度,在古代也是培养个人技术的重要途径。据史料记载,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有学徒制,在我国唐代逐渐发展完善。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开始后,社会对从事工业化生产的技术技能工人群体的需求加大,“现代学徒制”是在西方国家快速发展起来的,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的现代学徒制研究,产生了许多不同角度的研究成果和结论,获得了不少的收益。陶行知先生是最早在我国学校实行“做中学”教学研究的,为现代学徒制在我国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2014年,是中国职业教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一个里程碑,2014年5月,国务院为落实十年规划纲要及国务院常务会议安排,印发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文件,明确提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1]”。2015年8月教育部公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选取 165 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探究[2]。江苏省也在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在无锡、泰州、苏州、南京等地区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产教融合强调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联合培育人才,学生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中就是学徒,他们具有学生与学徒的双重身份,学徒也是学生过渡到员工的一个必由之路,学生在高校和企业之间进行身份转换,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院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师教学,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技术技能水平不管有多高,与第一线的技术能手相比,总是存在一些差距的,只有通过产教融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怎样产教融合,融合还要衔接好,要培养出企业适用的、好用的技术技能人才,这才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江北地区高职院校学徒制的现状

对江北地区周围几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访谈,做了问卷调查,学生们一致认为学徒制是比较好的做法,通过学徒制学习可以提前认知企业,融入企业,使他们就业压力减小。学生希望加强对专业课的教学,增加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多用现场案例进行教学,提高他们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把课程进行整合,及时完善教学设备。对江北地区周围企业进行了接触,企业也有一些想法。学生刚来,企业会教,但不会像在学校一样手把手教,大概3~5次之后就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企业有的时候缺少耐心。企业如果觉得学生未来肯留下来的机会比较小,就不太会全面地、认真地教学生技术技能。企业也想从高职院校招人,从社会上招来的人,学历和学习水平比较差,理论知识薄弱,企业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培训,对企业没有认同感,而通过现代学徒制,学生对企业认可度很高,更早更多的接触企业实习,会让学生的成长更快,更乐意留下来。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 政府配套政策不完善

西方几个国家现代学徒制的成功与国家意志的强烈干预密切相关,德国的双元制培训体制是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在双元制教学体制下,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提高了培训后就业的能力[3];英国的学徒制也是高等教育的另一种途径,它是一个基于工作的学习计划,由企业来分配学习时间,学生每周有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其他时间都在企业进行真正的工作,最终可以获得正规大学的学士学位;澳大利亚的学徒制培训灵活多样,学徒资格认证等级齐全,将各级政府、注册培训机构、企业、工会、监督机构和其他学徒参与机构,合并为全国性的,统一和权威的学徒管理组织。针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措施有《职业教育法》等法律,随着关于现代学徒制模式等相关政策文件的颁布,变得越来越标准化。但是法律政策是宏观的和笼统的,并且没有针对性,缺乏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和认证体系,导致无法考虑学徒培训的质量。 在校企合作中,公司奖励和保护学徒权利的法律没有特别规定,地方政府校企合作法律法规出台较少,各个省不一样,每个省都有自己的一些规定,尚未制定专门针对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的相关法律法规。

(二) 企业参与主动性较低

企业是逐利的,最大化的追求利润是企业的永恒话题和目标,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企业的投入和热情对现代学徒制实施效果的影响是巨大的。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教育、让学生进企业参观和学习,安排优秀的技术人员到学校等上课,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产出可能与投入不成比例。比如,企业害怕一部分头脑灵活、技术能力强的学生在“出师”时,另攀高枝,如果这一行企业比较多,学生会主动寻找薪资更高、待遇更好的企业,或者被别的企业许诺高薪“挖走”,对于辛辛苦苦培养的企业来说是为其他企业培养员工,而一些学习能力差,技术技能不足的学生无法适应企业的一线职位,需要重新学习、培养,浪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里还有一个在企业实践的风险问题,安全生产责任风险最受学校、家长、企业关注。学生心智还未完全成熟,虽然都已经年满18周岁,但毕竟没有走上社会,风险意识差,知识和技术技能水平有限,企业实践经验不足,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不足,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发生事故时,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踢皮球”现象容易造成责任的识别和分担不清。这些问题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降低了企业的积极性。

(三) 院校与企业融合不深入

首先,企业安排的技师来当教师,都很专业,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上课比较机械,“会干不会说”理论知识较欠缺,有些时候不能很好的表达,对待学生没有耐心,存在沟通问题。其次,企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由于市场的不稳定,使得企业中往往存在闲置的材料、资源和设备,然而,由于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衔接与合作较浅,没有达成互惠互利的关系,这些闲置资源难以在职业学校有效使用。第三,现有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基础性理论课程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不足,教师教育的定位还不够准确,有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走上了一条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道路,严重影响了市场人才供需之间的平衡[4]。有些教师的不负责任也导致实训效果不明显,还有测评和绩效考核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教师的积极性有打击,影响了教学实践效果的实现。

四、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措施

通过努力让“产”和“教”在资源、信息等方面的充分融合,最大化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共同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5]。关键在于推进政府、高校、企业三方主体协调发展,进行资源整合,搭设平台,促进产教融合。

(一) 政府加大支持,将学徒制纳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

首先,将学徒制纳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在法律上给予其相应的地位,在国家层面结合各地方已出台的政策,统筹推行学徒制人才培养,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有效实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基础;其次,加大财政资金拨款,对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比如给企业免除部分税收,企业培养一名合格学徒,给予企业和学校相应的奖励等等;最后,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现代学徒制的认同感,运用媒体手段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提高全社会对现代学徒制的理解与认识,对企业和院校授予荣誉称号等,宣传和传播其优势和好处,使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了解现代学徒制的优势。

(二) 建设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信息交流机制

在高校设立校企合作项目合作处(部),培训运营处(部)等部门,规定各部门的职责范围,执行校企合作相关事务,进行教学管理,学徒管理,教员管理和教学资源开发,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与完善校企合作保障运行机制。比如,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地铁公司合作成立地铁学院,专门负责与地铁公司对接。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通过联合招生,双方进行共同管理,通过分类培养,根据不同专业技术要求,对不同岗位人才进行不同的专业技术教育与实践培训。同时,大学和企业共享教育资源,以帮助企业为员工进行继续教育和资格认证培训,高校为企业员工提升学历和进修的机会,帮助企业把技术转化为产品,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工程实验室等特色平台,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等,使学生和教师进行双向交流,优势互补。

(三) 提升现代学徒制的师资力量

现代学徒制教师的师资力量薄弱是目前比较严重的弱点。在现有的教学系统中,由于企业对学历重视不够,公司派遣的教师很难在大学中有更高层次的发展,上升空间较窄,而大量具有硕士博士学历学位的高校教师,“出了校门进校门”,毫无实际经验。要解决学生的问题,必须先解决教师的问题,现代学徒模式的结合使熟练的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能够传授专业的技术知识,并充分弥补现有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状况。同时,要求大学教师到现场进行深入的研究,实践和岗位培训,以了解企业的需求并进行整理记录下来,建立动态考核机制,由企业对教师进行评价。

(四) 建设学徒制课程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与控制

校企联合开展课程开发,强调课程内容与职业的衔接,认真学习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标准,与企业共同商讨制定可行又适用的专业课程体系,探索校企共同成立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质量检查组,校企共同建立双班主任管理模式,共同制定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班级工作计划,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制订学生日常行为量化考核标准。例如,对铁道工程系学生进行单独组班,组成铁道工程(学徒制)班级,单独编制培养计划,课程计划,在上专业课时有固定时间,去南京地铁跟岗实习。上铁路轨道课,安排2周轨道跟岗实习;上隧道施工与维护课,安排1周隧道跟岗实习;上线路维修课,安排2周上线路跟岗实习,专业课程均安排跟岗实习,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 合作开发特色教材

按照现代学徒制建设的总体要求,增加特色教材的开发力度,学校和企业一起编写满足专业素质、工作技能和工作水平的要求,以及作业标准与操作规范的教材。教材编写时收集工作过程、任务、案例,进行项目化教材设计,把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及企业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纳入教科书,建设教学资源库。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国家、企业和高校都应该高度重视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家给予大力支持,企业积极性显著提高,高校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三方通过共同参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适合市场经济需求的人才,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社会效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猜你喜欢
学徒现代学徒制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魔术师的学徒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