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主导者,国有企业近年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效益持续提升,为推动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更好地加快经济转方式调结构贡献了很多的力量,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形势更为严峻,只有国有企业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监督水平,才能更好地探索优化资源配置的新途径,进而为推动国有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夯实管理基础,提高综合竞争实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对国有企业发展而言,意义重大。一方面有助于通过规范财务管理职能,进一步理顺当前国有资产情况,盘点国有资产储存和利用情况,进而更好地提升国有资产科学化管理水平,防范各类风险,减少国有资产流失带来的各种不良情况,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另一方面通过加强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建设和运行,能够对影响国有企业资产和资源分配情况的因素进行全面排查,将各种风险等全面理顺,进而通过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提高风险防控能力,避免发生违约等情形,威胁国有企业日常运营。此外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机制,还有助于建立财务管理和其他业务管理活动之间有效的关联机制,从而加强内外部审计,找出业务管理以及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动态调控,切实提升综合管理效益,推动国有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以财务监督为手段,企业可以找出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差错、弊端等问题,纠正核算错误,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财产的不当流失、损失,防止资金使用的不规范、不透明,堵塞各种贪腐行为的发生。但是,以当前我国国企财务监督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尽管很多企业都组建了财务监督职能部门,有的企业还专门成立了监事会,但是这些所谓监督部门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国企很多领导对于财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并没有给予足够的认识,使财务监督职能部门形同虚设,成为聋子的耳朵;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监督职能部门的人员大都由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同志担任,这些老同志的专业知识已经老化,已经无法跟上新的财务管理发展需要,这两方面因素的存在,共同导致了财务监督作用发挥的不完全、不充分。
进一步加强。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进程的有序推进,新形势下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加强培训,主动学习,才能掌握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提高财务管理综合处理效能。目前在财务管理人员培训方面组织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不够,财务管理人员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和财务报表处理等,对新的税费体制改革以及有关财政改革相关政策和行业发展情况了解研究不深入,财务分析成果不够成熟,没有结合国有企业实际积极探索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和运营模式,在财务报表规范、信息整合和风险防控等方面需要不断提高能力素质,才能更好地满足岗位的要求。
一方面,国有企业要大力引进财务管理监督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对财务监督部门的职能建设,提高监督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通过加强职能部门建设和大力引进专业人才争取对企业财务管理监督工作的全覆盖,防止跑冒滴漏,杜绝监督死角,不给财务腐败行为生存的空间;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我国财务管理监督方面的相关立法,将财务监督机制建设纳入国企财务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之中,通过立法明晰财务监督职能部门的责权,为企业财务监督职能部门监督权利的有效行使提供法律保障。
国企的管理者要建立起健全的财务管理激励奖罚机制,这样才能使得财务监督人员摒弃“吃大锅饭”的传统理念,首先国企应该将财务监督工作的结果与财务监督者的绩效挂钩,这样财务监督者就会为了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进行财务监督工作;其次为了调动企业财务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国企要在内部建立起严格的激励奖罚制度,对于财务管理监督工作中能够出色完成任务的财务监督者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不能认真完成财务监督工作的工作人员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再次,为了及时的发现财务管理监督工作中的问题,国企财务监督人员之间也要相互的进行监督,当发现财务管理监督问题的时候要第一时间上报管理层,并积极的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予以解决。
目前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的形势非常复杂,财务管理重心也在发生变化,需要紧跟时代要求,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结合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际,针对如何加强监管,做好关口前移,从事后监督向着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监管理念延伸,积极探索业财融合的机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等构建功能完善的财务管理监督平台,优化功能模块,切实提高分层综合管理效能,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源等进行全面排查,加强警示教育,对于可能出现的新的风险及时关注,密切加强管控,积极探索完善的廉政风险防控技术,加强细节管理,对于发现的苗头性问题等严肃查处,切实提高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规范性、全面性和科学性。
总之,想要健全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确保机制有效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结合国有企业自身的实际,加强配套机制建设,全面开展风险防控排查,提高监管力度和全面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国有资产安全管理水平,更好地推动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