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2020-01-19 23:22聂春雷姜伟林
中国医院 2020年11期
关键词:医共体医疗卫生县域

■ 聂春雷 陈 凯 姜伟林

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我们把卫生健康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摆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完善。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对提升县域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

1 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具体体现

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让人民群众获得更高质量、更加便捷、更为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近年来,随着深化医改的加快推进,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整体提高,群众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但总的看,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总量仍然不足,结构不合理,质量和效益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尤其是部分地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所弱化,群众希望就近“看得好病”的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通过县域医共体建设,能够切实回应群众的需求和关切,让常见病、多发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进一步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不断增强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1.2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建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

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部署。长期以来,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尚不能完全适应“强基层”的要求,县域内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融合不够,医院、基层机构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彼此独立、协同性不够。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能够进一步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功能定位、强化分工协作,有利于贯通维护居民健康的全程服务链,构建综合、连续、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3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

分级诊疗制度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如果不能很好地夯实基层基础,不能尽快实现“上级医院放得下、基层机构接得住、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局面,那么有序就医新秩序就难以建立,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就难以有效解决。从各地实践看,通过县域医共体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和优化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增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整体绩效。

1.4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提高基层服务能力的有力抓手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基层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很大,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得到了整体提升,但基层服务能力不足仍然是制约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在部分地方,老百姓舍近求远,大病小病都去大医院,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县域和基层机构的服务能力难以满足群众需求。为此,必须下决心推动县域医疗卫生体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阻碍机构协作和资源整合的壁垒,大力提升县域和基层服务能力。

2 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形势和机遇

2.1 党委政府重视为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层卫生健康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把“以基层为重点”摆在新时期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真正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孙春兰副总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强基层”的政策措施,将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深化医改重点任务。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县域医共体工作,山西、浙江、广东、安徽等省高位推动,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研究部署,把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落实。

2.2 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共识逐步凝聚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通过举办培训班、媒体宣传等形式,解读宣传政策,广泛凝聚共识,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19年,浙江省《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探索》被推荐入选中组部编写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的生动案例”。2020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总额付费,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

2.3 政策框架和制度建设逐步完善

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意见》,明确在县域内组建医疗共同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边远贫困地区流动。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并明确了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8月,确定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省和试点县。2020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试行)》。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明确了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和评价监测体系,为县域医共体建设健康发展提供了依据。

2.4 改革效果逐步体现

各地积极探索,不断创新,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进一步推进了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化、同质化和均衡化发展,县域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截至2019年底,全国县级医院诊疗量、出院量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7%、5.8%,乡镇卫生院诊疗量同比增长5.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量同比增长8.2%,均高于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平均增长率。实践证明,县域医共体建设有效整合重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县域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县域医共体建设“强县域、强基层”的改革目标正在实现,分级诊疗格局逐步形成。

3 抓好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关键环节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新时代卫生健康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涉及体制机制转换和多方利益调整,需要全局把握和整体推进。

3.1 坚持政府主导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与重构,仅由单个部门难以完成,必须由党委政府牵头统筹谋划,着力推进。要合理运用政策杠杆,建立完善人事管理、资源配置、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价格调整和薪酬分配等方面机制。

3.2 坚持资源下沉

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初心和本意就是着力提升县域和基层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为此,在财政投入和资源配置上要向基层倾斜,优先保障基层机构用人需要,不断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到基层,从而推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整体绩效提升。

3.3 坚持绩效考核

要围绕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把“基层强不强,能力是否提升”作为评判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要注重结果应用,把绩效考核情况与医共体财政补助、医保基金支付、负责人聘任、绩效工资总量等相衔接,发挥好“指挥棒”作用,确保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3.4 坚持群众受益

检验改革成效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群众从改革中“得实惠”,有更好的“获得感”。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必须要以群众健康为中心,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健全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服务链,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方便、经济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

猜你喜欢
医共体医疗卫生县域
藏北农牧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成效:比如经验研究①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2019年宁波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县域医共体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探讨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探讨医共体财务管理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