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以来海口府城的教育发展
——基于二元社会理论的分析

2020-01-19 16:25谢圣庚
关键词:海南办学中学

谢圣庚

(华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1)习近平 :《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仪式的贺信》,《人民日报》2013年4月22日。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2)习近平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页。几千年来,海口府城不仅是海南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同时还是教育中心。时至今日,虽然府城已经不再是海南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但其作为海南教育中心的地位仍然无法撼动。改革开放40年以来,海口府城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了海口府城教育的发展?

二、相关研究和分析框架

(一)相关研究综述

关于改革开放40年以来海南的教育发展,目前已经取得比较丰硕的成果。2008年,谢越华等人出版的《海南教育史》对远古时期至改革开放后海南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3)谢越华等 :《海南教育史》,海口:南方出版社,2008年。2010年,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的《海南省志:教育志》介绍了海南省教育的基本情况。(4)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编 :《海南省志:教育志》,海口:南海出版社,2010年。2013年,王俞春的《海南教育史志》将史志结合,对海南的教育发展过程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叙述和考证。(5)王俞春 :《海南教育史志》,海口:南方出版社,2013年。此外,另有一些研究成果亦涉及海南教育史研究,例如温强与邢孔政共同编写的《海南师范大学校史》、海南中学校史编写组编的《海南中学校史》,张继焦、党垒的论文《边疆地区的中心化还是边缘化?——以海南古代教育为例》等。(6)温强,邢孔政 :《海南师范大学校史》,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9年;海南中学校史编写组 :《海南中学校史》(1923—2013),2013年;张继焦,党垒 :《边疆地区的中心化还是边缘化?——以海南古代教育为例》,《青海民族研究》2019年第2期。上述成果代表了海南教育史研究的维度和深度,但在探讨海南教育时,对海口府城教育着墨甚少,直接以海口府城教育作为研究对象的成果目前则尚付阙如,这与海口府城作为海南千年教育中心的地位极不相称。是以笔者不揣浅薄,撰文对改革开放40年以来海口府城教育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专家多多批评指正。

(二)分析框架

社会学和人类学都指出,在研究某一社会现象或事项时,应该从这个社会现象或事项所赖以存在的社会进行考察。1992年,李培林提出了“社会结构转型”理论,这个被称为“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的理论站在整体而宏观的层面将国家、市场和社会连为一体,提出要从宏观社会结构的角度看待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配置。在“社会结构转型”理论的框架之下,2014年,张继焦教授提出“伞式社会”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影响资源配置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7)张继焦 :《“伞式社会”——观察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一个新概念》,《思想战线》2014年第4期;张继焦,李金操 :《“伞式社会”与中国古代工商业经营》,《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张继焦,杨林 :《“伞式社会”与洋务运动时期现代企业的产生及发展》,《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第1期;谢圣庚,杨林 :《“伞式社会”与“医药航母”广药集团的创立及发展》,《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2015年,张继焦教授进一步提出,与官方主导的“伞式社会”相对应的另一种社会结构是“蜂窝式社会”,它是以民间力量为代表的非官方社会,没有很多权力和资源,只能靠自身努力获得市场空间和发展机会。(8)张继焦 :《蜂窝式社会——观察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另一个新概念》,《思想战线》2015年第3期。“伞式社会”和“蜂窝式社会”两者不但共同构成了中国的二元社会结构,而且作为“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别进行着资源配置和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9)张继焦 :《企业人类学:从社会结构视角分析经济行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第177-180页。

教育作为一项公共事业,从公共物品的角度来说,理应由政府来提供。而当官方力量供应不足时,民间力量便会发挥相应作用。(10)[美]詹姆斯·M.布坎南 :《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马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张继焦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华人社团和企业家的重要作用》,《民族教育研究》2015年第6期。本文拟在“伞式社会”和“蜂窝式社会”的二元社会理论下,分析改革开放40年以来政府和民间力量(11)民间力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海南、港澳人士;另一种是海外华侨。在海口府城教育的发展中起到何种作用。

三、二元社会下海口府城的教育发展

(一)伞式社会下海口府城的教育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海口府城的教育类型主要分为公办教育、民办公助教育和民办教育三种。在“伞式社会”结构下,根据政府对这三种教育类型的支持力度的不同,依次分为“父爱式”“亲戚式”和“朋友式”三种支持关系。

1.“父爱式”支持关系下海口府城公办教育的发展

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能是提供公共物品,教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理应由政府提供。因此,政府办学成为必然。公办教育是由政府一手创办的,并且靠财政维持,政府与公办教育是一种“父爱式”支持关系,这种关系主要通过政策扶持、机构设置、经费投入,以及亲切关怀等形式直接推动了海口府城公办教育的发展。

海口府城公办学校由政府设置专门的机构管理。改革开放后,为加快发展海南教育事业,海南行政区教育局的机构设置作了多次调整。1987年,海南行政区教育局设置办公室、人事处、中小学教育处、师范教育处、体育卫生处、成人教育处等6个内部处室,统筹海南教育事务。1988年海南建省后,设立海南省教育厅,作为主管全省教育的机构;设立海口市教育局,主管全市教育工作;具体到县一级的教育机构,1990年设置琼山县教育局,这一机构演变到今天则为海口市琼山区教育局。(12)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编 :《海南省志:教育志》,海口:南海出版社,2010年,第812-814页;海南省琼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琼山县志》,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707页。以上的教育机构主要负责贯彻执行中央和地方政府关于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改革开放40年来海口府城地区各学校,主要是由以上教育机构负责管理和推动发展。

海口府城公办学校的教育经费由政府配置。政府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府城地区最著名的海南中学和琼山中学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改革开放后,各级政府给海南中学和琼山中学提供了大量的经费,以支持府城教育的发展。1988年海南建省后,政府拨款61万元,兴建海南中学的新教学大楼。1988年,政府拨款165万元,兴建海南中学科学图书馆。1992年,省财税厅筹集100万元,投资兴建海南中学艺术馆。(13)海南中学校史编写组 :《海南中学校史(1923—2013)》,海口:2013年,第54页。各级政府给琼山中学的拨款也不少,例如1986年,海南行政区教育局、琼山政府各拨款15万元兴建琼山中学图书馆。(14)叶风编著 :《琼山中学百年弦歌》,琼山中学编印,2013年,第123、145页。政府大量经费的支持,为府城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政府在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上,主要从府城地区的海南师范学院(海南师范学院于1949年创建,设在琼山县府城镇琼台书院内。2007年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海南师范)得到体现。2004年,省政府专门安排财政专项资金8,000万元,支持海南师范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办学设施建设。2006年,海南省政府决定给予海南师范2亿元贷款实行全额贴息8年,用于推进海南师范桂林洋高校区的建设。2008年政府共拨款6,000万用于支持海南师范桂林洋高校区建设。(15)温强,邢孔政主编 :《海南师范大学校史(1949—2009)》,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9年,第351、357-358页。政府大量资金的投入,很好地解决了海口府城高等教育建设经费困难的问题。

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支持海口府城的教育发展。原海南省教育厅吴慎劝副厅长指出:“文革之后,海南的教育比较困难,政府投入有限,教师不够,教室不够。相对其他地方,府城的教育好一些。2000年以后,政府投入了大量的经费支持府城的教育发展,学校的日常开支经费、教师的工资均有大幅提高。”(16)受访人:原海南省教育厅吴慎劝副厅长;访问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社会研究室主任张继焦研究员带队的“琼台复兴计划”田野考察团一行共6人;访问时间:2017年9月25日上午。2012年,琼山区加大教育投入,投入690多万元,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投入6,570多万元,改善教师办公条件。2014年,地方政府继续推进琼山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创建府城中学省级规范化学校和2所市级规范化学校。2015年,琼山区投入478万元用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受益幼儿1.2万名。2017年,海口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31.35亿元,用于支持公办教育的发展。(17)《海南年鉴》(2012—2017),http:∥www.hnszw.org.cn/shiguang.php?type=4.

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府城公办教育的发展,主导并推动了教育资源向公办学校倾斜。公办学校在政府“父爱式”的支持下,得到了民办学校难以得到甚至无法得到的资源,如土地、政府重点扶持项目等稀缺资源,这从海南师范的发展历程中得到充分体现。正如《海南师范大学校史》所指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一直得到省委省政府等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18)温强,邢孔政主编 :《海南师范大学校史(1949—2009)》,第294页。1991年1月,海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海南师范学院与海南教育学院合并,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两校合并期间,政府不仅专门成立以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王厚宏为组长的两校合并领导小组,而且还召开合并动员大会、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保证合并工作的顺利完成。1999年9月22日,海南省委、省政府正式宣布两校合并磨合期结束,新的海南师范学院成立。这标志着海南省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育资源配置更显合理。(19)温强,邢孔政主编 :《海南师范大学校史(1949—2009)》,第169-181页。2003年前后,省委书记汪啸风、省长卫留成、副省长刘琦、副省长林方略等同志,以及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领导多次专程到海南师范考察指导,为学校排忧解难。(20)温强,邢孔政主编 :《海南师范大学校史(1949—2009)》,第291-292页。2004年5月12日,教育部正式同意在海南师范学院的基础上筹建海南师范大学。教育部要求海南省政府加强对学校的领导,加大投入力度,争取尽快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设置标准和条件。(21)温强,邢孔政主编 :《海南师范大学校史(1949—2009)》,第219-294页。2006年,省委、省政府把学校占地2,505.5亩的桂林洋新校区建设项目列入海南省“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2008年,海南省政府将海南师范大学列为省重点大学进行建设。在政府“父爱式”支持下,海南师范各项事业得到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整体发展水平实现了新的飞跃。

海口府城的教师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反映了党和政府对海口府城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1994年5月1日,海南中学邹福如校长赴北京参加“五一”节庆祝活动,受到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95年,邹福如校长第二次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08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海南时亲切接见了全国劳动模范、海南中学校长黎当贤。(22)海南中学校史编写组 :《海南中学校史(1923—2013)》,第83-279页。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府城地区的教师,这不仅体现了政府对公办教育的“父爱式”支持,而且鼓舞了海口府城的广大教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崇高的使命感投身于府城教育的发展。

海口府城的公办教育在政府“父爱式”关怀下快速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领导多次到府城视察并指导教育工作,给府城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无形的支持。1983年1月14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省长刘田夫以及随行人员20多人,莅临府城的海南师专考察指导工作。在听取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李光邦的工作汇报后,任仲夷书记和刘田夫省长都对学校的办学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任仲夷书记指出:“希望你们把海南师专办得更好,把学生教得好好的,出来一个顶一个。”(23)温强,邢孔政主编 :《海南师范大学校史(1949—2009)》,第98页。任仲夷书记和刘田夫省长这次对学校的考察,给海南师专注入了新活力,对促进学校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1993年教师节,海南第三任省委书记、省长阮崇武到府城地区的海南中学视察时指出:“海南刚建省,各方面都还比较落后,但海中的办学条件不错,教学设施齐全,教育质量高,是海南的一个品牌。”1999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教育厅领导多次到海南中学视察和指导工作,充分肯定海南中学多年的办学经验和办学成果,为海南中学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给学校师生以巨大的鼓舞。从2000年到2011年,先后有海南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王厚宏,海南省委书记白克明,海南省委书记、省长汪啸风,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保铭,林方略副省长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到海南中学视察指导工作,帮助海南中学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2012年7月,海南省教育厅胡光辉厅长在海南中学调研,他高度赞扬海南中学不愧为海南基础教育的一块金字招牌,并表示政府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海南中学的工作,还要加大对海南中学的扶持力度,让海南中学更具竞争力,更能发挥引领、辐射的示范校作用。(24)海南中学校史编写组 :《海南中学校史(1923—2013)》,第83-279页。各级领导对海南中学的亲切关怀和高度评价无形中提高了海口府城的办学声誉,同时也在无形中锻造了社会对府城公办教育的认同。

从以上府城教育公办教育一系列重大的发展历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改革开放40年来,在政府“父爱式”的关怀下,海口府城公办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2.“亲戚式”支持关系下海口府城民办公助教育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一些民办公助的教学机构开始出现,并且得到政府的承认和财政支持。1980年,原广东省海南行政区教育局函复海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同意开办附属中学,解决教职工子女就读难的问题。海南师范附属中学(以下简称附中)创立之初,共2个教学班,教室就2间茅草房,条件极其简陋。附中起初只是海南师专筹办的学校,机构与人员编制均未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审定,办学经费全靠海南师专拨付,属于民办公助型学校。1986年,海南师专升格为海南师院。根据省筹备工作领导小组“要办好附中”的指示,有关部门批准海南师专附中更名为“海南师院附中”,办学经费在地方政府教育事业经费中开支。海南师范党政领导和各部门为办好附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使襁褓中的附中得到了海南师范的倾力呵护,办学条件逐渐改善,为日后蓄势而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附中的成立及初步发展得到政府的支持,体现了政府与民办公助教育千丝万缕的“亲戚式”支持关系。

1988年海南建省后,附中的办学经费正式由省财政拨款,附中发展跨出了关键的一步。1996年8月19日,省政府省长办公会议决定将附中与海口市城西中学合并,隶属海口市人民政府管理。这意味着政府对附中的“亲戚式”支持转变为“父爱式”支持。同年8月28日,省教育厅根据省长办公会议纪要作出琼教[1996]22号《关于海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为省重点中学的通知》,确定附中为省重点中学。1998年5月5日,省教育厅作出琼教办[1998]25号《关于海南省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与海口市城西中学恢复管理体制办学的通知》,附中改由省教育厅直接管理。从此,附中的发展进入良性轨道。2006年,附中成为省一级甲等完全中学。(25)温强,邢孔政主编 :《海南师范大学校史(1949—2009)》,第436-437页。可以看出,附中得到政府“父爱式”支持后,迅猛发展,高歌远航。

3.“朋友式”支持关系下海口府城民办教育的发展

民办教育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2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年,第2页。改革开放40年以来,海口府城地区民办教育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也开始蓬勃发展。政府对民办教育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明确民办教育的地位,这是一种“朋友式”支持。

国家和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鼓励、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在中央层面,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国家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办学,采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1997年《中共中央十五大报告》指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广泛吸纳社会教育资源,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放手大胆地发展民办教育。”(27)孙杰夫 :《民办教育管理改革》,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10页。具体到海南省方面,海南对社会力量办学采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1993年起,海南省为了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先后颁发了《海南省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暂行规定》《海南省民办中小学校、幼儿园审批和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使海南社会力量办学有法可依。政府的大力支持,促进了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正如王厚宏副省长在1998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的,“社会力量办学打破由政府单一办学的格局,直接增加了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减轻了政府办学的压力,满足了社会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成为政府办学的必要补充。”(28)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香港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编写 :《民办教育研究与立法探索》,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89-290页。

位于海口府城的海南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是一所私立学校,该校是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创办起来的。1989年10月,经海南师范学院党委讨论决定创办海南师院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海师附小),以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海师附小初创时,只有1个班,在校人数16人,教师3人。随着学校的发展,到1994年附小发展成为在校学生人数达到200多人的完全小学。1995年2月,海南省教育厅正式批办备案。1996年,学校与海南金进公司合作办学,由金进公司出资兴建了一幢教学大楼。同年,学校扩大招生,学生人数600左右。2003年,为了学校更好地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经海南省教育厅批准,海师附小改为国有民办办学体制,学校发展到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人数达1,000人。2009年,为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旺盛需求,经海口市琼山区教育局批准,学校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同时取得了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学校发展到拥有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00人的中型学校。(29)温强,邢孔政主编 :《海南师范大学校史(1949—2009)》,第443-444页。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私立学校的支持,原海南省教育厅吴慎劝副厅长如此说道:“至于私立学校,政府也有支持,但主要还是一种属地政策的支持,政府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政策方面。”(30)受访人:原海南省教育厅吴慎劝副厅长;访问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社会研究室主任张继焦研究员带队的“琼台复兴计划”田野考察团一行共6人;访问时间:2017年9月25日上午。

政府允许民间力量进入教育领域,天然地有利于民办教育的形象从“非正规”走向“正规”,从“边缘化”靠近“中心”。民办教育的发展与政府行为存在高度相关性,政府在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并且有力地促进了海口府城地区民办教育的发展。

(二)蜂窝式社会下海口府城教育的发展

蜂窝式社会下,教育作为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的伟大事业,必然得到海南民间各种类型“蜂窝”的支持。改革开放40年来海口府城教育的发展,就得到了来自民间和华侨的大力支持。(31)原海南省教育厅吴慎劝副厅长说道:“在海口府城地区,社会对教育也是有支持的,主要是民间助学和华侨助学。”受访人:原海南省教育厅吴慎劝副厅长;访问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社会研究室主任张继焦研究员带队的“琼台复兴计划”田野考察团一行共6人;访问时间:2017年9月25日上午。

1.民间助学

海南地处孤岛,由于历史的原因,教育基础薄弱。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经济特区宽松的环境和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动力驱动下,民间力量被激活。海南各级政府认识到,发展教育必须遵循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的前提下,激发民间助学的热忱,并把它作为政府办学的一种补充。民间人士受到改革春风的鼓舞,纷纷支持海口府城教育事业。

以府城地区著名的琼山中学发展为例,可以清晰地看到民间力量成为海口府城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1993年到1999年,琼山中学在民间人士的捐资助学下得到较快发展。其中,海南腾龙实业发展总公司总经理冼笃信捐助近75万元兴建笃信艺术馆;琼山企业家郑先平捐献人民币100万元,成立琼山中学先平艺术团,并修缮学校基础设施,使学校的面貌大为改观。海南振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振发捐助150万元用于兴建新的教学大楼。(32)叶风 :《琼山中学百年弦歌》,第146页。原琼山中学林汉栋校长谈到:“在我当校长的时候,政府拨款不足,企业家给了不少支持。琼山中学的艺术馆、教学楼都是企业家资助下建立的。”林汉栋于1985年至1998年任琼山中学校长,他的一席话可见在改革开放初期,民间企业家的资助极大地促进了琼山中学的发展。(33)受访人:原琼山中学林汉栋校长;访问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社会研究室主任张继焦研究员带队的“琼台复兴计划”田野考察团一行共6人;访问时间:2017年9月26日下午。

近年来,民间各界对府城教育的资助主要如下:香港田家炳教育基金会田家炳先生向海南师范捐赠人民币500万元兴建“田家炳教育书院”;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赠人民币300万元兴建“邵逸夫艺术楼”;黄华康先生捐赠人民币20万元设立“黄华康奖学金”,并捐赠人民币50万元修建“黄华康体育馆”;2007年,海南金海浆纸业有限公司捐资250万元,设立“海南师范大学金光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大学生。2008年,香港知名企业家邢李火原先生捐资200万元人民币设立“海南师范大学言爱助学基金”。2008年5月,香港吴多泰博士教育基金会在海南师范设立“吴多泰博士创新奖学金”,每年提供20万元作为奖学金,鼓励学生开拓创新,提高个人综合素质。(34)温强,邢孔政主编 :《海南师范大学校史(1949—2009)》,第396、417页。2009年,琼山区动员社会捐款75.30万元,资助101名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35)《2009海南年鉴》,http:∥www.hnszw.org.cn/shiguang.php?type=4.

2.华侨助学

海南是全国著名的侨乡,目前在海外有300多万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6)刘阳 :《海南华侨文化》,海口:南方出版社,2008年,第5页。他们历来都与海南的命运休戚相关,兴办教育也成为了他们内心共同的愿望。海口府城地区利用侨乡优势,因势利导,积极促进与海外华侨的交流,争取世界各地机构、团体等对府城教育事业的支持。改革开放之后,中央充分肯定了华侨对祖国曾经作出的巨大贡献,并及时调整过去十年错误的侨务政策。对内推行积极的归侨侨眷政策,“加强侨务立法和侨务研究”;对外坚持“稳定四邻,安定周边,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的政策。1990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这标志着侨务工作开始走上法制的轨道。海外琼侨受此鼓舞,纷纷回乡参与海南的建设,并且对海口府城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对海口府城地区各学校,华侨直接对口捐资助学。1985年,原琼山中学校友、旅港同胞杨兹楠捐赠7万元建成琼山中学新校门,同时捐赠人民币5万元设立“杨兹楠奖学金”。1988年,港商黄有雄捐资8万元建成学校办公楼,称“有雄楼”。旅港乡亲、校友黄奕金出资3.5万元建成两个读书亭;1990年由台胞吴乾华捐资港币40万元建成教学楼。香港同胞郭远祝,旅泰侨胞冯裕昌、林鸿宝、林书茂也先后捐助2万多元作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37)叶风 :《琼山中学百年弦歌》,琼山中学编印,第145页。

琼山三江中学创办于1957年秋(原名琼山县华侨中学,1966年改称琼山县人民中学,1979年恢复琼山县华侨中学,1988年改称琼山县三江中学),也得到爱国侨胞的热心捐助,共有华侨、港澳同胞59人次合计捐资港币9万多元。此外,旅泰华侨王统宇、旅泰华侨张其鸾各捐2.6万用于学校建设。1988年,琼山县在府城创建新的琼山县华侨中学,由副县长甘树能和刘霖生率团到泰国募集到资金85万余港元用于建设新校区。(38)琼山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编 :《琼山文史》第7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2年,第51页。琼山县接受华侨捐资较多的学校还有演丰中学、演海中学、农垦三江中学、石山中学、三江眼镜塘小学等学校。

1992年,海南省政府颁布了《海南省华侨、港澳台同胞投资、捐资奖励办法》,对于捐赠兴办社会公益事业中作出特殊贡献者,根据其捐赠额度多寡,予以不同的表彰和奖励,(39)张朔人,于苏光 :《华侨与海南社会发展》,海口:南方出版社,2008年,第181页。极大地鼓舞了华侨捐资助学。长期以来,海南师范大学也获得了华侨的很大支持。海南师范在吸引侨胞设立学生奖学金的同时,鼓励他们对海南师范教师资助培训、开设教师奖励金、教学设施捐助等方面的支持。筹建海南师范大学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广大校友和海外侨胞的高度关注,纷纷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学校建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琼籍商会、会馆、海南同乡会和侨胞纷纷捐款。学校接受社会各界各类捐助近6,000万元,开创建校以来接受捐赠的新高。社会各界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加快学校发展建设的强烈愿望。(40)温强,邢孔政主编 :《海南师范大学校史(1949—2009)》,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9年,第298、395、417页。此外,1979年到2002年,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赠海口市教育累计31,061万元,设立办学教育基金3,143万元。(41)张朔人,于苏光 :《华侨与海南社会发展》,海口:南方出版社,2008年,第180—181页。显然,海口府城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民间“蜂窝”力量的积极参与。

由上可知,除了政府对海口府城各学校提供资源配置,民间力量也对海口府城各学校提供资源配置。改革开放40年来,作为官方“大传统”政府办学与作为民间“小传统”的民间力量助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论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发展教育的重要意义,为教育强国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如何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历史中寻找答案。文章基于“伞式”“蜂窝式”二元社会理论,对改革开放40年来海口府城教育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在“伞式社会”下,政府的“父爱式”支持主要通过政策扶持、机构设置、经费投入,以及亲切关怀等形式直接推动了公办教育的发展;“亲戚式”支持主要通过适当的管理手段,以及经费投入促进了私办公助教育的发展;“朋友式”支持主要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支持影响了民办教育的发展。在“蜂窝式社会”下,民间助学和华侨助学弥补了政府办学的不足。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海口府城教育的发展是中国“伞式”“蜂窝式”二元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政府和民间力量二者“分途并进”,共同推动了海口府城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海南办学中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在多解中学创新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