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健康中国”理念下民营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

2020-01-19 15:15:49黄艳姗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环球市场 2020年25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职业倦怠民营企业

黄艳姗 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一、健康中国行动下职场人员心理健康现状

由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2019年中旬制定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文件中提及,将“心理健康促进”列为重要专项行动之一,同时还要求社会各大网络平台、媒介与组织等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全社会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

随着全球化竞争时代的来临,技术更新与现代化进程加快,企业对用人标准越来越高,员工的压力感也随之增大,就业群体的心理问题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如焦虑、紧张、颓废、抑郁甚至自残。根据2019年7月智联招聘联合微医平台发布《2019职场人健康力报告》显示,不到25%的职场人士感觉自身健康状况良好,而心理健康问题方面,仅45.5%的职场人士认为心理健康情况良好。同时在报告中提到,认为自己存在焦虑情绪的白领占被访人员的78.9%,感到迷茫的占被访人员的74.9%。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在选择企业的时候特别关注企业的健康福利,其中被访的都市白领中超过60%的人群表示,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是对抗压力、保持家庭和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外,在有关的企业调查报告中显示,民营企业对于员工的心理健康的关怀度远远低于外企和国企。民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普遍缺乏员工心理健康重视意识,大部分企业未能建立科学与常规的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机制。

二、民营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职场压力形成的抑郁型心理问题

加拿大心理学家汉斯.塞利最早提出了“压力”概念,主要指“个体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据数据显示,职场抑郁心理在员工心理健康问题中占比例最高,特别在我国民营企业,由于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自身存在着极大的生存压力,最终压力也必将转嫁在员工的身上。源于年龄的增加、技术更新的迅速、同行竞争的加剧与人际关系变紧张等因素势必导致该类企业员工会面临身心健康方面的巨大挑战,表现行为通常附带有部分心理抑郁症特点,如:(1)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丧失信心,感觉悲观失望。(2)总想逃离工作岗位和人群,以消极怠工的行动表达负面情绪。(3)感觉精神不振,对周遭事物失去兴趣。(4)产生自残甚至自杀想法。

员工压力过大却没有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将可能导致在工作过程中事故比率上升、人际矛盾加剧、工作表现下降以及给团队带来负面影响等。而相对企业而言也将面临员工离职、重新招聘、效率下降、团队凝聚力分散等不良问题,导致经营成本愈加上升。

(二)职业倦怠产生的消极型心理问题

职业倦怠又称为“职业枯竭症”,F reudenberger在1974年提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职业倦怠的形成主要有几种:(1)个人期望与工作中的真实情况不符,形成心理预期上的落差。(2)个人能力与才华在工作岗位上未能得到有效发挥,积极性遭受打击。(3)长期重复从事同一种工作而产生的精神疲惫感与麻木感,丧失工作激情。如生产车间的流水作业员工、教师、售票员等是职业倦怠症的高发人群。(4)自我贬低的负面情绪出现。漠视自己与他人的存在,停止继续发展的动力与态度。

工作倦怠感的出现时间因人而异,除了因为过重的工作负担、个人愿望与企业理念不相符、人际关系不和谐以及职业规划不清晰等问题导致外,还有则是薪资与福利待遇这项配置的不合理导致职业倦怠症产生。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型民营企业,由于受经营规模、资金成本、管理者水平和群体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在企业创始初期更多是从成本方面考虑,导致在用人机制的制定和人员管理工作方面均存在较多漏洞,这也导致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会逐渐累积更多的不满与压抑情绪。

(三)企业员工自身素质导致的心理危机

据调查了解后发现,民营企业员工主要是中下层员工普遍学历不高,没有进行过类似企业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与心理学等方面的学习与培训,同时也缺乏良好的习惯与爱好,脱离工作岗位后在日常面对的同样是枯燥单一的生活状态,因此他们一旦在职场遭遇不顺、挫折或失败的情况时,往往寻求不到健康有效的情绪宣泄口与排解方式。此外,民营企业工作的各种不稳定性,如降级、失业或企业倒闭等也将导致员工极易产生心理恐慌与不安情绪,潜藏着的心理危机意识会带入到工作过程中并引发负面效果。

三、提升民营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水平的方法

(一)做好员工心理健康教育与培训工作

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促使每一个年龄段的人群会出现具有时代特点的心理特征。民营企业可依托“健康中国2020战略”等全国性的健康计划,建立科学而长远的员工心理健康培训和学习机制,创设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员工健康文化氛围。

首先,把员工心理健康培训工作列入常规化管理项目序列,围绕企业内外的心理问题在各层级员工中制定培训计划,通过外部聘请、内部交流、自主学习等方式展开系统培训,科学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身体健康保健等知识,提升员工自我的心理调适力和抗压能力。同时建立员工心理健康档案,把如培训记录、测试结果、访谈调查等材料有序存档。

其次,民营企业可定期或不定期聘请有资质的心理专家在企业员工中展开心理咨询与测试工作,为员工甚至员工家属提供减压的平台,及时梳理员工的心理问题,帮助员工在工作、生活和家庭等多方环境下取得身心平衡的状态。

最后强调的是,民营企业要确保用于员工心理健康培训与教育的专项费用能有效落实,同时把该项资金的预算与使用设置为常规化管理工作,建立真实有效的员工心理健康福利制度,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爱与帮助。

(二)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企业文化

1.良好工作环境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员工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例如从工作场所的设计以及工作时间的安排等方面着手,都能适当地遵循人性化的特点为员工展开设计,良好的办公场所能让员工增强安全感和舒适感,提升精神状态;科学地设计上班时间能让员工劳逸结合,不但身体得到合理的休息与放松,同时在工作、生活与家庭三者之间能进行有效的规划,提升生活质量与伦理关系的和谐。

2.营造优质的人文环境

一是建立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平台,让员工有情绪释放与情感宣泄的空间,可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让管理人员与员工展开交流或对话,同时要确保对话内容严格保密,尊重与保护员工的隐私权。收集到的问题如果员工反映的是真实的,那么应该尽快处理和解决,让组织内的矛盾尽早破解,重新搭建良好的组织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

二是多组织企业员工的文娱文化类活动,如户外拓展、文化沙龙、家庭亲子乐、周末员工聚会等,让员工感受到来自企业店的人文关怀,同时通过此类活动也改善员工关系、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排解某些不良情绪。

三是建立规范的用人制度。民营企业应制定有利于员工心理健康的政策与制度,根据岗位的工作压力与工作强度等设计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待遇,让员工的劳动付出与回报相匹配,更好地体现员工的劳动价值。同时对于劳动保障机制也应该有相应的配套方案,让员工在休假、人身安全、福利保障等方面得到合理分配。

(三)提升民营企业管理者对员工心理健康的管理意识

从企业主到管理层,在组织管理学、心理学等有关知识要有较好的理论认识,并与时俱进更新知识体系,更好地掌握如何把心理学应用在员工管理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在行动上重视员工心理健康问题,在管理体制上真实地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帮助员工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推动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职业倦怠民营企业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5:46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5:58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上海企业(2014年9期)2014-09-22 20:44:06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西南军医(2014年4期)2014-01-19 13:54:32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
中国火炬(2010年6期)2010-07-25 11: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