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方言谚语研究*

2020-01-19 10:41李治平
关键词:咸丰谚语方言

李治平

(广西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

引言

咸丰县位于武陵山脉与大巴山之间,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民族以土家族、苗族和汉族为主。汉语是当地的通用语。全县面积2 550平方公里。据考证:咸丰上古时期属廪君国;商朝至战国先后属古巴国、楚黔中和秦黔中郡;汉代先属武陵郡;南北朝开始有正史明文记载;唐属黔中道及施州;宋代属于福州地、羁縻柔远州和安定州;元明时期和清早期实行土司制度,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置咸丰县。

据研究,除了极少数地名物名不像汉语外,几乎所有的地名物名都是汉语名词,因此咸丰方言是一种汉语方言[1]。

什么是谚语?《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解释为:“谚语是在民间流行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中国方言众多,除了通行于全国各方言区的谚语之外,每个地方都有独具地方特色的谚语,这些谚语都不同程度反映了当地人民群众对气候、农事、风俗、生活哲理、风土人情细致入微的深刻认识和经验总结,被誉为“语言中的花朵”[2]。发掘、整理和研究具有地方色彩的谚语,对丰富谚语理论,推广一些具有独特魅力的谚语,将部分地区人民群众的智慧变为汉语使用者的集体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一、咸丰方言谚语的主要类型

任何一种谚语,都是人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是人们用来表达对各种现象的深刻认识,并指导所在群体开展社会实践的言语形式。咸丰方言谚语类型较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七个类型①。

(一)自然现象规律类

这一类谚语来自于当地人民群众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观察总结出来的规律对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可以分成两个小类:

1.天气变化规律类

咸丰多山、多河。山间天气变化等自然现象的背后,往往预示着某种规律。例如:

白露无雨,百日无霜。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山罩雨,河罩晴 (罩:雾)。

早晨满天雾,最好晒衣裤。

雾上山,地不干;雾下坡,太阳多。

太阳带圈圈,落雨明后天。

太阳落了土,还走十四五。

云朝东,亮通通;云朝西,披蓑衣;云朝南,晒破船;云朝北,有雨不等黑。

雨前先起风,有雨也不凶。

宁肯青龙高万丈,不可白虎抬头望。

2.节令气候农事类

咸丰地处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度地带,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四季变化分明。在生产力不是很发达的阶段,需要根据天气或节令变化安排农事。农事安排得如何,对来年收成有重要影响,因此,这类谚语就特别多。例如:

不怕立秋晴,就怕立秋淋。

人怕老来穷,谷怕午时风。

不怕五月干,只望六月涵(hān)。

不懂不懂,清明下种。

不怕天干,只要地润。

初霜像下雪,压垮楼笆箦。

白露谷子不勾腰,割回家中当柴烧;白露谷子不勾头,割回家中喂老牛。

初霜十月头,吃饭不用愁。

寒露霜降,胡豆麦子回坡上。

干锄土,旱薅田。

芒种打火夜插秧。

芒种赶忙种,夏至莫挠动。

芒种前,颗颗圆;芒种后,瘪瘪豆。

十月打雷小阳春。

山包田,吃一年;田包山,吃一餐。

点秋荞不如栽红苕。

六月三泼雨,瘦土出黄金。

雷打惊蛰前,高山水满田;雷打惊蛰后,平坝改种豆。

(二)人生哲理类

人的一生会充满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时候春风得意,有时候处境艰难。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情形下采取何种生活态度,是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问题,人们摸索总结,形成各种谚语,其中不少充满哲理。例如:

扁担拗不过地脚枋。

病怕无名,人怕有名。

不到三十不知三十。

粗颈子也怕快刀子。

告花子门前也有三尺硬地。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烂泥鳅有饿老鸹啄。

千年田地八百主,一夜兴败几多人。

人生三截草,不知哪截好。

人到三十三,好比烂船下陡滩。

不怕少年苦,只怕老来穷。

打谷莫拈泥中米,养儿莫算饭食钱。

告花子都怕过烂板桥。

黑蟒口中牙,黄蜂尾上针。

话有千说,理有百端。

会嫁的嫁人,不会嫁的嫁财。

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

没有大粪臭,哪来五谷香。

猴尖不晓得解索,人尖不晓得煞割。

在总结这类谚语的过程中,人们选取的往往都是与自己日常生活关系特别密切的事物来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例如:扁担是挑水担柴的工具,地脚枋是当地人住的土家木屋或吊脚楼的构建;烂泥鳅、饿老鸹、岩鹰都是容易看见的动物;用三截草比喻人生的不同阶段;用泼出去的水比喻在女儿出嫁的事情上必须慎之又慎,没有反悔的余地;用大粪对农作物的营养来强调事物相互转化的道理。不过也有一些反映宿命论的谚语,例如:

雷打十世恶,蛇咬三生冤。

命上只有八合米,走遍天下不满升 (十合一升)。

(三)生活道理总结类

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范围非常广阔,形成了各种各样数量众多的反映生活经验的谚语。这些谚语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例如:

1.经商经验总结类

不会笑脸莫开店。

不怕不卖钱,只怕货不全。

不下高粱本,哪来老酒喝。

放得千日货,自有赚钱时。

肥田不如瘦店子。

逢贵莫赶,逢贱莫懒。

阎王开店子,鬼都不上门。

七十二行,煮酒熬糖。

七十二行,打榨为王。

舍得宝来换得宝,舍得珍珠换玛瑙。

生意不成仁义在。

怕得岩鹰喂不得鸡。

这些谚语里有关于如何选择工作行业的,有关于投入与产出关系的,有关于买卖时机如何把握的,还有关于服务态度的,内容很丰富,对人们经商有直接帮助。

2.健康经验总结类

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可以形成生活经验,这类谚语如:

鼻子不通,吃根分葱。

病从虚处发。

饭后一百步,强似进药铺。

管他伤风不伤风,三片生姜一根葱。

吃饭不说话,醉酒莫骑马。

3.生活经验总结类

日常生活中,人们观察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这些现象往往也包含了一些生活道理,于是直接将其谚语化或者通过隐喻的方式将其谚语化。例如:

薄处先通,细处先断。

吃不穷穿不穷,不会计算一世穷。

地下没得根,地上不长草。

风不吹,树不摇。

秤砣虽小,四两拨千斤。

奔起来慢,败起来快。

成家容易养家难。

大船也怕针眼漏。

火搬三道熄,人搬三道穷。

错落一颗子,输掉满盘棋。

话冷了说得,铁冷了打不得。

豆腐多了是水。

酒是穿肠的毒药,色是刮骨的钢刀。

闹夜的娃儿有奶吃。

老姜没得嫩姜乖,嫩姜没得老姜辣。

鲁班难造无木的屋。

麻雀儿没得现窝窝。

麻雀儿有个过路的影子。

筷子拗不过寸枋,泥鳅翻不起大浪。

马上摔死英雄汉,河里淹死会水人。

狗都有睡着时。

鼓打千槌不如雷哼一声。

初学敢走天下,再学寸步小心。

上河涨水下河浑。

破桶一条缝,破锅一个洞。

门门有道,道道有门。

山高自有盘山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吃不穷穿不穷,不会计算一世穷”强调生活中要有计划过日子。“地下没得根,地上不长草”“风不吹,树不摇”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马上摔死英雄汉,河里淹死会水人”强调有经验的人往往凭经验做事,结果容易出现问题。而“初学敢走天下,再学寸步小心”强调对事物有一定了解后才不敢轻视,正所谓“门门有道,道道有门”。

(四)亲属关系类

咸丰地处偏僻的大山,长期处于农业社会。人们往往聚族而居,因此特别重视姻亲关系和社会伦理对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影响,关于这方面的谚语也特别丰富。

1.亲戚关系类

人们特别重视姻亲关系,例如“不是亲朋不拢边,不是草籽不粘身”“除了青冈无好火,除了郎舅无好亲”“亲戚是把锯,你来我也去”“近邻不可断,远亲不可疏”“宁拆十座庙,不拆一门亲”“是亲必顾,是邻必护”都反映出人们对亲戚亲属的重视。当遇到特别的天灾人祸的时候,亲戚亲属更是必须依靠的对象。但人们又说“好亲戚不如穷菜园”,强调自己也要努力、自立自强,辩证看待他人帮助和自己努力的关系。

2.夫妻关系类

在常见的谚语中,绝大多数都是要求夫妻相亲相爱、相互敬重的。例如“不要夫妻千担粮,只要夫妻多商量”“吃得好,穿得好,不如两口子同到老”“上床夫妻下床客”“好夫不贪野花,好狗不走人家”。也有反对丈夫对妻子采取暴力的,如“好狗不撵鸡,好男不打妻”。强调男人要娶品行端正的女子为妻,例如“好男不娶风尘女,好蜂不采落地花”。认为一个贤惠的妻子,会给家庭带来财富,会说“会事的妇人解得下金腰带”。

3.血亲关系类

其中有关于父母养育儿女的艰难的。例如:

不记当年娘盘我,但看今日自养子。

吃了菌子莫忘圪蔸恩。

儿多不拿牛碴死。

家贫儿吃苦,儿多母遭殃。

十个拇指扯不到一般齐。

儿大不由娘。

也有强调儿女应该好好珍惜或赡养父母的。例如:

尺长脚板不算儿。

家中有老,强似珍宝。

堂前不尽孝,死哒变牛叫家。

鸡打得团团转,野鸡打得遍坡扑。

4.家庭关系类

家庭是中国人最基本的社会生活单元。咸丰谚语里有不少强调家庭是人们幸福的依靠,所以要珍惜家庭的。例如:

吃尽滋味盐好,走遍天下家好。

麻雀儿都有个三十夜。

好男不喝分家酒,好女不穿吊门衣。

(五)交往策略原则类

这类谚语,反映了当地人对人际交往规律的认识。

1.言语策略类

交谈内容方面,对说话者而言,强调要注意说话的内容对听者的影响,要选择共同的话题,例如“读书的谈书,喂猪的谈猪”;要注意语境,例如“不知咸淡不掺言”;不要说别人的坏话,例如 “打人莫打脸,揭人莫揭短”“蚊子遭扇打,只怪嘴伤人”。对听话者而言,“奉承话夺志,芝麻杆坏牙”,强调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说话方式方面,告诉人们要礼貌待人,才容易获得别人的帮助,例如“多喊一声哥,少走十里坡”。谚语告诉人们既要敢于开口,例如“开口远走南京,闭口难行百里”“口是江湖脚是路”,也要善于开口,例如“逢人减岁,遇货加钱”等。

此外,一些谚语还要人们注意善于根据听者的身体语言把握开口的时机和方式,例如“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打铁看火候,说话看脸色”;还要注意交际时使用一定的辅助手段,例如“酒开路,烟搭桥”。

2.交往原则类

如何与别人好好相处,咸丰人用谚语总结出了他们的一些原则。强调团队精神时,他们会说“单筷夹不起菜,独翅飞不上天”“吃得亏才同得堆”“多个麻雀多个脑壳”;强调互相帮助的、懂得回馈的,会说“平时肯帮忙,难时有人帮”“人情到处赶,落雨好借伞”“吃人三餐,还人一席”;强调选择合适的交际对象的,例如“跟好人习好人,跟到老虎学咬人”;强调和邻里处理好关系的,例如“船头上打架,船尾巴说话”“千金买屋基,八百买邻居”“团方四邻好,胜过金元宝”;强调生活中要交朋友、善交朋友的,例如“告花子也有三个烂朋友”“千个朋友不算多,一个冤家在不着”。

(六)道德品质类

咸丰方言谚语反映出人们对中华民族所持的一些基本道德观念的坚持和弘扬,诚信、节俭、骨气、正直等人格品质都为咸丰人所看重。重信诺的,例如“长约期,短还钱”“当面数钱不为小意”;提倡节俭的,例如“好饭吃个合适,好衣穿个合身”“进山不可枉烧柴”“日省米谷夜省油,来年买头大水牛”;强调为人正直的,例如“好人不说坏心话,明人不做暗中事”“脚脚踩在路中央,不怕别人说短长”;强调为人低调的,例如“开水不响,响水不开”“高者不说,说者不高”;强调骨气节操的,例如“理正不怕官,心正不怕天”“穷得干净,饿得新鲜”“人不讲志气,狗无背梁骨”“人不要脸,百事可为”“老不正经,教坏子孙”“老鼠爱打洞子,坏人爱钻空子”;强调待人接物方面要注意礼节的,例如“怪人不知礼,知礼不怪人”“轻重是个礼,高矮是个揖”。这些谚语充满积极的正能量。

(七)文化教育类

咸丰谚语反映出咸丰人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技艺的学习,认为教育可以改变命运,技艺可以获得财富。例如“当年富的喂猪,十年富的读书”“读的书多,学的乖多”“鼓再大不敲不响,人再尖不学不懂”“刀子是磨出来的,本事是学出来的”“家有黄金万两,不如薄艺随身”“书装在肚子里偷不去抢不走”“书要读深,田要管细”。甚至认为,严厉的教育是子女成长的重要保证,例如“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底下出好人”。这些思想成百上千年来代代传承,是当地文化昌达、社会进步、文化不断发展的精神源泉。

二、咸丰方言谚语的修辞特点

一般认为,语汇的范围大于词汇。这种大,不仅表现在形式上有一些差异,更多表现为语汇往往蕴涵着诸如比喻、排比、对偶、对比等修辞艺术在里面[3]。咸丰方言谚语也不例外,在修辞上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讲求形式上的对称美

咸丰谚语讲求形式对称,常用对偶或形式整齐的整句的配合说明某个道理。例如:

手冷才向火,心静自然凉。

书要读深,田要管细。

熟读五叔和,不如临病多。

树叶吹翻白,有雨也难得。

树小扶得直,树大扳不抻。

树遮不住风,纸包不住火。

水退石头在,鱼烂刺出来。

水停百日长虫,人闲百日生病。

上述谚语未必都是很严谨的对偶,但上下两句往往字数一致,形式整齐,有的还押韵,构成成分有的也有意义上相对、相反或相关关系,以加强整个单位意义上的凝聚力。例如上述例子中的冷——静、深——细、小——大、直——抻、遮——包、停——闲等,这种形式上的对称,形成了视觉上的形式美和音韵上的节奏美。

(二)善用比喻

谚语往往用常见事物为喻体、以简单朴实的语言和常见的自然或社会现象说明一个富有意味的道理。干巴巴的说教,没有人愿意听。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讲道理时如果用生动鲜明的喻体来说明,其生动的形象感既容易让人理解和记忆,也便于人们口耳相传。例如:

牛大压不死虱子,山高遮不住太阳。

猴尖不晓得解索,人尖不晓得煞割。

扁担拗不过地脚枋。

单筷夹不起菜,独翅飞不上天。

山中只有藤缠树,哪有山中树缠藤。

进行比喻的时候,喻体往往是人们身边各种熟悉的事物,信手拈来,比如上面的“牛”“虱子”“猴子”“扁担”“地脚枋”“筷”“翅”“藤”“树”等。在“山中只有藤缠树,哪有山中树缠藤”中,用“藤”和“树”分别比喻女子和男子在恋爱中的角色,非常形象,便于理解和传播。

三、结语

咸丰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属湖北次方言的成渝片。虽然土家族和苗族人口占多数,但他们平时说的都是汉语,会说土家语、苗语的极少。就谚语来看,全部都是汉语材料构造的。谚语中所反映的人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各种看法跟其他方言区的人也差不多,只是在构造谚语的材料上,选取的主要是当地常见的事物,格式上特别重视整齐对称,风格特征比较明显。

注 释

① 本文谚语条目主要选自冯正佩所著《西南方言·湖北咸丰方言》,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猜你喜欢
咸丰谚语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咸丰帝:当庸人遇见大时代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十里荷香赏荷归来
咸丰:不惜身体爱美女
咸丰妙解写错字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