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容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众所周知,作为高职教学中必修的课程,思政课程教学主要以弘扬时代精神继文化思想为中心,帮助学生树立更好的精神面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及教学体制的变革,思政课也被授予了新的使命,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思想,还需创新教育方式,解决学生的迷惘与难题。近年来,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社会上出现的毕业即失业的热议,让很多学生持较为恐慌的心理,如若学生不符合时代的需求发展,无法紧跟时代的步伐,难免会丧失主动性,继而被社会所淘汰。因此,为了提升高职学生的竞争力与综合素质,在思政课教学上需要转变旧有的教学模式,并结合现今市场的发展特点,基于“互联网+”的模式,将进行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于思政课中,开拓学生的思路,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创新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是现代化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高校学生要抓住创新的机遇,勇于尝试,找寻新的就业途径。当前的高职教学旨在培养以高素质技术人才为核心,而思想政治课也是塑造学生思想必不可少的课程,在高校教育中更肩负着一定的任务与使命。将创新创业融入于高职思政课中,既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当一面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关注到社会上的变化发展,继而选择合适的就业,开拓属于自己的空间领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找寻新兴的就业模式,减轻压力负担,提升学生的自主独立性,激发自我的创新意识。当然,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落后,教学方式的单一且以理论为主,在高职思政教学的过程中缺少实践性,受课本教材的局限性影响,理论与实践的不平衡性,让学生们所学的知识无法应用到实践中,这也与思政课的初衷不符。另外,利用“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优势较明显,国内对高职院校的要求更倾向于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符合社会时代发展的人才,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也是必然的趋势,其能够为思政课带来实训平台,也能够指导学生就业。
无论是创新创业教育还是思政教育都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传统思政课的实践形式较为老套,或是看视频,或是写读后感,与高职学生的兴趣相脱节,难免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也导致了这种活动形式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1]。因此,在高职思政课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后,学校需要给学生搭建综合性的实践平台,在选择上也倾向于就业与创业的实用性,发挥出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当然,学校也可以借鉴现有的院校实训平台,与校外的企业进行合作,开发出培养路径,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在这一平台上要凸显出“互联网+”的资源优势与技术导向,并将其充分运用去满足学生的兴趣与创新创业需求,从而保证学生能够融入思政课实践中,让高职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到创新创业的乐趣,为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融入给高职思政课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其融入能够让思政课在教学上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与创业,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去思考自身的职业规划与发展。另外,高职教师要转变旧有的教学理念,在课上开展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打造全新的教学模式,完善当前的思政工作,将创新创业的内容进行细化,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纠正学生对于思政课形式化的认识,让其更有实效性[2]。坚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课上对自我进行剖析,学会展示与发展自我,避免出现理论与实践不平衡的现象。而国内的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育的创新改革过程中,也要保留原有课程内容的精华部分,补充最新的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保证教学模式的整合性。
高职学校在开展思政课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引导与保护,推动学生从意识向实践转化,并提供合理的保障机制。同时,对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进行大力支持,为其制定符合需求的培养计划,并鼓励学生不走寻常路,像针对学制及培养方案上,可以通过创新创业的学分制构建学分转换机制,对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上取得的成绩折算为一定的学分。另外,还可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适时调整学习进度,保留学籍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其成果可转化为学分及成绩。
在如今的社会大环境下,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的门槛越来越高,互联网浪潮的来袭给高职院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为了保证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应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从根本上转变教师自身旧有的观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平台。同时,思政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为学生讲授实用的创新创业理论,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而高职院校也要不断创新课程模式,跟随时代的步伐,在原有思政教育的基础上,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