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研究

2020-01-19 08:14:20林卓思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媒介价值观信息

范 烨,林卓思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a.马克思主义学院;b.化妆品与艺术设计学院,广州 510520)

引言

价值观是根据人的思维感官机制所形成的判断、理解、认知及选择的方式,是人辨定是非、认定事物的价值取向,具体体现为人对客观世界的思想认识。在封建社会中,不同阶级往往存在形式不同的思想观念,是基于阶级主体而形成的价值取向,然而在价值理念没有彻底被否认前,思想体系的形成背景、视角及判断都有着显著的客观价值。简而言之,价值观是人看待世界并认识世界的基本的思想理念,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所形成的评定根据。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基础建设工作尚待完善,只有社会个体与社会整体实现协调统一,才能有效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然而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新媒体媒介的迅速崛起,导致西方价值体系及社会多元思潮不断冲击着社会大众与高校学生的价值体系,影响思政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制约着我国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探析新媒体背景下学生价值观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概念的界定

2009年,新媒体媒介逐渐借助网络平台的形式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影响并改变着网民开展网络活动的理念与方式,从理论层面来讲,新媒体是相对于电视、广播、杂志、报刊等媒体传播媒介的,以网络、数字、信息等技术为平台,借助卫星网络、无线通讯、互联网,在电视、手机、计算机等终端实现数字信息传播的基本形态。根据新媒体的形成机理,新媒体媒介主要以微信公众平台、微博、论坛、QQ、飞信等形式为主,是基于网络交际的全新性、自由化的信息传输媒介。根据新媒体媒介的特征及特点,其共有以下三个特征。首先,海量性与共享性。我国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64%,网民规模由2013年的7.3亿逐渐增加至8.34亿,移动网络用户达到6.45亿,占比90.45%[1]。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移动网络的发展使社会大众充分感受到“网随人走”的优势,切实实现了网络的有效扩容,提升了网络的应用与服务的质量。从2013年开始,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主的互联网技术逐渐成为推动新媒体发展的源动力,社会大众能够利用新媒体媒介,接受并发布数据信息,以此促使数据信息的海量化、多样化发展。其次,交互性与即时性,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媒介与传统媒体具有鲜明的差异性。传统媒介主要以单向数据传播为主,社会大众只能被动地对数据信息进行接收,除节目的互动环节外,社会大众将难以直接参与到报纸、电视、广播等信息发布的过程中,更难以将自己喜爱的节目或栏目进行即时性分享。然而新媒体平台具有显著的双向性,能够根据受众的喜好对信息资源进行评价、转发及收藏,使数据信息更加灵活化、便捷化。最后,社群化与便捷化。互联网平台通常以文字、声音、影像等文本作为数据传播及表达的基本形式,能够根据用户的主观情况进行匿名交流活动。所以社会大众不用顾虑自身的言论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导致诸多的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虽然在微信、QQ等新媒体媒介中,不同用户会顾忌信息的真实性及有效性,然而由于自身的经验与能力有限,依旧造成不良言论与虚假信息的持续蔓延。此外,在新媒体数据信息形成层面,由于新媒体媒介的信息发布者不需要任何素养,准入门槛低,在信息采集与传输的过程中,主观因素较大,严重影响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二、新媒体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学生生活

在新媒体媒介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学生生活的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问题相继出现。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99%的学生拥有诸如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27%的学生月流量使用为200—300M,54%的学生流量使用超过400M,小于1G。11%的学生流量使用超过1G。简而言之,移动互联网已然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接触并了解社会的主要渠道。然而移动互联网在大学校园的快速普及过程中,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愈加明显,其中40%的学生对网络游戏存在过度的依赖,75%的学生则将新媒体媒介作为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渠道,自身价值体系及思想理念完全受新媒体媒介等平台的控制。譬如在某新闻媒体发布的社会新闻评论区中,部分网友从负面角度提出相关的理论依据及判断依据,学生在接受这类信息时,会无形地产生对社会现象的负面见解,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堂学习

新媒体媒介对专业学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新媒体的应用与普及打破了传统课堂教育的生态体系,对学生挖掘教材、储备知识、开拓研究具有良好的支持作用,可以有效实现新媒体媒介的辅助教学功能。相关调查显示,我国82%的学生能够通过移动互联网查询并收集学习资料,74%的学生指出新媒体媒介对专业学习具有较大的帮助。其次,新媒体媒介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却使学生形成了过于依赖新媒体平台完成专业作业的不良习惯,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更有甚者,在脱离新媒体与互联网的情况下,几乎丧失了基本的学习能力。因此,可以说新媒体平台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课业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三)学生心理

新媒体平台鱼龙混杂的数据信息对身心尚未健全的学生来讲,具有较大的影响与冲击,使缺乏社会判断能力的高校学生精神疲惫、焦虑不安,难以形成正确的文化自信与核心价值观,进而对社会诸多事物产生排斥与怀疑。此外,我国心理学家指出,长期处于网络环境中,能够使学生逐渐脱离社会交际体系,极易形成冷漠自私、自闭孤僻等心理问题。尤其在就业压力、学业压力的背景下,高校学生容易出现网络依赖症等问题,进而导致放弃社交、逃避现实、心理闭锁等心理问题。从新媒体媒介的内容层面来讲,数据跟踪技术在逐渐应用于新媒体的内容推荐功能的过程中,能够根据用户的历史浏览信息,推荐相关的数据信息,如果学生本身存在某种心理问题,并对特定负面信息持有较高的关注,则新媒体媒介的内容推荐功能将极大地积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2]。

(四)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1.积极影响

首先,新媒体媒介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够为学生提供开放性与自由度高的网络交流空间,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及个性特征得到有效发挥。在新媒体平台中,学生能够充分表达个体的情感与思想,发表主张与言论,提出对热点事件的批判与质疑,使学生在新媒体媒介的构建过程中逐渐形成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充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及主观能动性。其次,能够强化学生的民主意识。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美国人文学家马克劳伦率先提出了“互联网民主”的定义,进而延伸并丰富了民主的内涵与定义。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没有贫富、贵贱、优劣、高低之分,社会大众能够利用网络民主上情下达、监督并影响基层政府部门的执政情况及社会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以此推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学生能够在网络民主的环境中,可以提升作为社会公民的主体意识,对社会现象、生态问题及科技发展提出自身的看法及意见,以此使网络监督成为社会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后,开发意识。我国新媒体媒介的形成与发展,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开辟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进而使学生群体从地区角度、全国角度及全球角度看待并分析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问题。而且在对西方制度、文明存在强烈学习欲望的同时,能够对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及科技水平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与了解。

2.消极影响

首先,新媒体媒介极易导致价值取向出现迷离问题。新媒体媒介虽然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然而在接触境外文化及影视作品的过程中,西方的腐朽观念、不良言论及社会思潮,间接地影响我国的思政教育体系,并冲击着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制约着思政课程的全面发展。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各种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逐渐增多,并在实现有效传播和交流的同时,为境外敌对势力的文化干扰提供了便利,进而使其利用新媒体媒介的影响大、传播快、覆盖广等特征向学生灌输负面的、腐朽的、落后的价值理念,以此达到其瓦解核心价值观的野心。尤其在西方影视作品中,西方人独有的价值体系完全渗透在影视作品当中,虽然我国相关部门在审核机制上对该部分影视作品进行了限制,然而互联网媒体却能够有效将蕴含不良价值体系的影视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其次,极易造成学生冲破传统道德的底线。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涉及计算机犯罪的10万件案件中,青少年网络犯罪占刑事犯罪的21%,其中以侵犯个人隐私、传播谣言、网络攻击为主要代表。尤其在新媒体平台得到普及与应用的过程中,网络犯罪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逐渐呈现出规模化、类型化、分散化的发展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思想教育与文化修养的弱化,价值观体系不完善。然而在网络数据传播层面,匿名性是学生网络犯罪的内在因素,是我国互联网建设的重要问题。

三、基于新媒体媒介培育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策略

(一)构建网络教育机制

在新媒体媒介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平台所提倡的开放、平等、自由等意识已然深入到学生的思想理念中,并从理论层面延伸到日常生活的诸多环节中,成为学生对新媒体平台的基本思想认识[3]。所以高校应加速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改革当前的教育模式,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更要根据学生的思想需求及行为动态,增添教学内容,使新媒体平台真正成为高校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开辟网络教育模式,通过网络辩论会、座谈会的方式,深化师生间的情感关系,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心理动态。其次,加大组织学生参与红色文化活动的力度,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与内涵。

(二)建立网络指导平台

针对网络负面言论及社会多元思潮问题,高校缺乏判断能力的大学生极易存在价值观偏离、错误等问题。因此,在价值观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应构建网络指导平台,通过汇集负面言论,设计相应的应对策略,培养学生对错误价值观及不良言论的鉴别与应对能力。首先,教师应加强对具有代表性的社会不良言论的整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出发,利用唯物辩证的方法探析能够有效抨击社会不良言论的历史信息或社会发展信息,从国家建设、对外贸易、扶贫工作、新农村建设等层面,论证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先进性及有效性。其次,将新媒体平台引入到课堂教育的探讨环节中,通过问题的提出,数据的收集,使学生在利用新媒体平台收集并解决专业问题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系,以此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加强网络监督工作

在网络话语权的攻坚战中,我国高校一直处于被动防守的地位,具体表现在,价值观教育以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为主,核心价值观教育信息传播以朋友圈转发、共享为主,俨然难以从新媒体发展规律的角度,提出解决学生价值观问题的策略及方法。因此,高校或相关政府部门应构建网络监督平台,根据思政教师对各大网站、论坛的数据信息的监督及管理,把握不良思想及错误价值观的传播规律,进而以匿名的方式,抨击网络上的不良言论。其次,加强对网站的监督与合作,加大网站的自审自查力度,在发现并解决蕴含不良价值观的评论或文章的过程中,积极撰写并编辑相关的理论文章,以此扭转并遏制不良理论及社会多元思潮的发展趋势,加大网络话语权的掌控力度,促进学生价值观体系的形成,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新媒体媒介的迅速发展对推动我国高校的教育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新媒体的普及与应用的同时,也显然为我国的思政教育、价值观教育工作带来严竣的挑战。因此,高校应从课堂教学与新媒体平台相融合的角度出发,明确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及途径,进而形成切实可行的价值观培养体系,以此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完全渗透到网络媒体空间,帮助学生与社会大众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ResearchonCollegeStudents’ValuesundertheVisionofNewMedia

FAN Yea, LIN Zhuo-sib

(a.School of Marxism; b.School of Cosmetics and Art Design, Guangdong Food and Drug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510520, China)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lf-media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online media, which not only changes the way the public appreciates society, but also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to learn and practice. However, at the level of student values education, the new media, with its unique media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and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seriously affects the construction and formation of students’ values, and impacts the teaching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new media, analyzes the influence and impact of new media on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coping strategies. In the process of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new media technologies, the ability of good value identific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a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knowledge are formed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words:new media; college student; values

猜你喜欢
媒介价值观信息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传媒评论(2019年7期)2019-10-10 03:38:32
书,最优雅的媒介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18
订阅信息
中华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26
展会信息
中外会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