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好好,严宏伟
(1.浙江舟山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2.浙江舟山广播电视总台,浙江 舟山 316000)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高职学生对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依存度不断增强,各类媒介正潜移默化地对他们的价值体系、思维模式、认知习惯进行着塑造。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如何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去莠存良,扬长避短,通过提高媒介素养的方法促进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无疑是一个颇具可操作性与实效性的课题。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1]。职业核心能力是学生成材的基础,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除了可通过考试、考证、比赛等手段来反映的显性技能,职业核心能力也包括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品质等隐性能力(本文特指后部分内容)。
课题组在专门组织的问卷调查中(有效样本数为365份)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基础薄弱:在职业规划方面,83.5%的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目标(方向)缺少规划;在职业期待方面,占据前四位的选项分别是“收入待遇”“社会地位”“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而“发挥才能”“发展前景”“专业对口”等选项处于后列;在工作能动性方面,57.1%的学生碰到难题首先考虑的是推诿、放弃,能积极寻找解决方案的只占27.5%;在沟通能力方面,51.4%的学生感觉与人沟通存在障碍,28.3%的学生表示不会主动与他人交流;在责任意识方面,54.2%的学生表示不会接受工作职责之外的任务,除非事先说好报酬。
高职院校相对来说办学层次低、社会认同感弱,导致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对职业前景充满悲观情绪,厌学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学生好高骛远,幻想能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但是面对需要担责的任务时又望而却步,小事不肯做,大事不会做。部分学生对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满意,认为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很大距离,特别是与网络虚拟空间上的部分观点大相径庭,使人莫衷一是。一些学生片面地认为现代社会价值观多元,提高职业核心能力不能故步自封,总是被“陈旧观念”所束缚。也有学生认为,只有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创新开拓等素质属于弹性指标,无从辨识,无法认定……凡是种种,说明学生在职业核心能力上主体意识不强,自我提高的能动性不足。
目前,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现象,没能将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上弥足珍贵、不可或缺的职业核心能力予以应有的重视并全面融入到人才培养中去,在教书与育人、学科知识与职业技能、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之间存在着本末倒置、顾此失彼的现象。教师对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理解存在着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满足于让学生掌握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职业核心能力的教育存在着不全面、不系统、应景式的现象,其结果必然导致“技能本位”教学理念占据上风,使人才培养目标出现明显的偏差。
新媒体具有非线性、便捷化、可移动等传播特性,学生可以根据需要与习惯随时、随地、随意地选择信息。随着AR(增强现实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以及能够融合图、文、音视频于一体的H5进入人们的视野,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表现形式愈加吸引着学生们的眼球。此外,新媒体的交互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使他们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有了根本的变化。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灌输式、程式化的应试教学手段越发导致他们的逆反心理——在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情况下,迫切需要采取形式更新、手段更多、效果更好的教学手法来强化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在高职院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和参与社会发展[2]。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来推动、完善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这是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国内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大量的高职院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尚未深入开展甚至还没启动。全媒体时代,学生日常生活被海量的媒介信息包围,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真伪难辨,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困惑。课题组的抽样调查显示:98.3%的学生接触最多的媒介是网络(移动网络),36.7%的学生不看报纸,33.2%的大学生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使用网络的主要目的从高到低分别是消遣、社交、娱乐、购物、资讯、学习,网络游戏及网络社交成瘾的问题在男女学生中一定程度地存在;每天上网(包括手机上网)时间3—4小时的占55.3%,4—5小时的占26.2%,超过5小时的占11.7%,75.6%的学生有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另外,对暴力、色情等内容认为应严格限制的仅占42.5%,34.2%的学生认为这是个人选择的自由;有媒介内容制作经验的仅有23.6%。调查显示,高职学生总体上的媒介素养水平低下,亟待通过系统的教育来提高、完善。
全媒体时代,学生的信息空间获得了极大地拓展,他们可以更充分、便捷地享有海量的媒介资源,然而媒介素养的缺失使他们即便拥有资源优势,也无法对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理性的选择,或面对信息资源不辨麦菽,或对正能量的主流信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陷入冗余信息的泥淖中无力自拔荒废了学业,或在网络虚拟世界里言行失范……媒介信息对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心理认知的渗透力、影响力越来越大,学生要健康成长、可持续发展,只有具备辨识、解读、选择、利用媒体信息的能力,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力,才能真正成为媒介信息的主人,让媒介信息更好地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与人生目标服务。
媒介是高职学生接触、感知社会环境的重要途径,媒介信息是他们建构职业核心价值的重要来源,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是当下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抓手和重要内容。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与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影响有着莫大的关系,美国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指出,“大众媒介是一种可以为善服务,也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地来说,如果不加以适当控制,它为恶服务的可能性则更大。”[3]认清媒介双刃剑的本性,去其糟粕免受影响,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这是媒介素养教育必须正确面对的。职业核心素养是学生入职的“钥匙”,是企业选人用人的“门槛”、是社会评判企业员工素质的“砝码”,将媒介素养教育与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的培养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地提升媒介素养来带动、推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
职业核心能力将贯穿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始终,将其与媒介素养教育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内容与传播优势,可以利用媒体资源学习更多职业核心能力的相关知识,不仅数量庞大、内容“实用”、获取方便,而且形式多样、生动形象,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作为具有极强交互性的新媒体,融合了多种传播方式与媒介语言,师生通过媒体平台在线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分析、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职业核心素养中,以网络或移动互联网为载体,学生既可以充当知识的接受者,又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递者,有效解决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单向传授为主、说教味浓、教学手法简单、教学形式枯燥等问题。
将媒介素养融入到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之中,通过多样化的培养手段让学生提高正确理解、认知、使用、批判媒介的能力,这不仅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也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大学校园内拥有丰富的媒介资源,不仅设有校内报刊、电台、电视台、杂志等传统媒体,学校网站、公众号、微信群以及其他新媒体平台也层出不穷,另外校内的标语、标牌、橱窗、板报、展板等户外媒介,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将校内媒体打造成学生参与媒体活动的实践平台,针对性强、影响面广、方式灵活,尤其是移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参与性强、功能丰富、互动方便,理应成为传播职业核心能力的主阵地。一是在主页、特设的专题页、链接、弹页、弹窗中介绍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意义、作用以及重要观点;二是第一时间发布职业核心能力的讲座、活动等信息吸引学生参与;三是推送职业核心能力对职业发展重要作用的相关案例,通过正反方面的典型来引导、启发学生;四是鼓励学生围绕主题展开互动交流,教师适时进行引导。
一是开设媒介素养公选课,将媒介素养基本知识以及媒介选择、利用、制作技能,特别是对媒介信息的独立思考与批判能力等内容渗透其中,分层次、分阶段地安排教育,使之成为学生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主渠道。二是在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以及身心健康、创业与职业规划等课程中融入媒介素养内容,把媒介素养作为这些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其他教学内容互相促进,协同提高。三是把媒介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特别是在专业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中融入媒介素养的主体内容,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媒介素养知识的感性认识与操作能力,也可以用媒介素养知识助推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四是开设网上媒介素养教育课,开发的学习软件、教学课件除了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要求之外,还可开设论坛供师生讨论,教师在网上析疑,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校园活动是开展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的各类活动,推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这也有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是鼓励、吸收学生参与校内办刊、办报、办台、办网,给学生提供媒体运作、内容生产、技术维护的实操机会,以此熟悉各种媒介产品的特性以及传播规律;二是可以定期邀请媒体的编辑、记者、主持人举行讲座、论坛、学术报告会,与学生互动交流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三是通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主题文艺演出等社团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在和风细雨中接受职业核心能力的熏陶,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是组织开展以媒介素养培养为主题的比赛,如网页制作比赛、DV作品比赛、融媒体采编比赛等活动,以赛促教,不断提高学生的媒介综合素养。
专业师资队伍匮乏成了现阶段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制约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瓶颈,为了确保职业核心能力教育取得实效,必须强化对教师的媒介素养的培训。或鼓励教师到传播(新闻)类专业院校(院系)进修深造,或安排教师到媒体挂职锻炼,增强他们对新闻采编规律的感性认识。其二,对专任教师开展针对性强的在职专题培训,使他们能比较熟练地将媒介素养知识与技能融入到所承担的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其三,可以从传播学、新闻学、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优秀毕业生中定向遴选教师从事媒介素养相关教学工作。其四,从各类媒体中选聘有一定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经验的新闻工作者承担教学任务,或者在校内举办活动时聘请他们担任指导教师。
以媒介素养为路径对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首先在学校层面上要有顶层设计,目标上要有规划,政策上要有引导,财力上要有保证。其二,学校各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可由教务处牵头编制媒介素养培养总方案,各系部结合各专业特色加以细化,并落实在相关专业、学科的教学体系中。其三,学生社团组织要经常性地开展以媒介素养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其四,把媒介素养相关内容全面植入团课、党课活动中,把党团员培养成为媒介素养教育的中坚力量、职业核心能力的佼佼者。其五,辅导员在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具有特殊地位,除了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娴熟地运用媒介知识与学生沟通、交流,当学生出现网络心理问题时能进行必要的干预、辅导,对那些不良媒介道德问题能及时进行批评、教育。
在信息接受的渠道、手段、方式已然发生了显著变化的全媒体时代,对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也需与时俱进、应势而变,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化地实施媒介素养教育,来推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仅是应对变局的一种方法。围绕提高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旨归,学校管理者、班主任、辅导员、专业教师以及教育理论研究者都可以从本位出发做出自己的回答,我们也希望看到更多有见地、可操作的成果涌现。
TheCultivationofProfessionalCoreCompetence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fromthePerspectiveofMediaLiteracy
YIN Hao-hao1, YAN Hong-wei2
(1.Zhoushan Tourism & Health College, Zhoushan 316000, China; 2.Zhejiang Zhoushan Radio and Television Station, Zhoushan 316000, China)
Abstract:Due to the in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goal of “element energy standard” and the lack of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generally have the problem of weak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Media literacy has a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To carry out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helpful to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Based on this, with the media literacy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levant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of students.
Keywords:all-media era;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media lite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