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设
(黑河市教师发展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面对2020年新冠病毒的严峻考验,我们广大教师没有退缩,而是积极行动起来,全面进行“线上开课”和网上办公,可以说,疫情是一场考验,它给我们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一次“助跑”和“充电”的机会。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理解为四层含义:一是温故才知新,即温习已学的知识,并由其获得新的领悟;二是温故及知新,就是既要温习典章故事,又要努力撷取新的知识;三是温故,知新,就是随着个人阅历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头看看那些以前看过的知识,总能从中体会到更多新的东西;四是指通过回味历史,而可以预见,以及解决未来的问题。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我们应该积极传承“温故而知新”的理念,才能肩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教育工作者今后做好教育工作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它的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展现出长远的战略高度、历史深度、全球广度。它既根植于中华民族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与人的成长等的战略高度,立足现实需要,深刻地指出了教育的根本作用、根本目标、根本任务、根本保证等本质特征,深刻地阐明了“教育优先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问题,深刻回答了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办什么样的教育、怎么办教育、为谁办教育”这一方向性问题,“培养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培养教师”这一关键性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九个坚持”,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足于中国大地办学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准确把握“九个坚持”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重点结合实际工作加深理解。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性,这是办好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保证。只有明确了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最大政治优势,才能发挥优势,促进教育事业大发展、快发展。反之,如果脱离了党的领导,就无优势可言,就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会犯颠覆性错误,这是人民群众决不答应的。过去我们在教育方向上,也曾走过弯路,有些学校弱化了党的领导,导致一段时期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严重,西方“普世价值”盛行,发生了“学潮”乃至“动乱”等事件。这些深刻的教训提醒我们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才能把握住教育的方向,才能体现新时代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要求。二是必须充分认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鲜明时代特征,这是办好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保证。“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现在人们常说: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太快,人的灵魂已经跟不上了,这也说明德育的缺失。因此,各学科教学也要渗透德育内容,实施“全育德育”才能实现培养人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大中小学,向师生阐述“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直接回答了“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就是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要坚决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德育放在“五育”之首,把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落实、落靠。三是必须充分认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这是办好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培养任务,提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尤其是这次疫情期间,广大一线教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克服麻痹思想,一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边开展“网上授课”。克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熟练等困难,在开展“线上教学”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自我管理意识,使孩子们学到了很多家庭生活的常识和孝老爱亲的传统文化知识。如生豆芽、种蒜苗、培植花草、做家务等,增进了师生和家长之间的友谊,密切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为孩子们今后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这也是疫情给我们带来的意外收获。通过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文化美德的传承,不能只埋头教书,还要抬头看路。要深度悟懂“方向比速度更重要”的深刻内涵,要明确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时刻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完成新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
每个教师的成长必须有教育专业理论的支撑和教育实践的积累,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
自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以来,“核心素养”一词就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特别是2017年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实施,正式拉开了核心素养实施的序幕。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即“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在高中阶段实施,并逐步延伸到义务教育阶段,随后,全国以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教育学习交流活动风起云涌,广大一线教师也积极地投入核心素养的教育实践中。经过多年的研究,专家们认同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以概括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为纲,以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为目,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学业发展核心素养体现了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复杂而渐进的过程,其培养的核心是全面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力军,是推动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教育改革不会成功,教育事业也不会向前发展。在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实践中,教师承担着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其创新能力的责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能否落实到位,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为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一定要不断充实与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全面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那么,何谓教师的核心素养?目前,尚未统一标准。从概念上分析可理解为:教师应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提高教育水平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从内容构成上可分为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等方面,可进一步理解为教育情怀、专业素养、学习素养、发展素养等方面。首先,教师应树立坚定的教育情怀。教师要有心怀祖国、报效祖国、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和国家大任的家国情怀;还要有爱岗敬业的职业尊严,这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源动力。第二,教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其科学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和教育目标的达成。当今社会科技文化迅猛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熟练的教育实践技能,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教师的需要。第三,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学习素养。教师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教他们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别,并不断地学习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养成学习科学知识、学习教材教法、学习解决真实问题的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以适应核心素养的新要求。第四,教师应具有不息的发展素养。现实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发展、学生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教师要具有强大的调适能力,保持良好的健康心态,为社会提供正能量;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协调学校、社会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积极赢得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还要有不息的创新能力,树立创新教育观,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以便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的学生,为社会创新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回顾30多年来的教学历程,经历了以培养“双基”为目标的应试教育;走过了以“三维”目标为导向的素质教育;又迎来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育观。然而,每次教育改革都有其成熟的一面,也有其遗憾之处。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的基础教育基本上以“应试教育”为主,这种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也为我们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以“分数”取胜的应试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双基”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需要大量适用型技能人才,而应试教育明显出现短板,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 2001年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三维”目标开始向全国推广。此时,以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一线中小学教师为主参加的培训活动层出不穷。“头脑风暴”式的洗礼,使教师们疲于应付。教师们在使用新教材之前,大多只是经过“速成班”的培养,因此,很多教师不能马上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对新教材不熟悉,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影响了教学效果。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对教材进行调整,大部分教师逐渐适应了教学改革的需要,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从2017年开始,全省普通高中全面采用新教材、新课标,并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贯穿其中。通过近三年我们在普通高中举办的教研活动,可以观察到,大部分教师能够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在授课过程中,把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程目标当中,使课程目标的设计体现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但是,还有部分教师不能完全适应核心素养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落实不到位,还需要在今后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学习、研究,并加以实施。
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和探索,我们的教育改革从“双基”到“三维”再到“核心素养”,已经经历了一个教育不断发展的递进过程。在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索中,我们不能简单地评价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的优劣,只能说三种教育方式以不同的形式作用于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素质教育包含着应试教育的基因,同样,核心素养也蕴含着素质教育的基因,而核心素养更关注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双向发展,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更能体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宗旨。
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新时代不但需要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更需要我们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教师”。因为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是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那么,教师的核心素养如何提升?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极大的挑战,暴露出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原来无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还是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都没有跟上时代发展需要,一方面,教师面对“线上开课”准备不足。一部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偏低,应用能力未达到要求,教学软件的不熟悉导致初期上网课“手忙脚乱”,教学效果不好。另一方面,学生面对“网上学习”极度不适应。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强,再加之中小学生,乃至部分大学生的自律意识不强,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学习效果。三是社会和家长方面压力较大。因为大部分的中小学生上网课,需要家长的陪伴,给家长带来了很大负担,有些甚至有了抵触情绪,这也影响了教学效果。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的校长和教师并没有气馁,更没有放弃,而是一边通过微信、电话等信息传送渠道,耐心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和学生的心理压力辅导工作,学习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下发的各学科线上开课指导意见,及时校正教学偏颇,并号召教师和家长积极参与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举办的各类线上公益讲座活动,缓解师生的心理压力,克服倦怠情绪。经过近三个月的线上教学实践,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学生和家长的适应能力也得到加强,线上开课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在网上开课已经步入常态化。可以说,没有这次疫情的考验,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紧迫感不会这样强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也不会提高这样快。从这一角度看,疫情“大考”助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疫情“大考”也带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刻的反思:面对核心素养的新要求,面对这次疫情“大考”暴露出的问题,我们如何应对?除了国家应该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等客观因素外,教师应该从自身方面努力提升核心素养。一是培养自己积极的信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信念是连接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教师只有用坚定的信念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感受到职业的幸福,才能形成自觉的行动。二是积极努力提升自己。终身学习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必由之路。教师要潜心钻研,积极进取,不断获取扎实的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三是善于沟通,勤于反思。只有善于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并不断反思总结,才能少走弯路,尽早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四是勇于挑战,不断创新。挑战是人类进步最珍贵的意志品质,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只有不断地挑战自我,才能战胜自我,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教育之树常青。
CoreCompetenceHelpstheProfessionalDevelopmentofTeachers—Education Reflection Based on the “Big Test” of Epidemic Situation
JIANG Jian-she
(Heihe Institute of Teacher Development, Heihe 164300, China)
Abstract:The global epidemic is a big test for educators. Based on this,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law of educ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re competence, constantly improve the character and ability of teachers to adapt to moder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nsolidate theory and improve competence.
Keywords:teacher; core competenc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