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创新与突破
——以M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实践探索为例

2020-01-19 04:37张甲秀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职业

张甲秀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 定西 748400)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已被世界各国所重视,成为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迟,发展较为缓慢。过去,人们常将大众化职业教育模式和精英化学历教育混为一体,导致职业教育未能体现自身特点,所培养的人才理论水平较高,实践操作能力却不足。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严重脱节,学生无法适应现代企业高技能的工作,人才培养一直被社会大众诟病。为了改革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困局,提高培养能力和培养水平,应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政府应加强主导作用发挥,职业学校应深化校企合作,推行职业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现代学徒制核心概念及拓展

现代学徒制是以政府为主导,在职业学校开展的校企合作、校企共培共训以及理论与实践融合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产教融合的新型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传统手工业时代“师傅带徒弟”模式向现代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升华,以培养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实现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双重培养,有利于培养实用型、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对学生来说,利用双导师制,让有不同特长的老师手把手传授学生技能,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并能及时到一线企业参加实践操作,可更好地运用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学生从学校毕业之后也能较好地适应一线企业的工作岗位,解决企业在用工过程中招工难和培训费时费力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教学资源浪费。

二、M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战略布局

(一)实施校企合作,创建校外一线企业实践模式

随着职业教育向纵深发展,世界各国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寄予厚望,以此推进本国职业教育的长效发展,使人才培养能够与市场需求实现无缝衔接。基于改革需求,M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就业处和企业密切合作,签订顶岗实践合同,就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流程、师资配备、实践方案、学时分配以及毕业标准等进行磋商和制度规定,以此保障学生的教学质量、工资待遇和就业保障等,实现了校企联办、资源共享的教育教学模式,避免了学用脱节,保证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通常,在第二和第四学期安排学生去企业顶岗实践中,根据校企双方签订的“双培”合同,有的学生选择到本地加工药材的岷海制药厂实践,在制药车间,每个药企工人带3到5个学徒(学生),这些学徒通过2到3个月的时间学习药材炮制技术。也有酒店管理专业等专业的学生,因受专业限制,本地无相关企业,他们选择到外省的诸如广州七天连锁酒店、福州飞毛腿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比亚迪汽修厂等企业进行为期2到3个月的实践学习,他们跟随师傅真刀实枪地参与实际工作。对企业而言,招来了“熟练工”,获得了经济效益;对学生而言,他们得到了全面发展,学校的教学效果和就业均有大幅度提升,实现了各方“共赢”,社会评价较高。

(二)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场地实践模式

学校和一线企业的技术骨干签订用人协议,建设高水平的实训模拟场地,让企业技术骨干兼任学校专业课教师,手把手给学生传授实用技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第一学期,学生初入校园,对事对物新鲜,求知欲比较强烈,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加强文化课、理论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学习,为后续实践教学打下基础;第二学期,组织学生不定时地深入一线企业车间进行参观,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感受工作内容和工作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树立目标,形成学习动力。第三学期,学校和经验丰富的企业骨干与操作能手签订兼职合同,让他们来校进行实训指导,采取理论和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在操作中深化理论知识和增强动手操作技能。第四学期,实施工学交替,学生到当地工业园区的中药材加工企业进行顶岗实训,通过师徒式学生和企业工人“一对一”交叉操作,让企业工人进行现场专业指导,使学生迅速适应岗位工作。第五学期,学生重新回到教室,继续接受理论知识和职业伦理道德的学习,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提升实践效果,提高职业素养。第六学期是学生见习阶段,学生直接参与企业工作。

通过这种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M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齐头并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广受企业欢迎。在校学生中,除选择继续深造之外,就业率超过了85%以上,实现了校、企、学生各方多赢。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中的问题

随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被重视,在国家层面,教育部自2014年起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并确定了两批300余家试点院校,希望通过推广试点经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较迟,受制于规定过于宽范,试点经验尚未成熟,各行业的认识不到位等方面的制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制度规定不完善,各部门缺乏有效衔接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需要政府大力推动,各部门密切配合,暂时放弃眼前利益,才能循序渐进,最终实现全社会共赢。目前,关于学徒制培养模式的规定,仅有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等为数不多的规定,且过于宽范,对如何建立部门协助机制,校企共育模式,各方职责的分配等规定不足,仅靠小范围的部门和个人的强力推进远远不够,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成了星星之火,尚未形成燎原之势。

(二)宣传力度不够,各方主体对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认识不足

学徒制培养模式虽然在我国有渊源,但单一的师徒关系在学校职业教育中大规模的推广时间不长,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其认识不足,尤其是企业等第三方利益主体对现代学徒制没有形成完整和长远的认识,认知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偏颇。学校的重视性也不够,部分院校甚至有抵触情绪。社会对职业教育和现代学徒制之间的联系未能形成清晰的认识,导致现代学徒制发展缺乏内在驱动力,企业和学校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广效果不够理想。

(三)市场经济下企业参与的动力不强

职业学校在招生的过程中通常缺乏市场调研,长期固定的专业和课程设置的一成不变,加之企业缺乏长远眼光,和学校合作进行人才培养需耗费企业大量时间和金钱,培养出来的学生还不一定会到指定企业就业,企业保守心理较重。鉴于此,如果政府主导力缺乏,没有政府的政策倾斜和经济支持,便会导致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动力不强,缺乏主动性。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企业更愿意到人才市场上去寻找轻车熟路的操作员工,而非投入大量资金长期培训,进行教育投入,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引导性政策进行指引。

(四)课程体系设置和考评标准存在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同步设置和共同完成,课时设计、师资配备以及毕业考核要求等均标准统一,难以体现不同学制的特点。学校教学的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学生在校学习到的技术技能与实际岗位操作要求存在脱节现象。[1]加上单一的考试模式,教学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考察,培养出的学生眼高手低,无法适应现代化工业生产,或入职后需要重新培训,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被企业所排斥,造成学生找工作难和企业招工难两个极端。

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经验

(一)法律规范各方责任,保障学徒制的有效实施

全面保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要从国家层面制定制度,并以立法的形式严格规定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内容以及校企协助规范等,明确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各方责任,制定奖励性政策,在制度层面保障各方权益,解除后顾之忧。要使各部门互相配合,良性运作,就要不断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2]细化运行机制建设,从宏观角度保障现代学徒制顺利有效地推行。

(二)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保障育人方式可持续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是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教师各自的特长,充分利用“双导师”优势互补的优势,[3]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职业道德的灌输同向加力。学校和企业要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薪资待遇和评优选先的优先性,[4]人事部门在该类教师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等方面要适当增大比例,激发其积极性,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改革培养模式,灵活设置课程体系和学制

课程改革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为出发点,以企业的用工标准来设置学生培养方向,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习指导以及模块训练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统一,改变传统的固定学制模式,在不同阶段实现工学交替,使培养的学生能有效适应现代化企业工作,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四)改进考评模式,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双重考核

职业教育现代人才评价体系,不仅要考察其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考察职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这就要求将学历教育水平和职业资格评定分类,设立专门的考核委员会,采取“双证书”模式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双重考核标准,不仅能解决企业招工的难题,还能为学生继续深造提供依据,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

(五)设立专项财政经费预算,支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设立专项经费能够激励学校和企业积极探索实践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现代学徒制良性可持续推进。要按照“单独预算、全额保障、收支明确、责任共担”原则,确保经费有效使用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人才是国家强盛的第一资源,通过经费保障,鼓励学校和企业将最优质的师资力量和资源投入到人才培养之中,优化培养模式和培养水平,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实现社会的长效发展。

(六)引进国际化企业,提升我国学徒制培养水平

政府要制定一系列外资企业落户在土地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此来吸引先进的国际化企业来我国建厂投产,创造就业岗位的同时,充分利用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给职业学校和企业牵线搭桥,促使双方进行学徒制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根据我国社会实际经济发展水平,融入现代学徒制培养理念,使人才的培养实现高质量和国际化。

(七)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理念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时代,也是网络时代。网络资源丰富,突破了时空限制,网络资源的直观性和便捷性,能实现“人人可学、时时能学、知识易学”。充分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解决实践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同时,统一的学习平台,能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互动,发挥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各自优势,实现校园与企业以及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职业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化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等部门提高认识,通力合作。以政府为主导,不断引导和鼓励各方积极参与,才能在不断实践之中取得进展。只有不断总结完善实践经验,加强各学科理论研究,才能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培养出高素养的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使我国的职业教育获得国际化的发展路径。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校企职业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