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融合,构筑实践育人新高地

2020-01-18 02:26广西科技大学团委
中国共青团 2020年24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第二课堂志愿

实践育人是高校共青团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抓手。广西科技大学团委历来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围绕“实践树德、实践增智、实践健体、实践育美、实践强劳”的实践育人理念,深入打造暑期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合作办学实践、志愿服务实践“五位一体”全方位立体式实践育人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实践育人新模式。

以暑期社会实践为重点,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组织保障,成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分管校领导担任组长,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同向同行育人合力;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先后研究制定《广西科技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广西科技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管理条例》,不断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规范管理和安全管理;统筹规划设置项目,坚持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专题、专业与兴趣相结合的原则,设置理论宣讲与国情聚焦、红色教育与主题寻访、志愿服务与公益帮扶、社会调查与专题研究、学科认知与专业实习五大类型项目,每年确保20万元以上经费支持社会实践活动开展。

打造特色项目。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学校“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鲜明办学特色,结合地方政府、社区服务和大学生专业社会实践培育的需求,“校地”即“学校+政府+社会”三位联动,社会工作、电气工程等多学科专业协同,“大学生挂职+专业实习+专题调研”相结合,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长效服务新模式,育人效果和社会效益显著。实践项目《青学社工:“校地+专业”协同实践育人体系建设》获批2018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荣获2018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优秀团队称号。

全面总结宣传。每年举办暑期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编撰《暑期社会实践成果汇编》《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社会实践优秀调查报告》《社会实践纪实》(DVD出版物),近五年来累计印刷(出版)相关成果材料15本(件),文字材料近150万字,音像制品超过150分钟,评选表彰社会实践先进团队、先进个人超过1400人次,不断强化和巩固实践育人成果。

以第二课堂实践为主线,培育综合能力素质

建设“第二课堂成绩单”。第二课堂是高校实践育人的主阵地。学校高度重视第二课堂建设,依托共青团中央创建的“到梦空间”系统平台,先后制定出台了《广西科技大学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方案》《广西科技大学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细则》等相关制度,并将第二课堂相关工作建设落实情况纳入二级团委年终考核,保障第二课堂制度的贯彻执行。

打造第二课堂活动品牌。结合第二课堂云平台,构建标准化、体系化、课程化的学生实践锻炼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扎实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实施第二课堂实践教育课程学分制,纳入学生培养方案,将第二课堂的“选修课”转变为“必修课”,激发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实践活力动力;另一方面,推进第二课堂实践教育活动项目化、品牌化、思政化,平台所有实践活动采用活动项目集中申报的方式进行,统一规划、管理、考核。开展第二课堂精品课程项目立项,培育精品项目。2020年《老朱讲团课》项目获广西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精品课程重点立项。

以创新创业实践为突破,培育改革创新时代精神

建章立制推进双创实践教育。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创业实践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必然要求。与清华启迪控股合作,共建启迪K栈、K—Lab Café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800㎡。以基地为平台,打造“起航”梦想课堂、“扬帆”实验室、“乘风”培育计划、“破浪”创业营、“龙腾”创新创业大赛、“龙翔”计划六步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广西大学生“四创”中心柳州分中心、广西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广西青年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广西众创空间、柳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打造多元化实践平台。制定高效激励机制,设立创新创业赛事专项奖励资金,国家级重大赛事奖励最高可达50万元,获奖指导教师可实现职称破格晋升,深度激发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以赛促学锤炼双创意识能力。结合学校学科优势以及办学特色,依托“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和系列学科赛事,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将实践育人落在比赛上,融入项目里。学校近三年在 “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汽车智能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全国、全区各级各类赛事中,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311人次。2018年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获总成绩全国亚军、全国一等奖的优异成绩,2019年学校FSC车队代表中国赴德国参加世界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体现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的显著成效。

以合作实践办学为特色,培育过硬专业本领

校企合作实践办学。学校近年来主动对接“数字中国”的战略需求,与启迪数字集团、HTC威爱教育、洛客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分别成立启迪数字学院、宏达威爱科技学院、洛可可设计学院,探索建立了“人才共育、资源共享、专业共建、师资共培、课程共设、教材共编、就业共助、项目共研”的新型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一帮一联”机制、“青马班”青年骨干企业行、企业创新实践等方式,深度参与校企合作实习实践和第二课堂实践,聚力打造“行业的骨干,创新的纽带”。

校校合作实践办学。为适应广西优先发展的“14+10”千亿元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创新实施校校协同育人机制,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职院校联合设置机械工程、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充分结合职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势,探索实践校校协同合作办学育人新模式。依托全新的校校合作办学模式,打造全新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養一大批专业本领硬、实践能力强的新型复合类人才。

以志愿服务实践为载体,培育奉献担当精神

实现志愿服务活动全员覆盖。学校团委坚持立足校园、辐射社会的志愿服务定位,引领团员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研、城乡清洁、交通劝导、扶助孤寡、无偿献血、义务劳动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青年学生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世界铁人三项赛暨铁人世锦赛资格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世界城市定向挑战赛、中越青年大联欢等活动项目和国际大赛的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中厚植和涵养大学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奉献担当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力打造志愿服务团队。在志愿服务全覆盖基础上,实施项目团队精准培育。学校团委统筹规划,各二级学院团委和学生组织主动参与,结合专业优势打造“一院一品”志愿服务品牌项目。16个学院推陈出新,相继成立与学科专业相关的独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伍,如艺术学院“青学社工”志愿服务队、电气学院“雷锋”家电维修服务队、职教学院“小扳手”车辆维修服务队、计通学院IT服务队、土建学院验房服务队、医学部康复义诊服务队、学生社联“传帮带”公益社团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品牌化、特色化的志愿服务项目,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形成志愿服务项目团队百花齐放的格局,力争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第二课堂志愿
The Price of Beauty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