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运用与探究;温故知新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1-0079-02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下文,笔者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新教学目标,理论与实践结合。
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明确把握现阶段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在现阶段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教学观念较为陈旧,不少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只需完成教学目标即可,而忽略了学生的技能应用需求与实际发展需求。在只灌输理论、不注重实践的背景下,相关知识并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教学自然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鉴于此,教师须在知识学习、实践运用、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之间找到平衡点,引导学生及时运用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的理论教学环节,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自由交流的氛围,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对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等提出疑问。在教师进行解答之后,学生进行二次操作,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并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初步结合。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推进,教师可在同一教学内容上提出新的问题,如文字排版、格式整理等基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排版为核心,探究新的、更高效的解决问题的手段。在技能学习与实践应用相互结合的背景下,教师须逐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挥个人的创造性。
2.创新教学观念,应用与探究结合。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发挥个人潜能、展现个人智慧的机会,这要求教师调整教学观念,展现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之后,教师应从课后作业入手,为学生创造自我发挥的机会,在保持整体教学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发挥个人才智。以PPT的制作相关教学为例,作为早期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PPT的制作并不复杂,但其涉及的知识较为琐碎,如背景选择、字体美化、图片插入等。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布置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没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就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之后,教师可利用线上平台对学生进行指导,如教授学生基本的字体美化知识等,在完成基础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深入探究的任务。依靠探究与应用两大环节的相互配合,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新教学手段,温故与知新结合。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識,就要对现阶段的教学手段进行调整,对信息技术教学投入足够的重视,为学生创造接触理论、应用技能、积累经验的机会。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走的是一条“单行道”,教师的教学手法比较单一。在理论结合实践的情况下,在完成相关知识的基本教学,引导学生上机操作之后,少有教师会帮助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复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得肯定不够扎实。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设立完备的复习体系,依靠复习与预习的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带领学生对已经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并尝试利用教材中学到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教师给出学习目标之后,学生会慢慢地朝着目标努力,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即将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为核心制作课件,在引导学生自我表达的同时,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下展现个体的差异性与创造力。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可及时开展课后复习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做出评价,还可以设计“自我发展板块”——对于这个问题,你能否找到更为高效的解决办法?此举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在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师应引导学生温故知新、探求创新,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敬贤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