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绚丽的瑰宝,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成语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帮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探究成语的来源、辨析成语的意义、明确成语的应用,在探索、积累和运用中提高语言素养,传承经典文化。
【关键词】成语课程;小学语文;语言素养;开发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1-0016-02
【作者简介】俞丽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新教育小学(江苏海门,226100)办公室主任,高级教师,南通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吴建英工作室”成员。
成语,是中华民族汉语言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无比丰富的文化信息。它具有言简意赅、结构固定、含义丰富等特点。对小学生来说,成语浅显易懂、丰富有趣、便于积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1~2年级)明确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这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学好成语,不仅能够让学生感悟母语之美,也能夠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统编语文教材非常重视成语的学习,教材中成语的呈现顺序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接受程度。如统编语文教材二上在“语文园地五”、“语文园地七”和“语文园地八”中就分别呈现了言语类、景象类和动物类成语。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开发实施的成语文化课程,主要利用语文综合实践课以及语文课前三分钟时间,每周的教学次数和具体时长则依据学情而定。笔者期待能够在母语教育的启蒙阶段,和学生一起走进成语的世界:充分认识成语这一特殊语言形式的规律和特点,探寻其来源;通过亲自探究、体验、展示等方式学习和运用成语,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力。总之,整合、开发教材中的成语教学资源,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真正将成语教学落实到位,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一、追溯成语来源,感受传统文化
成语是被历史证明了的中华文化精髓,是历代先贤留下的智慧结晶。因此,教师可深入挖掘成语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寻根溯源”的研学活动中明白成语的出处,体会中华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学生对直观的影像情有独钟,于是,笔者从欣赏成语故事动画短片入手,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典故、人物和故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爱表演故事”的心理特点开设“成语剧场”,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用讲故事的方式追溯成语典故的由来,以表演的形式演绎故事。由成语引发的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听故事、讲成语、演成语”中加深了对成语文化意蕴的理解。
二、探究成语类型,抓住成语特点
成语,言简意丰、形象生动,经过岁月的打磨,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延续至今。面对丰富的成语教学资源,教师应潜心研究,筛选出适合学情的教学内容并加以利用。当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成语后,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探究成语的分类,让他们在一个个有趣的单元架构中进行系列学习。在教学中,笔者首先要求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研讨、搜集、归纳,最终确定成语学习单元:动物联欢会、植物万花筒、数字集结号、生活调色板、自然好风光、身体部位猜、诗词对对碰等。研讨、搜集和归纳的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拓展成语知识,而且能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
当然,成语文化课程中对探究性学习的探索,还可以从成语结构特点、修辞手法、民族精神等角度进行,旨在培养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不是对其放任自流。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重视“学”,也重视“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把握好“质疑”这个核心环节,鼓励学生探究质疑,使学生在不断质疑中获得新的发现。学生一旦在探究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从而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三、研究成语运用,体会成语表达
统编语文教材和课外书籍提供了丰富的成语学习资源,语文教师要打通语文与生活、课内与课外,让成语课程的通道更畅通。学习成语的目的就是为了灵活运用,想熟练运用成语就一定要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因为词语的意义在实际使用中会随着语境不同而产生多种变化。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上《黄山奇石》时,为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感染力,笔者设计了“为奇石起名字”的环节。学生在比较体味中,既加深了对成语“奇形怪状”的理解,又发现成语简约精练,可以抵上多个形容词,具有形象生动、内涵丰富、言简意赅的特点。这时,教师可以再链接一种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根据课文所学成语,有选择地进行写话训练。在平时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开展“成语故事新编”活动,即以学生熟悉的成语故事为蓝本,通过合理想象,运用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表达方式来为成语故事添加色彩,赋予其新的意义。这样的学习,既考查了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又拓宽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对成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四、展示成语魅力,感悟母语之美
开展趣味学习活动,是加强成语学习,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笔者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类别的趣味学习活动,以利于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动物联欢会”,学生找出与自己及家人属相相关的成语,拥有了独具特色的成语生肖卡;“数字集结号”,学生按照一到十的顺序巧编成语顺口溜,并在“数字找朋友”中发现更多有趣的成语伙伴;“你指我说”,学生自由组合,两人一组,一个比划一个猜与身体部位有关的成语,紧张刺激的对战模式让学生分外投入“;成语主题摄影绘画展”,参与作品展出的学生相互交流、分享摄影绘画的经验,并为同学们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成语之最”,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观察与发现,自创谜语,谜面中带有“最”字,而谜底则是一个成语。趣味学习活动的参与性,让学生身体力行参与到成语游戏之中,这就为接受新知识创造了便捷条件,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成语趣味学习活动评价,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在活动后期,随着学生成语积累数量的增多,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成语大会”,开设“看图猜成语”“画成语”“趣填成语”“成语接龙”“成语打假”“巧走迷宫”等成语擂台赛,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自由挑战。挑战成功一次可得1张“成语激励卡”,累积3张以上可获得“成语能手”的称号,累积6张以上获“成语高手”奖章。这样的激励措施,不仅帮助学生明确了成语学习的重要意义,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成语,不仅是汉语的精华,而且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建设成语文化课程,打开的是承载历史文化的一扇窗,铺就的是丰富言语表达的一条路。情趣化的成语研学,因追溯文化源流而发现文化之美,因探究表达运用而释放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