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母语教育的“民族化”探索

2020-01-18 02:25吴建英
江苏教育 2020年21期
关键词:民族化小学语文

【摘要】母语,一个民族的根系。民族化,母语教育最重要的文化个性。“中国风·母语美”小学语文教育植根于本民族土壤,深刻把握和领悟汉语的本质特征和学习规律,构建独具民族特点和中国特色的母语教育体系。课题组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以及课程研发中继承、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语文教育经验,并创造性运用其教育方法,走出了一条母语教育的“民族化”之路。

【关键词】民族化;小学语文;课程设计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1-0007-03

【作者简介】吴建英,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小学教育集团(江苏海门,226100)总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曾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也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叶秀山先生说:“‘母语是父母给的,是‘家给的。‘家给的‘语言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牢固的......”母语,蕴涵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与力量,是一个民族的根系。民族化,应成为母语教育最重要的文化个性。

一、母语教育的根在于民族化

美国哲学家、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曾说:“学习一种语言,就是进入一个文化系统。”张志公先生也指出:“语文是个民族性很强的学科。这不仅受一个民族语言文字特点的制约,而且还受这个民族文化传统以及心理特点的影响。”语文有别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承担的主要任务是母语教育,而母语的根在于民族文化。母语是最具民族性的,母语凝结着民族精神、民族情怀、民族立场,坚持并优化母语教育必须坚守民族文化。因此,母语教育首先要有

“根意识”,其根本就是民族化。只有拥有民族化,语文才算找到了自己的核心,有了自己的灵魂。

“中国风·母语美”小学语文教育,深深植根于本民族土壤,回归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深刻领悟和把握汉语本质特征、审美特性和学习规律,构建独具民族特点和中国特色、符合中华民族心理结构和思维习惯的母语教育体系,探求符合规律的现代母语教育方法,让儿童积淀民族的语言、精神和品格,形成有民族文化根基的學养和人格。这也是促进学生文化自信、国家认同的重要条件。

二、母语教育中民族化的凸显

母语教育如何凸显民族化?“中国风·母语美”小学语文教育课题组通过继承、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语文教育经验,并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成果,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以及课程研发中追求鲜明的民族化特征。

1.识字教学:追根溯源,强调汉字文化。

“读书必先识字”,语文教育历来重视识字教学。清代文字学家王筠提出了利用汉字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的主张。古代流传广泛的蒙学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韵语读物,不仅整齐押韵、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而且渗透着伦理道德、经学哲学和历史人文等知识。古人教汉字,充分利用汉语音律特征,采用集中识字、韵语识字的方法,让儿童一年左右即识两千多字,既体现了汉字象形表意、独特字理结构等特点,又较好地把识字教学与思想教育、知识教育、审美教育等结合起来,对现今识字教学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个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它凝聚了古人的悟性、灵气、情感和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风·母语美”的识字课堂从“汉字文化”的高度出发,通过“字理识字”,注重运用传统的字源探求和形义析解法,追根溯源,探究汉字的构字依据和演变规律。运用汉字音形义的关系,挖掘汉字本身蕴含的文化、历史、知识、故事等因素,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体味到汉字的神奇有趣,感受到“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典故”。置身这样的氛围,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激发起对汉字的喜爱与敬畏,提升了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如此教学识字,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就不只是一个文字符号,而是一个有独特生命意义的存在。

2.阅读教学:继承传统,尊重独特规律。

张志公先生指出,“一种文明或文化,生命力如此强,存在这么久,其中必然有异常优秀的、超时间局限的东西”,并认为中华几千年灿烂文化离不开“一套或几套行之有效的语文教育的方法”。我国阅读教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一些传统的教学原则和方法针对汉语文的特点,体现出汉语文教育的独特规律,值得我们创造性地吸收、运用。

文以载道。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既要学“文”,也要悟“道”。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圣因文而明道”的主张,周敦颐在《通书·文辞》

中也强调了“文所以载道也”的观点。“中国风·母语美”小学阅读教学注重通过感受和体验,产生情感共鸣,领悟作者心境,在发展语言能力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熏陶,净化心灵,提高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诵读积累。在我国古代语文教学方法中,“读”是第一大法。诵读,即高声朗读,自然成诵。我们的汉语具有以意运法、意在笔先、以意役法、以神统形的特性,富有声韵之美、节奏之美、句式之美、情意之美......唯有通过诵读,方能“声与心通,声可求气,亦可传情”。“中国风·母语美”阅读教学更重视继承这一传统,注重引导儿童诵读,着力启发学生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揣摩体会,领悟言语作品的意趣韵味,反复诵读,训练语感,引发共鸣,达到“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

熟读精思。古人强调多读,并非是糊里糊涂地读,而是倡导读和思相结合,所谓“熟读精思”。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质疑深思、批注感悟、品味涵泳,这是一种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读书方法。这种方法合乎汉语灵活自由、虚实相生、辞约意丰、意在言外的特质,与汉民族具象思维方式十分吻合。“中国风·母语美”阅读教学注重引导学生熟读精思,沉潜于语言语境中,入情入境地对作品用心品味、虚心涵泳,从而形成敏锐的语感能力,获得情感的震荡和心灵的神会。

博览群书。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写道:“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博览群书,是传统阅读教学的又一条基本经验。让学生在年少时广泛涉猎,大量阅读,能获得广阔的知识背景,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6至13岁的儿童处于记忆最佳的黄金期,这个阶段,让儿童博览群书,贮存大量的语言和思想资源,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中国风·母语美”语文教育注重儿童阅读,培养学生对书籍的亲近,其实这也就是在培养他们的母语意识。博览群书,不仅是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母语能力的过程,也是他们精神成长、融入社会、文化认同的过程。

3.习作教学:汲取方法,倡导真实写作。

前人认为,学生作文,应从模仿入手。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先模仿,而后再创新,这是学习写作的正确路子。前人还主张“先放后收”,如宋代谢枋就认为:“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小心。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宕入纯粹。”传统写作教学注重激发兴趣,体验积累,由易到难,以及修辞立诚、学以致用、多作多改等主张,对现今作文教学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中国风·母语美”习作教学倡导记录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学生通过看、听、闻、嗅,了解周边环境,感受自然景象,洞察社会百态。受到触动,产生感悟,最终促进自由表达。此外,在教学中还注重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多写多改的训练,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4.课程研发:聚焦经典,积淀美丽母语。

母语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的基础与核心。令人遗憾的是,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快餐式”阅读大行其道,再加上部分老师“教语文就是教教材”的观念,一方面导致学生对母语学习的兴趣大打折扣,越来越没有耐心阅读经典;另一方面也使学生难以在更高层次上获得母语能力的提升。基于以上情况,“中国风·母语美”小学语文教育課题组遵循汉语言文字特点与儿童学习母语的规律,全面研发微课程群,以此推进母语教育改革,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母语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中国风·母语美”微课程群的研发聚焦“经典母语”,最美的母语就在经典中,经典有种子的力量。除了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小说,汉字、对联、灯谜、谚语、成语、神话、民间故事,甚至富有特色的乡音乡韵、家乡歌谣也被列入课程。每个微课程,所选篇目不多,但必须是“经典中的经典”,或是语言表达上的经典,或是思想价值上的经典。如蒙学微课程,主要从《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读物以及一些民国老课本中精选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的内容;声律对韵微课程,主要从《历代趣味诗词》《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书籍中精选诗谜、颠倒诗(歌)、回文诗、对韵歌等让学生诵读、感悟、积累;还有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对联等微课程,让学生感受母语的丰富多彩和活泼有趣。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努力汲取古代母语教育的精华,充分吸收当今母语教育改革的成果,找寻最适宜的“乐学”策略,打造一场盛大的“母语狂欢”。乐学策略:多样诵读,做足涵泳工夫;寓教于乐,唤醒激活经典;模仿迁移,感受创编之乐;回归生活,积淀文化底蕴;互联网+,体验更多奇妙;趣味评价,感受成功乐趣;等等。

此外,“中国风·母语美”小学语文教育课题组还构建了以下课程:整本书共读课程,把美好、经典、优秀的书籍带给学生,使他们获得语言的滋润和精神的拔节;阶梯晨诵课程,每天清晨师生共同邂逅诗歌,感受日子的美好和生命的美妙;母语主题阅读课程,引领儿童穿越母语的丛林,扩大阅读视野,夯实文化根基,让他们感受汉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风·母语美”微课程群为儿童播下了美丽母语的种子,增强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为他们的精神世界涂上了美丽的底色。

猜你喜欢
民族化小学语文
大提琴音乐民族化实践探讨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中国酒包装设计朴素美研究
中国当代动画电影的民族化与国际化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从艺术要素看样板戏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