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青,王 勇,陈 莹,吴 戈
(河北北方学院 公共体育部,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体育具体知识与技能、体育锻炼过程与方法以及体育情感个性与品质的整合,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健康生活习惯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追求[1]。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学生具备体育态度与习惯以及体育品质与情感等核心素养。可见,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是其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必备素质。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体育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方法逐渐科学化,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在知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学应当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体育人才,使进入社会的个体在拥有健康身体素质的前提下具备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2]。然而,当前高中体育课堂依然遵循“健康第一”的传统教学观念,体育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身体练习上,只注重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忽视了学生体育习惯和体育兴趣的培养。显然,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学生无法具备应有的体育核心素养,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体育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体育活动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发展学生体能,让学生学会体育知识和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缓解学习压力,加强人际交往,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最终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3]。然而,目前体育教学目标的表述比较宏观,主线重点不明确,可操作性不强,过多地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忽略了对学生体育习惯和体育情感的培养。基于核心素养的发展理论以及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应更加细致和具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培养体育锻炼习惯、体育道德品质和体育态度情感等素养。
在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引导下,体育教师通常采用单一的讲解示范法进行体育教学,即在讲授动作技术技能的基础上作出示范动作,并让学生重复练习,以达到掌握运动技能和发展体质健康的目的。然而,对于身心发展较为成熟且热衷于追求时尚的高中生而言,体育教师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使他们失去学习体育的兴趣。基于核心素养,体育教学内容应具有时代性,贴近生活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从教学各要素的整体出发,合理选择教学方法,要有趣味性、健身性和选择性[4]。体育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态度和体育价值观。
为了更好地解决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当今时代对体育人才的要求,发挥体育核心素养对体育人才的引导和培育,提出针对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策略。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关注每个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进步,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的喜悦和乐趣,增强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其次,创新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将体育系统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结合,即将体育的本质功能与体育教学的目标、指导思想、内容和设备条件等相结合,根据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体育教学方法[5]。最后,从教学效果出发,组合教学方法。如将问题教学法和发现教学法相结合,教师在教学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有利于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和运动技能的提高,能促进其个性和能力的发展。
激发培养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和锻炼的兴趣,这是强化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习惯的关键[6]。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合理安排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创建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及时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了解,促使其乐于参与体育运动;改善场地器材,提高教师教学素养[7]。体育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调节、促进、催化和补偿的作用,体育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力,是影响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是培养学生体育习惯和端正体育态度的关键。
体育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多种因素共同配合,既要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和生活实际,又需要教师全身心投入,感染和影响学生,还要根据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如在田径短跑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游戏比赛情境,将枯燥的短跑学习转化为学生们的主动探索交流,培养合作精神。这样既能促进学生领会和掌握运动技能,又能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而这些核心素质的培育也正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高中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出将高中生的身心素质与终身体育思想相结合,为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高中体育教学去探索更加切合实际的改革路径。
教师担负着培养各个领域人才的重任,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对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校体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质量[8]。首先,体育教师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身示范,关爱每一个学生。其次,体育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培育,使体育教学不流于形式。最后,体育教师应把握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充分领会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将体育比赛和体育游戏融入体育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体验,培育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体育教学改革离不开学校这个大环境,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改革更需要学校的支持。第一,改变传统观念,注重体育教学改革。高中体育课堂不能仅局限于增强学生体质和掌握运动技术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要转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观念和态度,培育他们对体育的热爱。体育教师要制定详细的学期计划,采用多样的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第二,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增加场地器材的资金投入,购买日常体育活动必备的器材设施,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加强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管理,给予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第三,学校要不断引进高学历和高水平的体育教师,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养,提高现有体育教师的知识储备、技术动作规范程度和体育教学热情,发挥其在学生体育学习中的作用。第四,学校应从学生角度出发,注重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体育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9]。
体育学习是运动项目和技术技能的学习,其特殊性决定了体育课堂需加强对人力及物力等资源的配置。首先,学校各级领导和主管人员应重视体育教学,保障体育课的课时安排,为学生的体育课堂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举办“阳光体育运动”和“到大自然中去”等活动;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如设置体育文化宣传栏、举办体育艺术节活动以及建立体育文化角等[10]。其次,学校要重视对体育专业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体育教师是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主导者,其自身素质直接决定了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注重引进师德高尚、师风严谨、专业素质较强和技术技能过硬的体育专业人才。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使其在思想观念和教学理念上不断紧随时代的发展变化。最后,增加对体育的经费投入,完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按照体育课的需求购买配备体育器材,重视对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和维护,引导学生在使用体育场地器材时要注重对体育器材的爱护,满足学生对体育场地器材的需要,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对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体育教学中不能仅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还应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习惯以及体育情感和品质的培养。只有明确当今时代的体育教学目标,不断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加强体育资源配置,重视体育课堂教学,运用符合学生实际的体育教学方法,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升高中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