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导论》交互式微课设计的实践

2020-01-18 19:33孙燕琳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偏误二语形式

孙燕琳

(北京理工大学 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8)

随着微课实践与研究的深入,微课设计与应用朝着专题化、课程化方向发展。笔者以“微课实践”关键词查找中国知网的文献,发现有多达180篇有关微课应用于具体课程门类的实践研究论文。这些文章都是2015—2019年新近发表的,可见不少教师、研究者尝试将微课运用到课程教学中来,进而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微课发展逐渐呈现出“以用促建”的趋势。本研究亦是应专业教学需要而创建微课,革新教学,为学生提供易用、实用的学习资源[1]。

《对外汉语教学导论》是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核心课,包含二语习得、教学法流派、课堂教学技巧、语言测试、教材编写、跨文化交际与文化教学、对外汉语发展史等诸多方面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理论,并学会灵活应用。然而,课程课时少,授课内容多,知识点庞杂且零碎,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的应用性训练,且缺少课下辅助练习,难以满足课程理论知识的应用考察,做不到学以致用。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本研究着力于微课的设计与实践,以期在教学内容、资源建设、教学模式等方面逐步做出改革。

一、交互式微课设计的思路与实施

为了改变学生“课堂听讲—教材阅读—作业练习”的三点式学习方式,变革传统教学模式,革新考核方式,课题组在原八章基础上分化出若干个核心知识点作为微课内容,将其录制成诸个教学短片,并以此统合多媒体素材和练习等教学资源,同时,运用软件增加更为灵活多样的互动式反馈,促使学生课下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反复巩固核心知识点。

在创制之初,课题组并未开展大范围的微课制作,而是选择重要且适于转化为微课的两章知识点,作为检验微课设计的“试金石”,即二语习得的对比与偏误分析、文化教学。前者是应教学所需,将基本概念和理论前置为课前学习,解放更多课堂时间专注于理论的思辨、拓展与应用。后者是因其文化元素更适于用动态课件来展现。

二语习得微课时长约20分钟,是使用PPT电子教学工具包iSpring Suite制作的微课,由三个分支微课构成,内容包括概述式、专题式,课堂实录与PPT同现,每个微视频后都带有灵活计分的交互式测试,检测学习效果,发布形式是EXE文件。文化教学微课时长约10分钟,是基于Focusky软件制作的有动画效果、教师配音讲解、多媒体课件展示为主的一个概述式微课,末尾有二维扫码的问卷,让学生对跨文化交际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发布形式是MP4视频。

课程组将这两种微课投放到面向2017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去,作为课前学习之用,收集学生使用微课后的调查问卷,同时,比较分析2017级和未接触过微课学习的2015级学生的期末试卷特定知识点的成绩表现,对微课创制做出反思,对后期效果做出评价。问卷调查的对象是2017级的66位同学,问卷有效回收62份,成绩测试实考人数是66人。

二、交互式微课效果的调查

(一)关于学生微课学习体验的调查

1. 学生对微课学习的认知

(1)微课学习的必要性。汉教专业必修课较多,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导论》文学史系列课程、文化概论课等十多门课程,其中哪些课程学生认为有必要增加微视频学习呢?根据调查发现,《对外汉语教学导论》排在首位,选择人数最多,约占81%。可见,这门课程的微课设计与研究是必要的。

(2)课前微课学习的作用。首先,学生亲身体验了课前微课学习后,有74.19%的学生认为“课前的微课学习有助于快速理解基本概念和知识,改善传统的预习效果”。这突显了课前微课低阶知识的预置作用。其次,从微课的移动性、碎片化学习的特性来看,学生也充分体验到微课的“学习时间自由”(62.9%)、“方便反复学习”(58.9%)、“节约课上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58.9%)。再次,对于“微课学习后的小测”是否能及时反馈学习效果,也有近一半的同学认识到了微课的交互式学习、学习评测的作用。1/3的学生认识到微课的作用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丰富教学形式。

但学生对微课后期作用的体验并不明显,只有约1/5的学生认为课前微课学习有助于更好地实现课堂理论知识的高阶学习,开展综合运用练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高阶学习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说明目前课前微课与课堂教学活动结合得不够理想。课前微课需要与课堂高阶学习相配合,才能够达到翻转课堂的效果。这需要后续的进一步研究与实践。

(3)影响课前微课学习顺利开展的主要因素。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学生课前学习的自觉性,占70.97%。其次是微课本身的设计与效果,学习时长、内容、形式、课后小测分别占54.84%、50%、41.94%、37.1%。另有1/3的同学认为课前微课与课堂教学的联系是否紧密、课前微课学习占成绩考评的比例,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虽然微课学习有赖于学生的自觉性,但反过来看,微课也倒逼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意识的养成,而微课良好的创制与功用是提升学习自觉性的保证。

2.学生对微课的使用偏好

(1)微课时长。74.19%学生认为5—15分钟是理想时长,10—15分钟的占40.32%,5—10分钟的占33.87%。17.74%的同学可接受15分钟以上的时长。由此可见,文化教学微课时长较为合适,约10分钟,而二语习得微课时间偏长,约20分钟,需要调整。

(2)微课模式与内容的选择。目前,通过专业的系列教改,学生较接受将微视频作为课堂学习的辅助,多用于课后复习巩固,如《现代汉语》课程的做法。而对学生是否接受“课前微课学习+课堂高阶学习”模式的进一步调查发现,超过70%的学生认为愿意接受。22.58%的学生表示愿意并会认真主动去做,51.61%的学生愿意但自觉性不高。另外,近1/4的学生持消极态度,14.52%的学生表示无所谓,9.68%的学生不愿意但是老师要求可以做,1.61%表示不愿意且不想做。

哪些章节适宜作为“课前微课学习+课堂高阶学习”模式的内容?首先,学生认为主要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都需要微课的辅助学习,如语言要素教学(53.23%)、教学法流派(43.55%)、文化教学(41.94%)、二语习得理论(32.26%)。出乎意料的是,语言要素教学这种适于现场展示的章节,选择人数占比竟高于理论理解与运用的二语习得章节。其次,学生认为微课能很好辅助概念与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对外汉语教学”及其学科基础知识(48.39%)、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35.48%)、汉语传播与教学发展史(33.87%)。综上,问卷结果将有助于课程组对微课内容的选择。

(3)微课形式的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微课形式,首先是动画(79.03%)、教师配音讲解的多媒体课件展示(66.13%),其次是现成的网络资源(41.94%)、教师面对镜头讲课并配有PPT提示(37.1%)、课堂实录(29.03%)、互动小测等活动(29.03%),线上直播课较少受到欢迎(19.35%)。可见,学生还是比较喜欢有别于课堂教学的形式。

3.学生对现有不同类型微课的使用反馈

据调查,两种微课学生满意度总体较好,二语习得微课在内容、形式、课后小测三方面的学生满意度比文化教学微课更好,二语习得的平均满意度是88.18%,文化教学的平均满意度是73.12%,但都有改进的地方。

内容上,二语习得满意度是93.55%,文化教学是67.74%。文化教学的内容问题较为突出。根据调查反馈,学生反映部分内容不够简洁易懂,建议明确主题、突出重点,知识点罗列应更为清楚。

形式上,二语习得满意度是85.49%,文化教学是80.64%。根据调查反馈,学生建议微课形式可再丰富,最好能与课堂内容联系。针对二语习得,学生认为课堂实录的教学短片,声音录制效果有点吵杂,需要降低噪音。针对文化教学,学生认为微课增加了动画形式是好的,但仍稍显不够活泼,教师配音语速过慢、过于轻柔,需要增加声音力度和起伏变化,加快课堂节奏。课后小测,二语习得满意度是85.49%,文化教学是70.97%。学生反映课后小测应更具趣味性。

综上所述,二语习得和文化教学微课在内容与形式上各有各的优势与短板,二语习得重于内容的设计,而文化教学重在展示形式的活泼。虽然文化教学采用了学生喜爱的动画、教师配音展示课件的形式,二语习得的课程实录不够活泼且效果有瑕疵,但是学生更偏爱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知识点清楚、语言表达有感染力、教学节奏感强的微课。可见,微课的内容设计重于形式,形式是为知识点的展示、理解服务的,正如《理解取向的微课设计分析》一文所说,“微课设计应融合理解性教学和问题导向学习理论,以促进学习者理解为目的”[2]。

(二)微课学习效果的反馈与评价

1.学生对微课总体教学效果的反馈

据调查,62.9%的学生对现有微课总体教学效果表示满意,37.1%的学生表示效果一般,无不满意者。可见本课程的微课设计与创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需改进。

2. 微课学习效果的期末成绩评价

在微课设计中,课程知识由章节的“面”分解到具有明确学习目标的知识“点”,与期末测试的考察点相对应。微课学习是否会对学生期末考试中相对应知识点的掌握有帮助?课程组选取接受微课学习和问卷调查的2017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未接受微课学习的2015级为参照组,比较分析两者在期末测试中特定知识点上的掌握与运用情况,以此考察微课对课程知识点学习效果的后期作用[3]。

课程组选取二语习得微课作为考察对象,因为其学生反馈较好,在教学中也较好地执行了课前微课学习、课堂中综合运用训练,且涉及的知识点是本课程期末测试“综合运用”题目中重要的固定考点,往年几届出题形式、分值、难度相近,跨届成绩比较有可行性。二语习得微课是由系列分支微课组成的,2017级通过两个微课分别重点学习了如何分析偏误的类型与原因,对应“综合运用”第3题考点,即“分析以下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的偏误句,包括:指出偏误点,指出偏误的形式分类,解释各句偏误生成的原因。”共4小题,每题3分,满分12分。

2017级的成绩表现好于2015级。2015级这道题目的平均得分是9.1分,处中分段,2017级是10.3分,处高分段。同时,2017级全部处于中高分段,且高分段达到68.2%,远高于2015级的46.8%。2015级尚有4.3%的低分段。2015级的平均失分率是23.8%,2017级仅是14%。同时,从偏误点、形式分类、偏误原因等考点失分分布看,2017级的失分率均约是2015级的2/3。特别是偏误原因,2017级的考卷考察的偏误原因种类不仅是常见的语际偏误、语内偏误、训练偏误,还扩展到文化偏误,考察范围更为广泛,然而失分率降低得幅度最大,接近减少一半。

综上成绩表现可从侧面反映出微课学习具有一定实效,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与运用,提高学习效果。

三、关于交互式微课的反思与改进

(一)现阶段取得的成绩

综合学生反馈和成绩分析,微课建设现阶段在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一,从微课建设意义和学生认识程度上,本门课程的微课建设不仅是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同时,也是大部分专业学生最希望开展微视频学习的科目,使微课建设更具有实际意义。同时,通过前期的微课体验,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课前微课学习的积极作用,愿意接受“课前微课学习+课堂高阶学习”的教学模式,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受众基础。

其二,微课教学实践检验了微课设计与创制效果,从总体上看,微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两种类型的微课满意度较高。同时,微课学习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和成绩提升较有帮助。

其三,微课教学实践积累了微课创制与使用的宝贵经验,使日后的微课建设更有的放矢。基于使用体验的反馈性调查,不仅让课程组了解了学生对该门课程微课的需求和使用偏好,以便改进微课的创制,也使之认识到微课设计要以促进学生理解为目的、以问题为导向,不能只突出知识搬运传递,更要注意知识的可理解性输入和实际运用能力培养。

(二)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通过问卷,学生就微课日后加强建设的方面反馈了意见。学生认为本课程微课首先应加强形式的多样性、生动性(75.81%);其次是师生互动性活动,如反馈性小测、拓展练习等(58.06%);再次是微课时长把控(46.77%)、内容的选择与编排(41.94%)、微课与课堂教学的分工与联系(40.32%),最后是后续与微课相关的课堂教学设计(32.26%)。课程组将着力于这些方面的改进,不断完善微课设计,将微课建设与研究引向深入。

猜你喜欢
偏误二语形式
中国大学EFL班级的二语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基于L2MSS理论的职业英语二语动机策略干预研究
初级对外汉语读写教学过程中偏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偏误分析内涵探究及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on from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in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