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明
(南昌大学中文系,南昌 330031)
现代汉语状语标记“地”字隐现比较复杂。如:
(1)他和自己的家庭明处、暗处地共存,他不介意永远就这样参与她们的生活,暗暗地做这个家庭的一分子。(严歌苓《陆犯焉识》)
(2)渐渐地,“裴廓德号”驶出了海峡,出现在了辽阔的洋面上。(赫尔曼·麦尔维尔《白鲸》)
(3)与爱情相比,其它一切都黯然失色,其它一切都会渐渐消失。(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状语标记“地”字隐现情况表面看起来很复杂,如例(1)中“明处、暗处地共存”,“地”不可少,而“这样参与”中没有“地”字,但是可以说成“这样地参与”,“暗暗地做”中有“地”字,但也可以去掉“地”;例(2)中,“渐渐地”在句首,必须出现“地”字;例(3)中,“渐渐消失”中没有“地”字,但是也可以出现“地”字,变成“渐渐地消失”。
对上述“地”字隐现的复杂现象,学界已经作过一些探索,主要有如下这几类观点:
第一,从句法角度研究“地”字隐现条件。
从这一角度进行研究的学者比较多:丁声树认为,双音节副词后一般不带状语标记。[1]朱德熙认为,“非常、十分、忽然、简直、格外、不住、明明、偏偏、暗暗”这一类双音节副词可以自由带状语标记。[2]汤廷池认为,少数单音节形容词、单音节副词重叠作状语不能带“地”字。[3]山田留里子曾考察了918个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的情况。[4]孙德金认为,普通名词作状语必须加“地”字只有四个“深情”“本能”“历史”“逻辑”。[5]
第二,从语义和语用角度解释“地”字隐现原因。
一是描写性状语和限制性状语。刘月华将状语分为描写性状语和限制性状语,认为限制性状语如语义上表示时间、处所、范围等一般不能用“地”。[6]
二是认知角度。陆丙甫认为,附加语离核心越远越需要添加表示它跟核心之间语义关系的显性标记。名词只有紧靠核心谓语才能不带标记(介词)而直接作状语。[7]
三是显化语义关系。郑远汉认为,“地”字有显化语义关系的作用,包括结构或语义关系的显化,话语层次的显化。有一种易位性状语,就语义关系看是修饰动词后面的名词,结构上却是居状语的位置,这类状语必须加‘地'字”。如:“也这么给姑娘热热儿的倒碗茶来。”“热热儿”指向“茶”,不是指向“倒”。[8]
以上学者在描写和解释状语标记“地”字隐现时,都有值得借鉴之处,但总体来说,还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学界对于“地”字隐现条件的研究,看似具体详尽,但其实存在颇多争议。如不同学者对同一词类作状语时“地”字隐现情况有不同的看法:丁文和朱文对于双音节副词后带不带状语标记的看法就不一致。又一些学者的结论有待商榷,如山文中说“民主”作状语不能带“地”字,可实际存在“民主地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这样的例子。孙文认为,普通名词作状语必须加“地”字只有四个“深情”“本能”“历史”“逻辑”。但下面这个例句中“深情”作状语没有加“地”字。如:
(4)汤刚沾唇,立刻抬起头来,望着那个深情注视着他的主妇,他真的想站起来,摘下帽子,向她,向所有乡亲鞠一大躬。(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
第二,学者们在解释“地”字隐现原因时,还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解释,而不能揭示深层原因,因此也存在一些不能解释的现象:如对于描写性状语和限制性状语的界定,这本身就并不清晰。又如陆文提到的语义靠近原则无法解释“明处、暗处地共存”“大声(地)呼喊”中,名词都紧靠动词,但“地”字出现情况不同。再如郑文提到有一种易位性状语,就语义关系看是修饰动词后面的名词,但下面这个例子中“担心”不指向谓语“等”,而指向主语“露馨”。如:
(5)露馨一直都在担心,而且很担心地在外面等着。(海泽《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本文拟在前辈时贤研究的基础上,系统考察“地”字隐现原因。我们认为,制约“地”字隐现的核心因素是“距离”,延伸到三个平面,包括句法距离、语义距离和语用距离。总体来说,这三个平面距离越大,越需要出现“地”字,反之越不需要出现“地”。
从句法平面来看,状中结构之间的距离,有物理距离和关系距离两种情况:
物理距离是指分布距离,也就是可以直接从视觉上看到的状语成分和谓语成分之间的距离。我们把物理距离分为0和1:当状语成分位置在谓语成分之前,两者直接相连时(如“深情注视”),或中间只有其他状语或状语标记“地”字时(如“很担心地在外面等着”),物理距离就为0。反之,当状语易位时,物理距离就为1。当物理距离为0时,状语标记“地”字隐现两可;当物理距离为1时,状语标记“地”字必须出现。如:
(6)她比我有才华,却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巴金《随想录》)
(7)于是,他无可奈何地把这个原因归结为上帝了。(断景莲《哲学有无体系之我见》)
例(6)中状语成分“刻苦”和谓语成分“钻研”直接相连,二者之间物理距离为0。例(7)中状语成分“无可奈何”和谓语成分“归结”中间还有一个介宾短语“把这个原因”作状语,但物理距离也为0。这两个例句中,状语标记“地”字都属于隐现两可的情况。
物理距离主要由状语易位造成。如:
(8)他深深地,不知是向这告诉他谜底的人,还是向那已长眠了的妻子,鞠了一躬。(《北京晚报》)
(9)渐渐地,我们成了知心朋友,无话不说。(《中国青年报》)
(10)“我不认为信封里会有什么”教授嚷道,酸唧唧地。(柯南·道尔《失落的世界》)
例(8)中状语成分“深深”本应该出现在谓语成分“鞠了”前面,而是出现在句首主语的后面,因此二者间物理距离为1。例(9)中状语成分“渐渐”也没有出现在谓语成分“成了”之前,而是出现在句首,因此二者间物理距离也为1。例(10)中状语成分“酸唧唧”本该出现在谓语成分“嚷道”之前,而是出现在其后面,因此二者间物理距离也为1。
正如徐阳春对“的”字研究认为,偏正短语板块的明显标志是“的”字不出现,因为“的”表示偏项对正项的修饰,使偏正两项界限分明,而板块是作为整体出现的,着眼点在短语外部,不注意其内部结构关系。[9]
这一观点虽是针对体词性偏正结构提出,但同样适用于谓语性偏正结构,并可以把状中短语看成一个整体板块,当状语成分和谓语成分之间的物理距离为1时,状中板块就分裂成了两个小板块,为了明确其结构关系,就需要添加状语标记“地”字。
关系距离是指状语成分和谓语成分可以构成状中结构这种句法关系的距离。当状语成分和谓语成分只能构成状中结构时,二者的关系距离为0;当状语成分和谓语成分还能构成除状中结构以外的其他结构时,二者的关系距离为1。当关系距离为0时,“地”字隐现两可;当关系距离为1时,如果要明确状中关系,就必须出现状语标记“地”字,否则会造成句子歧义现象,也不利于表达和理解。如:
(11)它“是指社会地规定了的劳动,这种劳动包含着劳动的买者和卖者之间的一个十分确定的关系”。(于光远《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与非生产劳动》)
例(11)中“社会地规定”毫无疑问是一个状中结构,但“社会规定”,有多种句法关系,包括主谓关系、定中关系和状中关系。所以这个短语的关系距离就为1,这里为了明确状中结构,消除歧义,就必须要出现状语标记“地”字。
从句法平面上来看,状语标记“地”字对于状中结构,最主要的作用是标记作用,标记状中关系。根据句法距离的不同,需要状语标记的程度也不同,当物理距离和关系距离为1时,一般需要加“地”字。但当物理距离和关系距离为0时,“地”字隐现还要根据语义距离和语用距离来进行判断。
从语义平面来看,状中结构之间的距离,有认知距离和指向距离两种情况:
认知距离是指在状语范畴中,根据状语语义不同,其充当状语成分的能力不同,能力越强的,认知距离越近,如语义上表示时间、地点的成分更容易充当状语。根据陆丙甫提出的层轨理论[10]可知,时点状语T、时段状语D、处所状语L,与动词的距离较之其他状语更远。但这些成分是最常见的状语成分,这是一种天然的无标记组配。如:
(12)从首都摩加迪沙开出的满载救济粮的车队今天抵达索马里西部城市拜多阿。(《解放日报》)
(13)那么,今晚八点三十分动物学会大厅见。(柯南·道尔《失落的世界》)
例(12)中,时间名词“今天”作状语修饰谓语“抵达”是无标记组配;例(13)中时间状语“今晚八点三十分”和地点状语“动物学会大厅”共同修饰单音节谓语“见”字,也是无标记组配。
根据状语语义以及其对谓语成分的作用,我们可以把状语分为限制性状语和描写性状语。限制性状语可以限定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程度、范围、对象以及语气。描写性状语则是对谓语成分加以描写。限制性状语的认知距离较描写性状语的认知距离要短,这是受到可别度领先原则的影响。陆丙甫认为,指别性的可别度要领先于描写性。[11]限制性状语具有指别性,描写性状语具有描写性,因此限制性状语的可别度要领先于描写性状语。
我们把限制性状语的认知距离定义为0,描写性状语的认知距离定义为1。当认知距离为0时,不需要出现状语标记“地”字;当认知距离为1时,状语标记“地”字隐现两可。如:
(14)例如,在老鼠走迷津的实验中,在迷津的一端置放食物,便可引导老鼠很快地走出迷津。(周谦 方平等《学习心理学》)
(15)中央电视台今晚播出《长城幻影》(《天津日报》)
例(14)中“很快”和例(15)中“今晚”,在语义上同样具有时间性,但是“很快地”属于描写性状语,表示动作的速度,“今晚”则属于限制性状语,限定了动作的发生时间。所以状语“很快”的认知距离为1,后可以加状语标记“地”字。状语“今晚”的认知距离为0,后不可加状语标记“地”字。
指向距离是指状语成分和谓语成分之间语义指向的距离,因为语义分析是深层分析,所以在确定其指向距离时,也要从深层去分析,不能看其表面指向。如:
(16)连祁老人也忘了他原来打算干什么,呆呆地,一会儿瞧瞧这个,一会儿瞧瞧那个。(老舍《四世同堂》)
例(16)中,状语成分“呆呆地”表层上和后面谓语“瞧瞧”构成状中结构,深层上则指向“连祁老人”。
我们对于指向距离的远近作了一个定义:当状语成分的语义指向单个谓语成分时,指向距离为0;当状语成分指向其他成分时,指向距离为1。这里的其他成分包括:除谓语外句中其他成分、句中并未出现的成分以及指向成分不明确时。当指向距离为0时,状语标记“地”字可隐可现;当指向距离为1时,状语标记“地”一般要出现。如:
(17)不过,起义军虽然两次受挫,但已沉重打击了龙济光的反动统治。(费成康《澳门四百年》)
(18)露馨一直都在担心,而且很担心地在外面等着。(海泽《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19)一会儿,心头又这么一闪,很有诱惑力地,“如果有那一天啊!”(叶圣陶《倪焕之》)
(20)渐渐地,“裴廓德号”驶出了海峡,出现在了辽阔的洋面上。(赫尔曼·麦尔维尔《白鲸》)
例(17)中,状语“沉重”的语义直接指向谓语“打击”,指向距离为0,这里可以不出现状语标记“地”字,但也可以出现“地”字变成“沉重地打击”;例(18)(19)(20)的指向距离都为1。例(18)中,状语“很担心”的语义指向句中主语“露馨”,这里需要出现状语标记“地”字;例(19)中,状语“很有诱惑力”的语义指向句中并未出现的“念头”或“想法”,这里需要出现状语标记“地”;例(20)中,状语“渐渐”的语义可以指向谓语“驶出”也可以指向“出现”,这里需要出现状语标记“地”字。
从语义平面来看,状语标记“地”字是否需要出现受到认知距离和指向距离的影响。当认知距离和指向距离为1时,一般需要加“地”字。但是当认知距离和指向距离为0时,“地”字隐现还要根据句法距离和语用距离来进行判断。
从语用平面来看,状中结构之间的距离,有韵律距离、凸显距离、平衡距离等三种情况:
韵律距离是指状中结构构成音步的数量,这个音步包括标准音步和超音步。冯胜利认为,双音节音步是汉语最小的、最基本的“标准音步”,三音节音步是“超音步”。超音步的实现条件是:在一个语串中,当标准音步的运作完成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单音节成分,那么单音节成分就要贴附在一个相邻的双音步上,构成三音步。[12]
在韵律距离中,当状中板块共同作为一个标准音步出现时,也就是状语成分和谓语成分都是单音节词时,韵律距离为0,这时不能出现状语标记;当状语成分和谓语成分各自构成若干音步时,韵律距离为1,这时可以出现状语标记,也可以不出现。如:
(21)手提录音机的音量都开到了极限,优雅的音乐顺着风贴着水,传了老远老远。(章贵生《危石》)
(22)说实话,我劝你还是快走。(王火《战争和人》)
(23)但是像现在这样出几期刊物印几本小册子是不够的,要做就应该认真做。(巴金《爱情的三部曲》)
(24)这个关系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的伟大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胜利实现。(江泽民《在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例(21)和(22)中,“手提”和“快走”分别是一个标准音步,都是由单音节状语“手”和“快”以及单音节谓语“提”和“走”组成,所以韵律距离为0,不能出现状语标记“地”字。例(23)中“认真做”符合超音步的实现条件,这时状中板块的韵律距离为1,也可以插入“地”字变成“认真地做”。例(24)中,状语成分“一定能够胜利”可以构成三个标准音步“一定”“能够”“胜利”,谓语成分“实现”也能构成一个音步,所以状中板块之间的韵律距离为1,因此也可以变成“一定能够胜利地实现”。
凸显距离是指状语成分被凸显程度的高低,状语成分被凸显的程度越高,其距离谓语成分就越远。状语标记“地”字具有凸显状语的作用,当状中结构之间的凸显距离较大时,需要出现状语标记,而状语标记的出现也可以增加凸显距离。
判断状语成分是否被凸显,可以通过状语位置的独立程度以及说话人情感态度的强烈程度来判断。状语位置属于静态判断,我们可以通过句子本身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说话人情感态度属于动态判断,我们仅仅通过句子是不能准确判断的,需要在语境中具体分析,说话人的情感态度越强越需要出现状语标记“地”字。如:
(25)也许是饿着了,慢慢地,18只骆驼都走过来了。(《都市快讯》)
(26)他决定,如果自己要认真地学习自行车,最好戒掉啤酒。(彼得·梅尔《茴香酒店》)
(27)她没有认真学习或深思熟虑的禀性。(海伦·亨特·杰克逊《蕾蒙娜》)
例(25)中,状语成分“慢慢”前置,且前后都用逗号隔开,加强了其位置的独立程度,使物理距离和凸显距离都加大了,因此必须添加状语标记“地”。例(26)和(27)的状语成分都是“认真”,谓语成分都是“学习”,但是前者有状语标记“地”,加强了对“认真”的凸显,从情感态度来看也比不加“地”字更为强烈。
平衡距离是指在一个句子中,状语成分和谓语成分作为句中成分具有和句中其他成分保持平衡的趋势,这也是社会习惯造成的。如前述的例(27),单独看“认真学习”可以加“地”字变成“认真地学习”,但在这句话中,“认真学习”要和“深思熟虑”保持平衡,所以不能加“地”字。还有一些多项状语并列的句子,也会遵循平衡距离的原则。如:
(28)又说,“我们一定要完整准确地学习毛主席关于政治工作的理论和指示,全面系统地把它继承下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运用和发展。”(《全党都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29)天安门广场的百万群众正是庄严地、英雄般地、高度自觉地、完全忠诚地履行这个神圣职责。(沈治辽《伟大的革命群众运动万岁》)
例(28)中两个状语成分“完整准确”“全面系统”,如果其中一个加了状语标记“地”字,那么另一个也会趋向加“地”字。例(29)中四个状语成分“庄严”“英雄般”“高度自觉”“完全忠诚”,根据精简原则,可以只在最后一个状语“完全忠诚”后加“地”字,但如果前三个状语成分中的任何一个加了“地”字,那么其他的状语也会加“地”字。
从语用平面来看,状语标记“地”是否需要出现受到韵律距离和凸显距离和平衡距离的影响。但因为语用这个层面和动态联系的比较密切,所以灵活性也是比较大的。状语标记“地”字隐现原因比较复杂,但距离是制约状语标记“地”字隐现的核心因素。在判断状语标记“地”字隐现问题时,我们要把三个平面距离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判断过程基本是从句法距离开始,到语义距离再到语用距离。总体来看,只要在其中某一个平面,满足了距离较大,状语标记“地”字就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