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研究的意义

2020-01-18 13:55范晓华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党和国家流行语民众

范晓华

(郑州西亚斯学院,河南 郑州 451150)

流行语是近几年来,特别是近三年来比较崭新、复杂、热门的话题。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的日本,影响较大的是80年代米川明彦的《新语·流行语》一书,他从流行语的定义、由来、特点、造词等方面做了较详尽的研究,对我国流行语研究影响较大。我国流行语研究始于21世纪初,滥觞于近5年。

流行语是伴随社会生活而产生的语言,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状况、民众情绪、新兴事物密切相关。流行语这一语言现象不同于语言新生词汇,具有较强的社会意识形态。

研究流行语的意义在于,把流行语纳入社会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研究,高屋建瓴地了解其产生、消亡的原因,以及对社会带来哪些影响,或反映社会的哪些形态。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当前社会现象,民众心理、民众情绪,有助于国家全面了解、掌控社会的各种现象、民众情绪,为国家发展,社会生活稳定,民众生活健康提供更好的策略和保障。

一、为党和国家提供决策依据

有些流行语反映了国家的意识形态,政治变革、决策,直接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这类流行语反映了人们的态度和心态,以及民众对国家政治生活、国家政治决策的认同感,或者抵触感。

胡锦涛同志在担任国家领导时,一系列的政治举措、惠民政策,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被人们亲切称为 “胡哥”。从使用群体来看,恰恰是工人群体和城市市民,说明其政策改善了这类群体的生活。

习近平同志担任国家领导人后,强国梦,文化自信,“一带一路” 等政治主张和经济决策,让人们感受到国家的振兴和民族的兴旺。人们称他为 “习大大”,这样称呼的多数是青年群体。这些青年群体从国家举措得到一种希望和力量。所以流行语看似一个词,却与国家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紧密相连,反映了国家决策的民心指数。

二、为党和国家了解民众生活提供依据

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几个老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把孩子叫 “小太阳”“小皇帝” “神兽”。这类词语说明了独生子女政策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影响。这一代独生子女存在诸多问题,娇惯、任性、自私是普遍问题。

“房奴”“房二代” 是房地产爆发时代的产物,描述了房地产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和压力。很多都市人为还房贷,减少消费,放弃正常的生活。什么理想和追求在生活压力下都显得苍白无力。这类反映民众生活状态的流行语,为党和国家提供调整独生子女政策、房地产政策提供依据。

“我爸是李刚” 在特定的社会事件发生后,广泛流传,反映出人们对社会不公的调侃和无奈。“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房二代” 等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分化,社会的不公平性,反映了人们对不劳而获的不满情绪。这类反映社会生活的流行语,虽然带有负面影响,但很真实地反映民众的心态和诉求。

从 “二奶” 到 “小三”,是对婚外不正当关系女性的一种称呼,是社会上一部分人道德低下、追求奢侈糜烂生活的产物,这类流行语具有鄙视之意。这类反映社会不良风气的流行语,为国家改变社会不良风气提供了依据。

三、为党和国家引导民众树立正确三观提供依据

从流行语使用的场所、群体来看,各类流行语产生于不同的环境,使用的地点场合也不同,有的流行语在网络上广为使用,比如,“恐龙、楼上、楼下、潜水” 等。校园常用流行语——达人;文化群体常用各类 “大咖”。网络淘宝等卖家称呼顾客为 “亲”,称网购为 “剁手”。

流行语使用与特定人群、文化、年龄、职业相关。有些流行语流行于不同的人群,具有人群的文化特征和心理特征,反映了不同群体的三观。这些都为国家掌握各类群体的心理、生活态度、社会价值取向提供依据。

社会生活流行语反映了民众对社会变化的心态和价值观取舍。比如,2010年前后最流行的流行语,上至中央电视台,下至平民百姓,各种场合都使用 “给力” 一词,是当时社会对物质生活的极大奢求和热衷的产物,反映了民众对物质、金钱的追求和渴望,希望所做的一切具有功利性,反映了社会大众的心态,也是当时社会急功近利心态的表现。

近几年,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不忘初心,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强大正能量。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大力推行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策略,加大对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各行各业优秀代表人物的宣传,提倡正确的三观教育。“给力” 这个流行一时的热门词语,随着国家的引导和正能量的宣传与影响,会不知不觉地在人们的生活中消失。

四、为国家掌握媒体和宣传部门价值取向提供依据

从流行语产生来看,有很多流行语来自媒体、电视剧、电影、娱乐节目,因为这些传播媒体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受众群体,是流行语的源头。比如,“不差钱” 是一种炫耀和装的表现。“眼睛一睁,钱没了” 反映了人们的金钱观。“农民工的钱不能欠” 反映了当时拖欠农民工钱的现实,等等。“娘炮” 这个流行语是受外来文化 “韩流” 电视剧的影响,男性趋于女性化,是社会的病态反映,男性丢失了传统文化的阳刚之气。“娘炮” 一词则是对缺少阳刚之气,萎靡之风的嘲讽和批判。所以,从媒体产生的流行语可以反映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价值取向,以及宣传内容的导向和对民众三观的影响。因而党和国家要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放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放在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上,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传播正能量。

五、为现代汉语发展提供新词源

有些流行语源于新生事物的产生,这类流行语反映了新生事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反映了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和改变。电脑、网络的出现和普及由此产生了一系列词语,有的成为流行语,如网虫、网迷、微信迷、网购、剁手族等。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来词涌入汉语,最普遍的是音译词和字母词。音译词如 “cool”,本意是 “冷”,进入中国后被翻译成 “酷”,表示帅气、时髦、令人羡慕的。还有一个英语词 “show”,进入中国后被翻译成 “秀”,后来进入其他领域,出现了 “时装秀”“模仿秀” 等娱乐节目,并渐渐从 “展示” 义延伸至 “炫耀” 义,秀肌肉、秀恩爱,与“晒”“炫” 同义。汉语和外语相互融合的关系使得流行语中的外来语呈上升趋势。

旧词新意,比如,“八卦” 是中国道家文化的深奥概念,是一套用三组阴阳组成的形而上的哲学符号。“八卦” 一词在现代流行语中衍生出另一涵义,即指在娱乐圈中,非正式的、不确定的、没有根据的明星消息或者新闻,也指喜欢传播小道消息。

流行语补充了汉语词汇,为汉语词汇发展提供了新词源。

六、流行语为研究一个时期的历史提供依据

每一时期的流行语,从产生到消亡,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把一个时期的流行语按时间顺序梳理出来,其真实记录了一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和社会生活,能清晰看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各阶层人民生活现状和心理状态,以及人们各种诉求和情绪。比如,“给力”“不差钱”“屌丝”“佛系” 反映一部分人的价值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浮躁和对金钱的追逐,还反映了底层人们的无奈与自嘲。“正能量”(2012),“中国梦”(2013),“打虎拍蝇”(2014),“供给侧”“工匠精神”(2016),“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有温度”(2017),“店小二”(2018),这些流行语反映了时代精神,政治工作重点与风格,宣传并推动着时代精神的传播和实践。这些充满正能量的流行语见证了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和成效,也见证了人民的精神面貌。

流行语记录了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以及党和国家实施的各项策略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流行语表现负面情绪较多,因而应该积极鼓励正能量的语言流行。相关部门可根据传播渠道制定相关政策,净化语言环境,特别是媒体、学校、党政文化部门不能使用负面、低俗的流行语。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曾指出:“在任何时候,同表面现象相反,语言都不能离开社会现实而存在,因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现象,社会性质就是其内在特征之一。”[1]

透过流行语,可以了解社会变革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以及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态度和心态。流行语产生的形式多元化、复杂化,具有流行性、非规范性、平民性、可控性、不可控性。所以,研究流行语,不仅仅是研究一种语言现象,更主要的是研究这种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研究这种语言现象产生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从而为国家决策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党和国家流行语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巧借 流行语
一图看懂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让博物馆成为“民众的大学”